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玮
【摘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入手,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促进新课改全面推进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创新.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好教育研究工作.
【关键词】 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现如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坚持从这一发展趋势出发,做好调整与完善工作,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与学习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被称之为是独立思考能力,教育应当从小学阶段出发,做好这一能力的培养工作.第一,在数学教学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目标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坚持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教育目标.第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当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结合教学过程,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因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数学课堂单纯以教师讲解为主.加之班级中人数相对较多,许多教师习惯使用灌输式教育,虽然难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部理解教材内容,但是能够保证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而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则会陷入困惑,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很容易限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甚至还会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依赖心理,最终也就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自我思考习惯的养成.学生有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等特点,而在数学教学中涉及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针对教材中的几何图形进行转化.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习惯将教师看作教学的主体,学生所开展的学习也是根据教师教学活动来进行的,教师只有向学生讲述内容,学生才能学习这一知识,并未养成自我预习、自我思考的习惯.且在这一状态下,教师所使用的方式十分枯燥,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抵触心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措施
(一)落实民主教学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习惯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并未认识到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意义所在,影响了学生的未来成长.学生长期处于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中很容易出现思维固化等现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从促进学生发展入手,为学生营造适合思考的平台,保证教学环境的趣味性,在突出学生核心地位的基础上吸引学生,发挥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教师借助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探究欲望,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讲述“探索数学知识规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牛来引入课堂:一头牛有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那么请思考两头牛有多少条腿、多少只眼睛、多少张嘴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探索中发现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腿、眼睛以及嘴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也就为探索数学规律奠定了基础.只有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从不同角度来作出深入思考,才能够进一步激活其数学思维,将其各方面的学习潜能全面挖掘出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与效率的显著提升.
(二)引入问题教学法
在现代教育理念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从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入手,所以,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只能以客体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十分被动.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主场,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学生长期处于这一状态不仅会影响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会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不仅可以将问题转变成教学主线,还可以在结合问题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述“数学广角——搭配”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从解决基本搭配问题出发,
引导学生掌握有序思考.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经验,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如在小王的衣柜中有上衣:1件衬衫、2件短袖,裤子:1件长裤、3件短裤,要求上衣和长裤各选一件搭配,请问:有多少种搭配方式?教师通过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变成常见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解决的方法,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时需要确保提问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目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是根据教师的授课思维来学习知识,通过边听边学的方式完成数学学习.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只能单纯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长期处于这一状态,学生很容易出现丧失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等问题,甚至还会对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產生不利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在结合生活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的想法.如在讲述“数据收集整理”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将学生带入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环节,利用统计表中所得出的数据提出问题.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统计进入动植物园等场所人员的数量,随后就可以针对统计所得结果分析学生更愿意进入哪些场所游玩等信息.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情境创设环节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认知规律、总结知识的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四)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师应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基础上吸引学生,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时教师应当从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出发,坚持从新时期发展特点入手,制订适合的教学计划,在融合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构建探究性知识时,教师应当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在合作探究中不断提升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在讲述“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需要从帮助学生掌握笔算方法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数学知识,将学生带入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识.教师通过从笔算算法入手,及时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如可以向学生提出“应当怎样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问题.教师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时,应当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确保学生思维的不断延伸,为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学习情况、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以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来吸引学生,确保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升教学效果,锻炼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能力.在班级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身教育观念,体现学生主体性,引导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识点,通过验证结论、探索疑惑等方式逐渐提升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所以,数学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做好自主性探究活动设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与学习时间,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如在讲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因为学生在过去学习中并未形成完整的空间立体思维,所以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容易出现难以理解等问题,影响问题解决效率.教师在课堂中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实践操作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变为长方形,确保学生能够以直观的方式理解这一知识点,产生深刻的印象,提升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在完成探究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分享经验的机会,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中形成的观点与想法分享出来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了解其他学生观点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究水平有明显的差异性,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后续分享中也可以帮助其他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提升对平面图形的识别与判断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实现知识内化与提升.
(五)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
学生只有不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在思考与学习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虽然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依靠教师讲解,但是严禁出现机械记忆教材知识的现象,而是应从独立思考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产生全新的感悟与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经过大脑的消化,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应当摆脱机械记忆与模仿,做好转变工作,将其融入自己的思想.第一,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在讲述“九九乘法表”的知识时,教师需要告知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而要先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加法入手,让学生在推导与演算中对比乘法表.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表的具体含义,不仅转变了传统的记忆模式,同时提升了学习质量.有效的引导与教育方法能够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与引导者,想要打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就需要做好知识与内容的整合工作,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如在讲述“数的奇偶性”的知识时,因为这一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想要掌握这一知识,就需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而提升教育效果.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商场促销模拟活动,在提供纸盒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盒子中存在奇数和偶数,在抽出数字的基础上进行计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奇数+奇数=偶数这一知识点.这一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第二,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处理数学应用题时很容易出现不理解题意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理解,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清楚认识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所在,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
(六)联系实际生活
教师在备课中应对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元素进行全面挖掘,然后基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创设出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合,从不同角度激发、保持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校园中圆形花坛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测量、思考该怎样计算圆形花坛的面积,以此让其熟练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之后的灵活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实践测量与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展,而且在运用所学知识计算花坛面积的过程中也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乐趣.
(七)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想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确保学生学习行为的准确性.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教师占据 课堂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严重不足,课堂氛围十分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加之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习惯使用背诵试题等方式记忆知识点,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在相似习题中的解题效率,但是难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甚至还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当学生在面对变化后的数学习题时,很容易出现解题错误.因此,教师需要主动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做好学生思维的启发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在自主思考数学知识时能够产生一种或是两种解题想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就可以做好活动设计,鼓励学生分享思考结果,在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立体化数学思维,延伸解题思路,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强化数学学习能力.如在讲述“统计”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问题等方式来启发学生,在引入多媒体等的基础上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会使用统计知识?学习统计知识的意义是什么?教师通过提出适合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多媒体的展示下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的运用情况,逐渐提升自主思考能力,主动将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當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性,关注学生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在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师也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微.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策略[J].中华少年,2018(14):78.
[2]廖元宵.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8(48):62.
[3]李海龙.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2):324-325.
[4]陆兵香.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01):53.
[5]欧阳梅.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8(4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