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课堂请真实

2021-01-20 23:19许桂菊
格言 2021年9期
关键词:行云流水试教公开课

许桂菊

公开课是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石,它展现的应该是真实的“教”与“学”的关系。然而,近年来,语文公开课作秀之风愈演愈烈,公开课成了反复试讲后的表演课,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课堂看上去很美,却没有太大实际意义,它耗去了授课老师大量的精力,学生却收获甚少。

常常听到不少老师在听完一节公开课后,发出深深地赞美:“这节课,简直完美无缺!”若追问,为什么完美无缺呢?答案常常是:

“整节课设计的行云流水,一点节外生枝的东西都没有。”

“听这样的课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师的语言太美了,激情澎湃,富有感染力。”

……

言为心声,这些议论反映了当下语文公开课的价值导向和老师们听课的价值追求。无论是上课老师还是听课老师,大家都在追求课堂的美丽,都把上出唯美的课,听到唯美的课作为目标,于是,部分上课老师,为了一节公开课挖空心思,一磨再磨,将各种各样的奇招怪招都用上了,而部分听课老师俨然成了猎奇者,关注的焦点在于课堂有哪些新意,有哪些妙招。导致我们的课堂看起越来越美丽,语文公开课简直就是一场“唯美的盛宴。”于是,听课现场掌声不绝,赞叹不已。上课教师因展示绝技而满足,听课教师因大饱眼福而过瘾。然而,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的孩子真正获得了什么,他们是否获得了他这个年龄所需要获得的技能或素养,这节课他们的学习起点是什么,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究竟有哪些成长,课堂的行云流水,是老师的行云流水还是学生的行云流水?……我认为造成这种美丽课堂的根本原因是“生本意识”的缺失。

一、课堂应该真实

“美丽课堂”的教学目标与设计往往没有从学生的需求来考虑,授课教师只需要将自己预定的设计借助学生进行演绎,而不同层次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教师大多并不了解或根本无须了解,这就忽略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会产生“学”与“教”的矛盾的。这种矛盾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行为落差,这种落差是课堂最真实的现象。但是,一到公开课,这种“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便不复存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显得那么行云流水。上过公开课的老师都知道,这种行云流水的课堂,其实是教师经过试教,将有可能呈现教学矛盾的环节给“砍”掉,因为这些环节阻碍了课的顺畅推进。而事实上,这不顺畅之处,正是需要老师直面的。学生因学习基础、知识背景、学习习惯等原因,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需要老师的点拨,但在“美丽课堂”上,我们却看不到学生的接受障碍,更看不到老师是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

真实的课堂是需要“适度障碍”的,行云流水的课堂固然是美丽的,但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有可能忽略了课堂上即时生成的各种资源。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课堂上,学生总是有可能给教师的教学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使教学脱离预设,出现新的状态。一次偶发性的事件,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一个未曾想到的特殊举动,都可能使课堂波澜四起。这是更为真实的课堂,它可能不那么精美,却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它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不是照剧本演戏,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教学机制,帮助学生破解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从而使他们的学习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课堂应以生为本

让课堂绽放精彩,这是每一个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老师所梦寐以求的,然而,实践中对“精彩”的錯位理解,常常导致教学行为的偏差。从教育学来说,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教师的精彩呈现于学生的精彩之中,让学生精彩,才能留精彩于课堂。但是,在“美丽的公开课”上,老师们很少去思考学生的发展,而是想着如何展示自己的才情,如何张扬自己的个性,所以课堂上我们只能看到老师的精彩,学生的主角地位不凸显,主体展示不充分,这样的课堂即便精彩,也只是老师的精彩。这种教师垄断的课堂,学生难以进入真正的角色,也难以获得真正的成长。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它不应该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课堂上,教师应该适度地忘记自己,让自己往后退,把学生往前推。给他们留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允许他们对课文质疑问难,允许他们表达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感悟,也允许他们表达和教师不同的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教给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我们应成为他们课堂学习的引路人,要做一个“报春使者”,要做到“俏也不争春”。

公开课作为一种教研形式,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最真实的资料,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坚实的台阶。所以,它应该是原生态的。那些掩藏问题、精心包装的“美丽课堂”是无根之花,只会误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以为,真实的能带给一线老师更多启发的公开课,应该是不需要反复试教,群策群力,也不需要花一个月甚至更多时间来备课。教师从拿到教材到在课堂上演绎,长则两星期,短则两三天,先在心里反复推敲教学方案,然后以朴素的方式走进课堂。这样的课堂和家常课更为贴近。这样的课堂,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所生成的智慧,才是一线教师所迫切需要的。而经过反复试教的课,学生的学习矛盾被教师人为地遮蔽掉了,学生的挫折无法真实地展现,学生的学习困惑如何解开,听课者无从得从。这样的课堂所呈现出来的精美就缺乏了普遍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衡量一节课是否好,应该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节课,书本知识学生内化了多少,课程内蕴的人文精神有多少成了学生生命的有机构成,为学生将来发展储备了多少能量。一节好课应立足学生的成长,以生为本。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公开课回归本源。

猜你喜欢
行云流水试教公开课
唯 一
巧妙过渡 行云流水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少年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