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与远道取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2021-01-18 07:11刘韶华李琨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椎动脉证候颈椎病

刘韶华 李琨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因该疾病患者的椎动脉受到长时间压迫及损伤,导致患者脑组织的血流量变小,因此该疾病患者会出现头痛、眩晕及视觉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1]。西医治疗该疾病多是选择消炎药物和促进血液流通药物缓解该疾病症状,但长期疗效不佳,同时长期服用西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加重病情[2]。而中医发现,通过针刺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安全性较高。鉴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旨在探讨局部与远道取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将行局部取穴针刺治疗的49例患者纳为对照组,将局部联合远道取穴针刺治疗的47例患者纳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5例,女34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52.62±8.58)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病程(2.53±0.72)年。观察组男18例,女29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2.42±8.76)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28±0.7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3]中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眩晕、头痛、视物不清、耳鸣,颈椎侧弯后其症状加重,有体位性猝倒可能;经X线检查,钩锥关节增生,横突间距狭窄;CT检查左右的横突孔大小不一,且一侧较狭窄;椎动脉发生造影时,可见椎动脉变细、迂曲甚至完全梗阻。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肝肾不足证型。主症:眩晕,头痛,耳鸣;次症:口干、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心烦易怒;舌脉质:舌红少津,苔白滑,脉弦细。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发病前未经其他药物治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翻阅病历资料。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因高血压、贫血、低血糖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颈椎其他疾病,包括肿瘤、结核等;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局部取穴针刺治疗。患者平躺于理疗床上,取双侧风池穴、双侧天柱穴、双侧完骨穴以及风府穴,将穴位处皮肤充分暴露后,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使用自购于苏州医疗用品厂的华佗牌1.5寸针灸针进行针刺,针刺方向:风池穴位向鼻尖方向针刺0.8~1.2寸,风府穴朝下颌方向针刺0.5~1寸,天柱穴直刺0.5~0.8寸,完骨穴斜刺0.5~0.8寸。以上穴位均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以患者感到酸胀感达到颈部即可,每次治疗30 min左右,1次/d,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

1.4.2 观察组 局部和远道取穴针刺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取后溪穴以及昆仑穴,后溪穴直刺0.5~1寸,昆仑穴直刺0.5~0.8寸。

1.5 评价指标 ①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制定证候积分,从眩晕、头痛、耳鸣、口干、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心烦易怒7个方面评定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疗程后的证候积分情况,每个方面满分5分,总分35分,评分越高提示临床症状越严重。②功能评分。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量表(FS-CSA)对患者功能进行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的评分,共包含心理功能以及功能状态两个方面,共11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3级评分,1分:没有,2分:有一些,3分:有,满分33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功能越差。

1.6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采用四级评分,痊愈、显效、好转以及无效。痊愈:眩晕等其他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颈肩部活动自如,生活以及工作恢复正常;显效:眩晕等其他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颈肩部僵硬度明显缓解,不影响正常生活以及工作;好转:眩晕等其他临床症状有所缓解,颈肩部活动仍有僵硬感,工作以及生活仍有一定不适感;无效:眩晕等其他症状无改善,无法正常生活以及工作。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和FS-CS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和FS-C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证候积分和FS-CSA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更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和FS-CSA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和FS-CSA评分比较(±s) 单位:分

?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间盘突出或变性、颈椎不稳定、血管回缩力降低均可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相关临床症状,影响患者颈椎功能,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5]。

祖国传统中医的相关医书中,并无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眩晕”“痹症”的范畴。中医认为,中老年人因肝肾亏损,加之长期劳倦,导致气血失调,津液代谢紊乱,致使脏腑功能异常,产生瘀血以及痰浊等物,从而出现眩晕等症状,因此治疗该疾病应以活血化瘀为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证候积分以及FS-CSA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局部与远道取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更好,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颈椎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局部和远道取穴相结合针刺疗法,局部选取风池、风府、完骨、天柱为局部穴位,其中风池穴是治风要穴,有明目开窍、疏风清热功效,且属于足少阳胆经,因此对眩晕、头痛以及视力障碍有一定改善效果;完骨是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的交会穴,有通络止痛、疏风清热之功能;风府则有熄风开窍、醒神清脑之功能;天柱则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通经活络、散风清头目以及升清降浊之功能[6-7]。因此,针刺以上七个穴位,可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以及止晕定眩之功能。远道选取后溪穴以及昆仑穴,后溪穴不仅属手太阳小肠经,更是八脉的交会穴,经脉循经过患者头部,因此对头痛、耳鸣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同时后溪穴通督脉,刺激该穴位有助于患者滋养阳气,从而保证静脉通畅,因此可对头痛顽疾有较好效果[8-9]。昆仑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且位于脊项部,针刺该穴位,对颈项部气血有一定调节作用[10]。以上穴位共用,可有效缓解患者肌肉和血管痉挛,改善颈肩的血液循环,从而抑制伤痛信号传导,有效缓解椎动脉的受压程度,加速其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椎动脉型颈椎病经局部与远道取穴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颈椎功能,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椎动脉证候颈椎病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