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打人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分析及教育策略初探

2021-01-18 00:15胡顺刚陈玉莲
民族文汇 2021年3期
关键词:打人行为习惯

胡顺刚 陈玉莲

摘 要:小学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习得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行为习惯易于塑造,对于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1]。所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仍是当今社会、学校、家庭普遍关心的重要话题。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通过一个典型的教育案例,联系自己掌握的教育知识,针对如何改进孩子容易动手打人的行为习惯,浅析一下成因并分享自己的教育策略[2]。

关键词:打人;行为;习惯;教育

一、案例概述

任性、攻击别人:昊昊,男,11岁,孩子的父亲为企业工作者,平时在深圳上班,忙于工作,把家事和孩子交由妈妈照管,周末回来孩子不听话就是以打为主;母亲在工厂上班,很关心孩子,但是对孩子的教育以说教为主,对孩子的要求总是不假思索就一口答应满足,久而久之,孩子遇到事情就会以离家出走要挟母亲,不满足要求就不回家,除非母亲亲自去求他回家。所以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对他,为的是让他不会乱发脾气、让他高兴。

在校表现:从幼儿园开始就打人、攻击别人,到了小学年年如此,本人长得又大又壮,稍有不顺就动手,情绪与行为经常失控,几乎每个学期母亲都要被请去学校:一是赔礼道歉,二是去医院检查。 在一年級时候曾因语文老师批评,一度爬栏杆跳楼。也曾去过教导处,甚至主任出面了,还是阻止不了他这种打人的不良行为。最严重的一次是三年级,昊昊把威威的脸抓伤,留下满脸血印,校医都不敢处理。

二、打人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分析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是引发孩子的不良行为外在原因

昊昊在幼儿园前是跟随奶奶在老家生活,一方面因为早些年昊昊家有个大姐姐意外身亡,所以导致奶奶对这个孙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另一方面是奶奶的知识水平通常比较低,奶奶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在孩子成长中与父母形成的心理依赖就会比正常的孩子少了很多。同时因为昊昊父母在昊昊出生的头三年忙于工作,与孩子的分离的时间较长,在孩子最需要关心和爱护的那几年没有陪伴在身边,对昊昊的身心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后面一来到东莞以后的环境变化,致使他与以前的玩伴几乎没有联系,和新的幼儿园同学又不熟悉,渐渐地产生了孤独感、性格变得不合群,容易用自己的拳头解决问题,打架以后的昊昊打可能是为了刷自己的存在感,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了体现出自己的力量,也可能是体会到那种胜利的感觉,但每次打人后他都显得特别懊悔。

(二)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引发孩子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昊昊爸爸是一个急脾气的人,也是有着“望子成龙”的思想,以至于在昊昊有问题时,总是免不了一顿暴打。然而,爸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昊昊的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当昊昊和同学发生矛盾不知道怎么解决时,就会主动出击,用拳头去解决问题。而另一方面昊昊的妈妈是特别温柔的人,而且总觉得对昊昊有点亏欠,所以当昊昊出现问题时总是单纯讲道理、单纯诉苦、单纯提要求甚至是规定,实现奖励和惩罚的方法。比如:昊昊出现打人的时候来学校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看妈妈多辛苦,妈妈为了你不知道跑了多少次学校,你是不是不爱妈妈了……”如果以上诉苦方法不行昊昊妈就会利用奖励的方法,比如:当他一周之内得到表扬信,不打人了,妈妈就会每天晚上只要写完作业就给他手机允许玩游戏。这些最终结果可能导致昊昊更加地任性、蛮不讲理,行为更加叛逆,所以常常出现与爸爸对打的局面,这就是他表现出来对父母的对抗行为。所以,昊昊身上表现出的攻击行为和心理偏差,与家长自己的行为不当有很大的关系。

三、教育对策以及原因效果概述

(一)对打人不良行为教育对策

1.利用孩子的同理心唤起内心深处的愧疚感。当时昊昊抓伤威威的脸时我回到办公室和他们的对话是这样子的:

“老师,他抓我……”威威留着眼泪,望着我。

“嗯,如果是我,我也会哭,毕竟那么疼。”我轻轻拍了一下威威的肩膀,想让他尽量平静下来,毕竟脸伤了,再哭就更加疼了。这时我看见昊昊的脸有些怯怯的神色。

“老师,是他……”昊昊急切地想说话。

我摇摇头,用眼神示意他不忙讲话:“不急,你看看他的脸,你心里什么感受?”

“他先动手!”昊昊眼里露出怨恨。

“假设他是你好朋友,现在你看到他这样,心里会怎么样?”

“他自找的!”声音里略带着火药味。

“我只是假设,你不着急回答。试试把他看成你的好朋友,你再看看他,去感受一下自己的心理。”

昊昊静下来,看了威威的脸几秒,转向我。

“现在心里什么感受?”

“我有点难过。”

他的眼神柔和了很多,语气语调也柔和了下来。

“看到好朋友受伤,自己就会难过。心是多么柔软啊!”昊昊抬眼看着我。

“说说吧,到底发生什么事?”

我又转身对威威说:“你也不着急,听昊昊把话说完,你再说,好吗?”

“老师,是他先挡我的门的!”昊昊的声音又开始上扬了。

“不急,慢慢说,不说别人做了什么,只说自己做了什么,行吗?”

“我很生气,拍了他肩膀,后来在互打过程中抓了他的脸……”

“还有呢?”

“他的脸受伤了。”

“还有呢?”

“他哭了。”

“还有呢?”

“没有了。”

“你现在还在生气吗?”

昊昊摇摇头。

“那你怎么看你抓伤威威脸的行为?”

“我打人和抓伤他的脸是我不对。”他声音很小。

我转向威威:“刚刚他说你挡了他的门,你挡了吗?”

“我没有故意挡他的门,我就是在教室门口那里玩。”威威委屈地说。

“那你打了他吗?”

“打了,他拍我肩膀我以为他打我,我就打他了”

“如果有人拍你,不管有没有恶意,你接收到的信息是恶意还是善意的?”

“恶意!”

“当你接收到恶意,会怎么做?”

“保护自己,打回去”

我面向两个孩子,柔声说:“你们弄清楚事情来龙去脉了吗?”两人点点头。

“你们对于这件事情,现在可以做哪些補救?”

“对不起,我不该抓你的脸。”昊昊首先道歉。

“我也不对,我不该打你。对不起。”威威赶紧回应。

“如果下次遇到类似事情,怎么改进我们感受会好点?”

“我应该先礼貌叫人家让一下,不要用手拍”

“我要先回头看看怎么回事。”

“是的,先解决情绪,再处理问题。生气了,深呼吸,感受身体放松了,再心平气和和对方沟通。”

“嗯,知道了,老师”

以上的对话非常简单但又不平常,我没有一味地去批评训斥昊昊,没有一味地去说教讲道理,而是试图通过平等对话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妥地方在哪里,真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将他们的错误和冲突变成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2.给孩子一个发挥自己力量的机会。我知道昊昊三年级已经9岁了,可以说打人这个习惯已经成型了,本性难移,如果我只是批评他,甚至用校规法律等手段去警告他,我相信这效果不大,因为他已经知道我的套路了。所以我采用了一个简单粗暴教育方法——把力量用到实处。

在经历了以上的打架事件后很长一段时间昊昊都没有再出现打架事件,这时候校运会来了,正好知道昊昊这孩子不仅体格壮大,而且骨子里透出来的狠劲放在拔河比赛的第一位绝对是最好人选,所以在排选拔河比赛的人时候我把他放第一位,他可高兴了,可能突然间觉得自己力气有了用武之地。但是他对自己还是不太相信,下课跑来问我:“老师,你确定把我放在第一位?”

“是的,孩子,你可以做得到的。”

“老师,你看我的,我们班一定赢……”

下午比赛时候由于我的手气不好抽了个要赢就要比8场的序号,当时全班同学都是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最后终于赢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后来下场时候我看昊昊的脸因兴奋而涨得通红通红的,他特意跑过来:“老师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赢吗?因为这次你真的选对人了!”他还把他的手摊开给我而看,:“老师,看我的手。”当时我的眼就红了,那双手因为不愿意输,宁愿被拔河的绳子磨脱了皮,还渗出了很多血丝也不愿意松手。我情不自禁地拥抱了一下,连声说:“孩子,你是好样的,你做到了!”

可能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力量放在合适的地方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也有可能是真正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力量获得的胜利的感觉特别爽。所以这个教育方法还是很管用,就是给一些事给他做,让他发现自己的价值。给他一个新机会、新可能、新激励让他自己走上正确的胜利道路。也就是将昊昊这种力量发掘出来,让力量的正面价值在他身上得到肯定,这就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二)本案例教育效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昊昊三年级都没有出现打人事件。每当昊昊偷偷把从家里带过来的面包塞给我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喜悦。有人说地方就是资源,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我们只注意前一句话就可以了。所有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属于垃圾,但是这么把垃圾找一个正确的地方放起来,他立刻变成了资源,孩子的错误行为变成了积极的行为,这就是我处理昊昊抓人的指导思路以及纠正昊昊打人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荣熠帆,漫谈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J].考试周刊,2016,3

[2]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分心和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9,3

猜你喜欢
打人行为习惯
烧烤店暴力打人案,我们该如何看待
谁是谁的镜子?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打人的年纪
各有解释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