环艺专业“课程思政”建构实践

2021-01-21 10:51:06侯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课程思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它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单一的教学模式,加强了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在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环艺专业室内设计课程为例,将苏州园林传统花格元素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与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了思政育人的专业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苏州园林花格元素;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室内空间和地域文化”课程的现状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适合于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三年级的学生。课程思政理念下,任课教师可以将课程以明确的主题作为情景预设,规定大致的设计方向,以任务分解控制设计进度和教学质量。学生根据设定的主题,即“江南花格”进行形态推演和场地分析、发现场地问题、寻找设计策略,探索地域化的室内空间设计。如此,学生既完成了由基础课向专业课的过渡,也探索出一条地域化设计与增强文化认同感的路径,在当代设计中弘扬传统文化。

以往探讨地域文化特色的室内设计教学往往以项目作先导,过早地让学生陷入项目具体的业态类型、受众需要和空间类型的调研和分析之中。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感知被淡化,导致学生在项目功能梳理后才开始为了体现地域文化而采取符号拼贴的方式做装饰处理。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元素以符合形态逻辑的、理性的、避免后现代拼贴的方式融入室内空间,是一个挑战。这也是本课程需要探讨的核心议题。

二、传统文化元素转译任务路径

确定“江南花格”的主题之后,设计任务路径主要细分为三大阶段。课时上,由于学院一年级基础课仍然停留在注重绘画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对于形态设计、制图规范、空间建模、设计方法等缺乏足够训练,因此课程中根据任务设定有意识地穿插一些相关练习。

由于本次课程是学生的第一个设计项目,需要规定主题以控制设计方向,而后续课程的主题选定是弹性的,能够反映地域特征的素材比较多元,只要能够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脉,具有一定的逻辑说服力,都可以成为主题选项。任务设定则按照一般的设计流程来操作,反映了设计过程的基本规律,应该予以遵循。同时,这一套设计流程也是学生以后设计生涯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方面。

1.第一阶段:理解原理

花格窗具有比较强烈的模件特征。模件化方式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中国传统的木构系统,无论是大木作还是小木作,都采用这種方式。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施工方便、迅速。作为小木作体系的花格窗,同样是模件化生产制作的产物。不同类型的花格窗都具有一个明显的单元体,然后按照特定的网格关系排列形成花格样式。选取一个代表性的传统苏式木作花格窗,进行调研,了解其文化寓意、类型特征并分析其组合方式。对其进行实地测绘记录,进而绘制 CAD 图纸和分析图,包括测绘图(标注基本尺寸)、分解图(基本图形、网格线、组合方式)。这里要求学生把握好尺度,了解尺寸在实际测量和电脑虚拟之间如何转换,并且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和规范。

2.第二阶段:研究原型和变体的概念

以测绘为基础进行图形的分析和推演,制作一个花格分析的图版。图版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花格名称、使用于何种地方、花格寓意、组织方式(点阵分布、放射状分布、线状分布、中心式构图等)。学生完成不少于两个建筑表皮案例的具体分析,制作一个文本和展板,反映以下基本信息:项目名称、项目地点、建造时间、设计师、基本尺度、所用材质、设计说明、建造方式、建造效果、图示分析等。另外还需要学生根据收集整理出来的图纸,按比例制作实体模型,通过制作模型具体感受该建筑表皮的生成手法。

3.第三阶段:训练阶段性转换的手法

在这个课题中需要完成三种转换。首先是维度的转换,研究如何将调研过程中选取的花格窗提取出基本形态,并且对其按照特定的语法规则进行推演,这个过程涉及空间维度上从二维到三维形态的转换。其次是尺度的转换,需要明白花格图案、推演的形态和在新空间中进行运用的建构之间进行转换需要对尺度进行关注。最后是媒介的转换,探索如何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媒介的转换,完成从数字到虚拟到建造,以及循环反复的探索。该任务要求设计一个反映视觉形象、符合目前和未来可能性要求的门厅空间。首先需要学生对门厅测绘,进行 CAD 绘图、三维建模。测绘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分析该空间的需求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反映出来。设计的开始阶段可以采用发散思维,在前面阶段设计的图案和形态可以是一个具有江南文化感受的装置,或者是一个延展至整个空间的室内表皮。

如何避免简单地照搬地域文化符号,以建构的方式探索体现地域特色的室内空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本课程中,选取简单易操作的苏州花格窗作为主题,根据其推演出基本模件并进行变体演化,最后转换在特定的室内空间,完成室内空间的设计。

三、环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及策略

环艺课程精心选择兼具传统文化、核心价值文化为一体的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展开教学,将思政育人元素渗透其中,通过对地域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梳理能够推动文化传承理念,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行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设计能力。通过对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的赏析,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设计素材库的制作,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运用生活中的美的能力。通过学生对设计草案的反复推敲,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而直而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策略和勇于创新设计的能力。通过创建模型的不断修改完善,塑造学生追求质量、服务至上、爱岗敬业的职业品格。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讲究时效性的工作作风、诚信友善的待人接物之道。通过汇报交流和点评,让学生养成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理性的评判思维,在设计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像哲人一样思考,像匠人一样劳作的哲匠精神。

课后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传统文化元素设计素材的收集和梳理等,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项目的设计能力。让学生通过在校课程的学习意识到自己的专业要做的工作本质是为人民服务,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民族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刘淼,姚震,史敬培.农家参谋.2017(19)

[2]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解春凤.包装工程.2020(08)

[3]文创产品中的文化元素——以《山海经》中的鱼元素所做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张锐,王凯伦.大众文艺.2016(10)

作者简介:

侯璐,女,1994年12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02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3:04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