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益平,伍国生
赣州市宁都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2800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以及病毒入侵下呼吸道而引发不同程度的感染所致,临床上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较为多见[1]。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菌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治疗难度,还会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重要威胁[2]。当前临床上大多采用抗菌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然而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体内的致病菌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日益增加,严重影响抗菌药物药效的发挥,进而造成治疗效果欠佳[3]。因此,合理选择高效且广谱的抗菌药物,对于提升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是哌拉西林钠与他唑巴坦钠以配比8∶1 组成的复合制剂。有研究表明,将哌拉西林钠与他唑巴坦钠联合配比后可拓展抗菌谱,使耐药菌恢复原来的敏感性,能起到更强的抗菌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7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8 例)和对照组(37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7 例,年龄(53.26±4.31)岁,病程(1.43±0.42)d,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7 例、细菌性肺炎12 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7 例、肺脓肿2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8 例,年龄(52.93±4.25)岁,病程(1.55±0.46)d,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9 例、细菌性肺炎10 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5 例、肺脓肿3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5];②治疗前48 h 内未使用其他抗生素药物。(2)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消化道出血者;④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者;⑤存在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化痰、平喘、止咳等常规治疗,并嘱患者治疗期间禁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观察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93,规格:2.5 g)2.5 g,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 次/d,连续治疗7 d。对照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97,规格:1.5 g)3.0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 次/d,连续治疗7 d。
1.4.1 细菌清除率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痰细菌培养,统计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细菌学疗效标准[6]:完全清除:治疗后所取标本中没有致病菌;部分清除:在原有多种致病菌中有一种已被清除;未清除:治疗后原有的致病菌仍存在。总清除率=完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
1.4.2 血液检测指标每日采用温度计监测患者体温,并在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清C 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CRP 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统计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
1.4.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情况。
显效:治疗后体温正常,咳痰症状以及肺部啰音消失,咳嗽症状明显缓解,胸部X 线检查显示肺部病灶吸收;有效:治疗后体温正常,肺部啰音减少,肺部病灶有所吸收,咳痰和咳嗽情况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病灶、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继续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治疗后,两组CR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RP 水平、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与临床表现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细菌清除率比较 例(%)
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1 例注射部位疼痛和皮肤瘙痒,可能与患者自行加快注射液滴注速度有关,经调整滴速后症状有所缓解;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下呼吸道感染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8]。临床上主要通过使用抗菌药进行治疗,然而随着抗菌药的频繁使用出现了细菌耐药程度增加、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问题,导致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效果欠佳[9]。哌拉西林钠是一种易产生致病菌耐药性的药物,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而他唑巴坦钠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的破坏作用[10],将两种药物联合配制成复方制剂,对于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的疗效和细菌清除效果较对照组更好。CRP 是敏感的免疫炎症因子,可反映患者机体的炎症状态。本研究中,观察组CRP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CRP 水平、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能更好地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对照组采用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的复合制剂,它将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与舒巴坦钠联合应用,可对G-杆菌产生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因而可降低机体CRP 水平和血液中的白细胞数,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11]。而观察组采用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是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的复方制剂,已被临床研究证实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12],其成分之一哌拉西林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可改善各种G-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感染[13];其另外一种成分他唑巴坦钠,能较好地抑制β-内酰胺酶及部分染色体介导的I 型酶,抑酶的广度和强度均优于舒巴坦钠[14],故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复合应用,可以拓展抗菌谱,实现优势互补,恢复耐药菌原来的敏感性,发挥更广、更强的抑菌作用,进而降低患者血清CRP 水平和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促进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提高细菌清除率和治疗有效率[15]。
综上所述,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能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