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金艳
近年来,甲亢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临床表现为出汗心悸、便次增加、体重减少、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病情进展下,甚至会累及全身多器官功能,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也会累及肝脏组织,诱发肝肿大、黄疸、肝硬化等病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控制甲状腺激素代谢,减轻临床异常症状则显得十分必要。甲巯咪唑是治疗甲亢的有效药物,该药物属于一种咪唑类药物,能够相应阻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途径,改善甲亢代谢功能。还原型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甘氨酸残基、半胱氨酸组成,从人体细胞质内自然合成的三肽成分,起到维持细胞生物功能的作用。当前临床对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效果缺乏相应研究,现本研究以营口糖尿病专科医院在2015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旨为临床用药的制定及选择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营口糖尿病专科医院在2015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甲亢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其中对照组男19 例,女31 例;年龄20~72 岁,平均年龄(45.81±8.74)岁;病程6 个月~8 年,平均病程(3.70±1.44)年;合并基础病症:糖尿病患者18 例,高血压患者32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29 例;年龄20~72 岁,平均年龄(46.74±8.92)岁;病程6 个月~8 年,平均病程(3.82±1.40)年;合并基础病症:糖尿病患者20 例,高血压患者3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生化指标等综合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中对本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精神状态良好,认知功能清晰;③患者能进行正常沟通、交流,具备良好理解能力、书写能力;④患者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⑤患者及家属对研究事项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入组患者伴精神分裂症、认知异常或痴呆者;②伴心、肝、肾等多脏器疾病;③有病毒性肝炎者;④合并恶性肿瘤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⑥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⑦研究期间主动退出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用甲巯咪唑治疗,患者口服甲巯咪唑片(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85,规格:5 mg/片),初始口服剂量10 mg/次,3 次/d;随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增减甲巯咪唑片剂量,每次增减剂量为5~10 mg;连续服用药物2 周。
1.3.2 观察组 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患者服用甲巯咪唑方法同对照组一致,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1599,规格:1.0 g/支)1.2 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1 次/d,连续用药2 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水平;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于治疗前、治疗2 周后测定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采集静脉血3 ml,离心5 min,3000 r/min,随后置于-70℃冰箱内保存备用。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血清TT3、TT4、FT3、FT4。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水平,即于治疗前、治疗2 周后测定炎症因子表达,即采集静脉血3 ml,离心5 min,3000 r/min,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2 以及IL-6 的表达水平。③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皮疹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相关文献评价临床疗效[2],显效:出汗心悸、便次增加、体重减少、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症状消失,心率<100 次/min,恢复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恢复;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心率降低,甲状腺激素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率无变化,甲状腺激素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中有28例显效,20例有效,2 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中有10 例显效,29 例有效,11 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07<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TT3、TT4、FT3、FT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T3、TT4、FT3、FT4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TT3、TT4、FT3、FT4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2、IL-6 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2、IL-6 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IL-2、IL-6 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水平对比(,pg/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水平对比(,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用药期间发生1 例恶心呕吐,1 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4.0%;对照组用药期间发生2 例恶心呕吐,1 例头晕,1 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8.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400<0.05)。
甲亢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类型之一。本病发病率高,仅排在糖尿病患病率的第二位,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作用下,导致甲状腺激素不断释放,进而形成甲状腺激素代谢亢进以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等情况。当前临床对甲亢的治疗,其首要原则是阻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途径,抑制其过度释放,预防甲亢的形成。甲巯咪唑是治疗甲亢的有效药物,该药物属于一种咪唑类药物,通过降低甲状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阻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途径,抑制甲状腺内的碘离子转化为活性碘,进而防治络氨酸被碘化,以此改善甲亢代谢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甲巯咪唑进入人体后,其吸收率在80%左右,起效速度快,代谢时间长,其半衰期高达12 h;在口服30 mg 药物后,药效持续时间>24 h,以此能发挥长期、显著的抑制甲状腺激素过度释放作用[3]。但单纯药物治疗,作用单一,部分患者作用不确切,改善效果不明显。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甘氨酸残基、半胱氨酸组成,从人体细胞质内自然合成的三肽成分,起到维持细胞生物功能的作用[4]。该物质广泛存在全身器官,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过程,且影响着机体糖代谢功能。该药物能促进巯基(-SH)酶、谷氨酸等多种酶的活性,恢复机体正常的糖代谢、脂肪代谢等功能,并影响了机体细胞代谢过程;同时巯基有效结合体内自由基,转化形成酸类物质,体内代谢率高,加快自由基的排泄速度;此外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加强胆酸的代谢功能,保护肝脏的合成、解毒等作用,促进消化道吸收脂肪,预防肝损害[5,6]。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提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取得显著效果,降低甲状腺激素的表达水平,其原因可能是甲巯咪唑抑制甲状腺激素过度释放时,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进机体部分抗体的产生,进而对抗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提高其治疗效果。IL-2、IL-5 是常见的炎症因子,IL-2 影响机体的甲状腺功能,且能促进B 淋巴细胞的增殖,大量产生抗体,致甲状腺功能损伤;IL-6 可促进甲状腺上皮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的表达,大量分泌甲状腺激素。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IL-2、IL-6 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IL-2、IL-6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并未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用药安全性;同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其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获得理想效果,甲状腺功能改善明显,药物无明显副作用,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