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2021-01-18 12:22滕鹏强
考试周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农村小学学困生

摘 要: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方面要充分重视,以学困生阅读能力培养为要点进行积极优化,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水平,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就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体现以及成因进行分析,然后就提高学困生閱读能力的措施详细探究,期望能从理论层面就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为促进学生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学困生

一、 引言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特殊的因素,受到经济条件因素影响比较突出,学生在阅读的量以及阅读习惯方面都和城市的教学环境有着很大差距。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要充分注重教师能和实际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以学困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为基础,进行优化阅读教学过程,针对性为学困生提供相应阅读的方法,提高学困生阅读积极性,从而才能真正有助于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二、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体现以及成因

(一)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体现

农村地区教学条件有限,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和实际学生阅读学习的特征进行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有助于为学生良好学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学困生在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方面能发现,阅读能力低下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在以下几个层面有着体现。

1. 阅读的效率低下

农村学生在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方面相对比较低,主要是农村学生由于在家庭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学习中存在着自卑的心理,具体的阅读学习方面缺乏充分的阅读书籍,以及家长没有对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加强重视,在阅读书籍的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使得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相对比较低下。由于农村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不良,没有良好的阅读学习的习惯,影响着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愈来愈差,阅读的效率也愈来愈低,在这一基础工作方面没有加强优化,必然会造成教学的质量低下问题。

2. 阅读理解能力薄弱

农村小学生在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使得在具体阅读理解过程中能力比较有限,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整体质量把握存在着不准确的问题,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阅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阅读中没有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学生在文本的理解方面存在着不到位的现状,无法正确地把握阅读内容的中心思想,影响了学生阅读的效果。

(二)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成因分析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是多方面的原因影响所致,从以下几点成因进行展开分析。

1. 学生阅读知识学习重视度不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和学生自身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重视度不足,具体的阅读学习中积极性不够,学生在阅读课堂中没有进行总结相应的学习规律以及学习经验,从而会使得学生陷入阅读学习的困境当中。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没有加强重视,思想观念没有和新阶段的语文阅读知识学习的需要相结合,从而必然会造成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学困生在语文阅读知识学习中没有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独立思维能力较为薄弱,阅读学习的效率相对比较低下。另外,学生自身的阅读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语用能力欠缺,阅读知识的实际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比较薄弱,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

2. 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影响突出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工作开展方面针对学困生的实际学习特征进行积极优化,从整体上提升学生阅读知识学习的质量提升,才能有助于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素养,关乎着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效果,而在实际阅读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创新,使得学困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偏差,没有正确地认识到阅读学习的价值内涵,从而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实际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指导层面存在着不科学以及不到位之处,这就必然会对学困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培养的效果产生影响,没有针对性指导学困生阅读学习,使得学困生在阅读学习当中显得无所适从。

3. 家长没有积极的配合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学困生阅读能力的低下,和家长也有很大程度的关系,主要是学生家长自身没有真正重视孩子的学习发展,在对孩子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方面没有加强重视,使得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一基础工作方面没有加强重视,必然会影响学困生阅读能力学习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素养发展。

三、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应对措施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教师在进行应对过程中,要能从多角度进行考虑,以下几点应对措施要加强重视。

(一)帮助学困生建立阅读自信心

农村学生自身有着害羞的心理,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性不高,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应对。以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活动,真正的帮助学困生树立阅读学习的自信心,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助于为学困生阅读学习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整体上提升学困生的发展质量水平。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科目,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能从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加强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教学活动,从整体上提升学生阅读自信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科学引导,让学困生在阅读学习中能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针对性的提高学困生阅读的能力,促进学困生在阅读学习当中能够形成快乐阅读的心态,从而才能有助于实现既定阅读教学目标。

例如,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针对学困生阅读学习的特征,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在阅读当中常常会出现念错字以及漏字等问题,课堂中学困生在面对全班同学的注视目光下,显得比较难为情,阅读学习的信心不充足。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困生产生自卑的学习心理,这对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所以教师要能够针对学困生的这一问题,引导学困生精细化的阅读,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指出,并鼓励学困生将阅读进行到底,在有了一定的成绩后当着全班学生要积极表扬,帮助学困生在阅读学习中树立起信心。

(二)明确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教师在针对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进行转化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落实,以学困生为中心进行积极优化教学活动。教师自身要对学困生的学习特征有明确的认识,学困生的依赖性强,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阅读学习過程中教师要注重明确学困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目标,能够从个体向着全体的方向转变实施,教师在为学生提问过程中,结合学情进行设计梯度性问题,促进学困生成长发展,帮助学困生在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措施实施中,要注重从个人负责向着共同负责的方向转变,激发学困生向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从三维目标的教学方向转变,促进学困生综合学习能力。

(三)家庭引导为学困生阅读提供动力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和家庭的引导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在对孩子阅读指导方面提供一定的动力,这就能够为促进学生阅读知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提升,为孩子阅读可持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家长自身要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进一步提高,通过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书籍,并进行指导阅读,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实施亲子阅读,这对调动孩子阅读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能从整体上为学生阅读知识高效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为孩子语文素质能力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课外的书籍,制定亲子阅读表,每月计划阅读相应的书籍内容,如家长和孩子进行阅读《三十六计》通过阅读书籍补充历史知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阅读当中能够勇敢机智地面对困难。通过家长的阅读引导,这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升有着促进作用。

(四)阅读方法的有效传授

教师在对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能以学困生的进步发展为目标,为学困生提供高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学困生良好学习。教师结合学困生阅读能力现状,为其提供精度阅读以及略读的方法,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掌握科学性方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有助于提升学困生阅读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如在《武松打虎》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科学引导,通过从精读文章以及略读课外相关的读本内容,如青少年版《水浒传》让学困生在阅读学习当中树立阅读学习的兴趣,从整体上提升学困生阅读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的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是多方面的原因影响所致,教师要能和实际的学困生阅读学习的特征进行紧密结合起来,从多方面进行优化,制定相应的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措施加以落实,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贾存敏.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J].学周刊,2020(6):129.

[2]易丹.试论如何帮助小学语文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3-44.

[3]郑树奎.基于学习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9(35):7-8.

[4]陈柱.提高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措施[J].名师在线,2019(32):12-13.

[5]祁芳玲.做好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措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48.

[6]谭乐宽.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72.

作者简介:滕鹏强,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农村小学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