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强
脑梗死是一种发生率、病死率较高的神经内科危重疾病,在各类卒中中,其占比为30%~50%,病死率约为25.0%,存活患者中65%的患者均会遗留后遗症,丧失独立生活能力[1]。目前,临床上治疗脑梗死主要以恢复脑组织血流、降颅内压、神经细胞保护、减轻脑水肿为主,但常规西医治疗效果有限,迫切需要探索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2]。本文将在脑梗死治疗中联合应用血栓通及依达拉奉,并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治疗的88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②无脑出血症状;③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器质性病变患者;②深度昏迷、意识障碍患者;③药物过敏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 例。观察组女24 例,男20 例;年龄43~72 岁,平均年龄(59.73±6.57)岁;发病时间6~68 h,平均发病时间(30.28±12.58)h。对照组女25 例,男19 例;年龄45~74 岁,平均年龄(60.92±7.71)岁;发病时间6~67 h,平均发病时间(31.92±11.69)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物理降温、预防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降脂、降压、使用甘露醇降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同时,对照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昆明积大制药,国药准字H20080466)治疗,剂量30 mg,使用100 ml 的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给药,2 次/d,滴注时间控制在30 min 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Z44020284)治疗,剂量5 ml,使用250 ml 的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给药,1 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NIHSS 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NIHSS 评分,总分45 分,分为无缺损(0 分)、轻度缺损(1~15 分)、中度缺损(16~30 分)及重度缺损(31~45 分)[3]。②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当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与治疗前相比,NIHSS 评分减少>45%,3 级以下病残评价为显效;当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NIHSS 评分减少18%~45%,3 级以上病残,肌力提高1 级评价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恶化,与治疗前相比,NIHSS 评分减少<18%,肌力提升不明显评价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用药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生异常,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脑梗死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安全的常见病,从其形成机制上看,主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由于管腔狭窄闭塞,血管壁增厚,血栓形成,脑血流量不足,最终导致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4]。相关研究显示,脑梗死发展与脑损伤机制相关,脑组织发生再灌注、坏死,会增加脑自由基,损伤细胞脂质,不同的病灶部位也会导致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另外,颅内血管被阻塞也会导致脑梗死,瀑布式自由基发生连锁反应,氧化过度生物膜脂质,破坏生物膜机构,增加通透性,破坏胶质细胞、内皮细胞、神经元,血栓素A2 形成,发生血管痉挛,对血小板聚集进行促进,损伤缺血半暗带,增强氨基递质兴奋,自由基大量被释放,发生线粒体紊乱,损伤氧化应激加重,且释放炎性因子,免疫应答反应发生,且白细胞发生浸润[5-7]。常规治疗方案主要是针对其发病机制采取对症处理,由于血肿病灶及周围可能出现继发性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损伤神经功能,因此应采取恢复脑血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神经功能保护等治疗措施。依达拉奉是脑梗死治疗常用的抗氧化剂,具有高脂溶性特点,可穿过血脑屏障,有效清除病灶组织及周围的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达到脑保护效果[8-10]。同时,使用依达拉奉后,还能够清除缺血-再灌注后产生的羟基基团,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此外,依达拉奉还能够溶解纤维蛋白,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血栓通是由三七提取物制成的纯中药制剂,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气血瘀滞、脉络瘀阻。因此,使用血栓通正对其病机,可达到祛瘀止血、活血化瘀的效果[6]。血栓通以三七总皂苷为主要成分,其作用为对血管进行扩张,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缓解,对病情恶化进行控制,特别是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11,12]。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血栓通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脑血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清除自由基等多种功效。有报道指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其C 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双侧大脑中动脉峰流速、平均流速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明显大于单独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患者,表明两者联合应用不仅能够改善脑血流,还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证实了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可行性[13-15]。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生异常,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可见,联合治疗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表明联合用药方案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与以往报道相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两者联合应用可发挥良性协同作用,在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神经功能的同时,改善脑血流,减轻血肿形成及脑水肿程度,抗血栓形成,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应用血栓通、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可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改善,且用药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