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新闻中新闻伦理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1-01-21 22:39石孟园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新闻伦理人文关怀

摘要:灾难降临时灾难新闻便被受众所聚焦。灾难新闻具有较高报道价值,但新闻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失范现象导致新闻伦理问题层出不穷。规避灾难新闻中的伦理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从多角度论述相应对策解决灾难新闻伦理困境。

关键词:灾难新闻;人文关怀;新闻伦理

灾难包括人类不可抗拒力量或由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或社会矛盾而导致的社会灾难,灾难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预知性等特点,冲击人类的心灵和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灾难新闻是新闻媒体对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如今灾难新闻报道更加及时透明,新闻伦理问题在实际报道中日渐突出。

一、灾难新闻中的新闻伦理困境

(一)冲击新闻真实性

报道准确是新闻真实的最大保障。在灾难突发后,灾难报道的新闻真实在现实层面常常难以把握,首先是记者通常在灾后才能到达现场,第一手资料严重匮乏;其次是采访条件有限,只能通过目击者还原灾难经过,而目击者的叙述又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加上灾难本身具有复杂性,灾难过程不断变化,相关知识非常专业,容易出现报道偏差。1此上种种因素都直接冲击灾难新闻真实性,挑战新闻伦理。

(二)人肉搜索隐私侵犯

在新闻报道中知情权和隐私权是一对矛盾的存在,媒体承担满足公众知情权的社会公职,但往往在新闻报道中却无法避免侵犯隐私权。2记者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根据实际情况公布当事人信息,缺乏媒介素养的网民在匿名网络环境中发表不当言论,甚至有些网民出于极端个人情绪对当事人进行既不合道德也不合法的人肉搜索,侵犯当事人隐私权造成隐私泄漏。

(三)揭露细节造成二次伤害

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时代下,新闻媒体抢先获取独家新闻吸引受众关注度。在灾难新闻报道中不顾受害者家属悲痛情绪,对事件细节描述,对现场图片、视频等资料不做处理直接刊登,血腥、暴力、残忍的现场图片冲击受害者家属心理,对受害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灾难本身已经带来悲痛和恐惧,媒体应把报道重点放在对受灾者的救助、对灾难的预防上,普及灾难知识、减轻心灵创伤等,而不应过度渲染灾难的场景。3

(四)漠视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从业者是社会观察者和报道者,从业人员应为社会公众而非某一利益集团发声。有些记者借助灾难新闻社会关注度高,在采访中收受钱财对灾难新闻进行谎报、瞒报而产生虚假新闻,甚至出现记者向当事人勒索钱财产生有偿新闻。从本质上看是记者漠视新闻专业主义,背离记者职业素养,有悖于作为记者瞭望时代的职责。

二、灾难新闻中新闻伦理对策

新闻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产生新闻伦理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新闻媒体发展,而灾难新闻又作为媒体报道重要组成部分,亟需采取相关措施规避新闻伦理失范现象。

(一)加强新闻法律法规建设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是底线的伦理。新闻法是国家以立法形式颁布有关在新闻实践活动中的法律条文,是有效规制新闻媒体发展的必要途径。目前我国在新闻法律法规中没有颁布单独成文新闻法,而是将新闻法规有关条文载入宪法等法律条文中。在一些欧美国家和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已经颁布新闻法。欧洲的瑞典颁布《出版自由法》,法国早在1881年制订第一部新闻法。4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新闻法律法规的起草和制定,从根本上杜绝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等现象出现,发挥新闻记者作为社会瞭望者的地位和作用。

(二)创新灾难新闻发布形式

当今在媒介融合发展时代下,大数据、人工算法、VR(虚拟现实)等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给新闻媒介报道形式带来变革与发展,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创新灾难新闻发布形式。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增强、传播形式多样化和信息愈加丰富性等特征,融合文字、图片、GIF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为一体。VR新闻独具沉浸感体验和强烈视觉冲击逐步开创着新闻业变革,创新新闻报道方式,影响传统新闻报道原有生产逻辑,不失为传统灾难新闻报道的一种创新方式。

(三)加强新闻专业主义

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记者肩负着社会瞭望的特殊重任,需要加强记者的新闻专业主义。其一,增强新闻报道时效性,及时发布信息满足受众知情权。信息源头做好新闻把关,核实新闻内容真实性,核查数据性资料准确性,缓解民众对灾难恐惧心情。其二,主动发布信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灾难发生后谣言可能会充斥在网络中,容易造成社会恐慌和群体极化。民众在纷繁复杂信息中渴求具有媒体公信力媒体中获取真实信息。其三,充分尊重生命,坚持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在灾难新闻报道中,不仅包含灾难事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可能包含伤亡人数、损失程度等相关信息。记者在撰写文本时尽量避免赤裸裸直击心灵字眼,现场真实图片应该视情况进行二次处理,对于现场真实音频、视频等资料尽量以动画模拟还原报道形式。

(四)公众提升媒介素养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生产和发布再也不是新闻记者的特权,受众可以借助便捷社交媒体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发布者和传播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受众发表言论渠道。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匿名性和信息渠道获取多样化使受众在使用媒介时需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其一,接收和获取信息具有思辨性,把握媒介正确使用方式,在信息流中选择恰当内容进行合理解读,形成正确理性媒介接触行为。不谣传未经官方媒体核实发布的新闻,不主动发布任何一条虚假新闻,一言一行都应谨慎对待。其二,发挥公民中意见领袖在灾难新闻报道的重要作用。意见领袖是专业素质较高、能抛开自身利益思考问题的思想者,能代表社会良知,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共议题,并致力于成为公众利益的守护者。5意见领袖掌握的“指挥棒”应与传统媒体弘扬的“主旋律”相契合。6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意见领袖要树立大局意识,冷静、客观、真实的传播相关灾难信息,主动承担作为意见领袖的责任和义务。

三、结语

灾难事件是人类无法回避的一种生存状况,灾难新闻是新闻媒体无法回避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灾难性新闻报道与新闻伦理相悖之处日益凸显,不仅需要新闻记者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多方共同发力,希望相关对策能为灾难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新闻伦理困境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开拓新传播格局。

参考文献:

[1]罗筑娟.全媒体时代灾难报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采写编,2020(04):43-45.

[2]邵慧.再议空难报道的新闻伦理原则——基于“埃航空难”报道的个案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04):65-66.

[3]王之延.灾难报道四大伦理问题:认识与防范[J].中国记者,2015(04):102-103.

[4]廖晓英.国外新闻法面面观[J].中国记者,1988(02):58-59.

[5]胡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意见领袖?[J].新闻记者,2012(09):8-13.

[6]罗华丽.网络群体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实证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2):74-76.

作者简介:石孟园(1995-),女,汉族,湖北黄冈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新闻伦理人文关怀
媒介逼视现象的新闻伦理分析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媒介伦理失范探析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