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湘宾
(新疆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全媒体时代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应用和实践样态变革具有极其强大的推动作用,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样态,包括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传播等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力。要在全媒体时代高扬主旋律、筑牢主流价值观的意识形态阵地,就需要客观认知全媒体时代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样态,并推动话语的重塑,以适应社会发展规律、满足时代需要。
从旧媒体到新媒体,再到全媒体的信息技术变革,是信息向数字融合、技术对实践赋能的发展过程。“所谓全媒体,就是数和象在天、地、人之间变动和周流而建立的备包有无的媒体形式,[1]特别是指包括了传统的纸质媒介、局域电视网、国际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等传输渠道,并涵盖视听等人们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的各种传播形态的总和。
一是信息传播媒介的广泛性。全媒体几乎融合了所有的信息传递途径,构成了以传统媒介为基础、数字化媒介为支撑的传播网络;其二是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在全媒体时代中信息的生成与传播主要以数字化的形式来完成,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实时性、可监测性;三是信息传递内容的复杂性,在全媒体时代中流播的数字化内容包罗万象,是非曲直相杂糅、正负能量相交织、多元价值相碰撞,这些都使全媒体时代的思想内容和舆论生态变得异常的复杂。四是受众群体易出现“后真相”反应,也就是说大多数受众置身于信息汪洋中时,在不同信息来源渠道的强化下,往往对那些具有相似性或一致性的舆论和思潮不假思索地予以接受和传播,而无意于考究现象背后的真相如何。加之错误的舆论导向和失真的信息更容易夺取人们的眼球、吸引人们的关注,这往往导致“真相”极其容易被“假相”所遮蔽,进而导致人们思想认知的偏颇和行为模式的失范。
任何时代的快速发展,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内容的变革,这对面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面向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机遇方面,新的更便捷的技术应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而于挑战而言,更加庞杂交错的信息流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不断提高,要求也更加精细化。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必然对相应时代中的一切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全媒体时代,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更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性不仅来自于技术手段,更主要是来自于内容的布展方式。因此,客观地认知全媒体时代的新特征,把握好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样态,有利于探究如何更好地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和时代环境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推得更深、更实、更有效。
二是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需要。全媒体时代是一个海量信息自由传播的时代,各种带有鲜明西方色彩的意识形态在社会各个角落游走渗透,这些西方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会不断解构主流意识形态共识,塑造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全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保证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话语清晰”“发声有力”,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
三是有助于更好地全面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政治素养优秀的青年人才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第一资源。青年人才不仅仅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这也是我国全人教育的基本要求。所谓全人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认知素质、情意素质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为教学目标的教育。在全媒体时代,把握和顺应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增强思政话语体系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阐述好中国精神,宣扬好中国特色,既是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样态、重塑实践模式的需要,更是培育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内在要求。
“话语体现出来的内涵不是单纯的符号、工具,更涵盖权力在内,是可以决定表述系统的一种权力”。[1]所谓话语样态,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时代语境和社会语境下,某种具有特定意涵的话语体系存在方式和发展态势的总和。话语样态,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会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迁。话语样态包含以下几个因素。第一,话语主体,主要是指话语的掌握者和叙述者;话语内容,即承载特定社会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术语体系;话语传播,即在话语主体的推动下,话语内容为他者所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广度和深度。三者缺一不可,并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某种话语样态的形成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介质,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2]在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样态也包含着上述三个基本因素,并且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
在传统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体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更多的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前者也承担着对后者学习成果的检验和评估。进入全媒体时代后,社会信息的数字化、通讯设备的普及化,使端到端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不再只单向性地来源于教育者的培育和塑造,还来自于受教育者自身对互联网各种信息的甄别、获取和内化,进而形成与其自身知识结构水平相适应的道德认知和政治素养。在这种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的身份从主导性主体转变为导向性主体,受教育者则从完全的受动性主体逐步转变为主动性主体,不再拘泥于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思想政治认知。在全媒体时代,话语主体从单一施动向多元互动转化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承担推动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普及的大众化任务,还肩负着引导受教育者有效选择、甄别、吸收和内化正确思想观念而自觉撇离和摒弃错误思潮及舆论的使命责任。
在传统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理论灌输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意识塑造,这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当时,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并不如全媒体时代这般活跃和激荡,在相对宽松的时代条件下,主要依靠理论灌输的方式实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进入全媒体时代后,各种价值观涌入社会内部,各种政治思潮相互博弈,这些新的价值观和思潮,尽管没有通过特定的理论灌输,但也实质性地潜移默化进社会大众的意识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学校这一相对封闭的场域中,单靠传统的课堂式理论灌输,也已难以有效解除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之困,更何况在理论灌输式教育难以企及的社会大众内部了。这就决定了在全媒体时代,价值观的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核心内容。任何一种理论,在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掌握和内化它们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蕴含在这些理论背后的特定的价值理念、政治意识、社会思维等却是具有独特标识性的。在一定程度上,即使受教育者不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而仅通过对这些具有高度标识性和识别性的价值观的吸收和内化,也是能够形成符合社会主流规范的思想政治自觉。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上,受教育者的知识背景极其多元化,这决定了它们很难能够真正系统化、全面化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全部理论知识。换而言之,在当前条件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不仅仅要尽可能地让受教育者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更为紧要的是让受教育者和社会大众充分有效地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这一价值观的背后,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受教育者和社会民众自觉摒弃错误思潮的方法论根基。价值观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面对相互激荡的社会思潮和多元并存的价值观念,我国在全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内容上把价值观的培育提高到首位,才能更好地让学校中的受教育者及广大社会民众,自觉高举主旋律旗帜,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
所谓“语态”,即参与主体在交往互动中所操持的语言风格、叙述方式等。在传统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在于从理论上阐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使它们为受教育者所掌握、为社会大众所了解。不可否认,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只有理论上阐释清楚,才能让理论学习者保持思想上的清醒。但是,传统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自己的不足,其中之一便是受众群体主要为在校学生,而很少将社会大众包纳进来,也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传播主要以理论语态为主。而在全媒体时代,广大社会民众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高涨,其必然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但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较难以掌握复杂的理论知识,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不能是课堂式教育,而是渗透式的价值观念培育。同时,也决定了单纯用理论语态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宣扬的价值理念,可能会面临种种困难,而通过通俗化、生活化的语言来进行意识形态培育,或许能够事半功倍。如习近平总书记常讲的“撸起袖子加油干”,[3]“幸福是奋斗出来的”,[4]“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5]等,都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耳熟能详的价值观术语。另一方面,在当前高速运转、注意力稀缺的全媒体社会,大多数人更乐于关注和传播以“短、平、快”为主要特征的数字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只有以轻松活泼、简单好记、通俗易懂的语态进行传播,才能够为更多人所吸收和内化。
厘清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样态,根本上是要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深入变革,通过更加有效的话语体系把相关工作推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主体从单向施动到双向互动,话语内容从理论灌输到价值培育,话语传播从理论语态到生活语态,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顺应这一发展进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优化理念和内容,强化价值引导能力,创新话语表达模式等,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高度适应性,既能充分尊重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也能有效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地位等。
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的主导性思维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学习、学习效果、学生发展作为三个核心的指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理念更加强调的是对学生群体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体系的培养。但在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群体,还包括广大社会民众,只是针对不同群体的教育形式存在差异。从更一般意义上来看,“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理念内核,更加有利于把相关工作向全社会内部布展开来。以人为本,本质上就是以人民的主体性、人民的实践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的教育工作,培育人民成熟的、主流的价值观体系是其核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话语理念,一方面有效规避了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无意识地“对立”起来的局面,有利于教育者更好地发挥出主导性、引导性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出受教育群体的主体性,进而在主流话语的潜移默化下自觉地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客观而言,在当前一些受教育者的感知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种强制性的思想灌输话语,学生群体的这种感知尤为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没有充分尊重和发挥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所导致的。在没有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情况下,任何教育形式都难以发挥出实效。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在话语理念中高度肯定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价值,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受教育者的行为模态,换而言之,就是要避免主流话语的理念和体系被个性化的需求和价值倾向所肢解。肯定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不是要将思想政治话语权让渡于受教育者,而是要引导受教育者参与到话语体系的完善和话语权的维护等实践中。
话语能力,就是特定话语对自身的内容设置、布展言说、目标指引、价值塑造的控制力。话语能力越强,话语在传播过程中就越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话语受众的思想、行为、情感以及信仰等,也就越能够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培育功能。如前所述,在全媒体时代,多种思潮相互激荡、多元价值相互博弈,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育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面对兴起的各种复杂且充满诱惑力的思潮,只有不断增强我们的话语能力,才能更好地把广大民众有力团结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上。增强话语能力,首先要增强我们选择和设置话语内容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性工程,需要多种学科共同支撑共同实践。要使话语内容吸引人,就需要在坚持基本的政治原则基础上,从学生、民众生活中去寻找内容,使话语贴近生活、衔接实际,潜移默化中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认同。其次,在布展言说上要从“文本”转化到“人本”,不仅在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在言说模式上也要弱化“理论本位/文本本位”,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单纯宣介文本理论的工作。如针对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言说体系上要“以其心理变化进行话语方式设计,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及时调整教育模式”。[6]最后,在目标指引上,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全媒体技术,利用大数据来监测舆论舆情变化,既要尽可能地屏蔽危害性大、影响恶劣的信息接入,也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尽可能弱化次生舆论对主流话语的冲击。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具有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也要有足够的政治敏感性,能够在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发声,以此来引导话语、控制话语的走向等,使符合主流价值的话语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
任何一种话语,不仅仅在于表达自身,更在于影响受众。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亦是如此,其根本性目标就是要凝聚民心,[7]让广大受众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对于推动主流价值观进头脑、入心田具有重要意义。话语是一种艺术,生动活泼的话语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成本,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相反,枯燥机械的话语则难以产生思想共鸣。在全媒体时代,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民众的主体性意识都不断增强,那些单一性、机械性、说教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很难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话语表达模式,以生动活泼的语态来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表达创新,不是随性而为,是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在创新中守正。
守正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有方法论自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缺少这个方法论自觉,就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困惑、理论上的混乱、话语上的抵牾。尤其是在西方价值观不断向我国社会渗透的情况下,没有方法论自觉,就极可能被西方理论“牵着鼻子走”。在创新上,一方面不是要去借用西方的理论、概念来进行标新立异的言说,而是要把中华文化、马克思主义和人民性思维结合起来,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寻找思想源泉、从人民实践中获取智慧,把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有深厚文化支撑、科学理论底蕴、深受人民喜爱的话语模式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创新话语表达时要遵循政治规范。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话语表达,都离不开一定的立场。立场,既基于所处方位,也基于价值取向。我们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时,“说什么”“怎么说”的背后是一个以什么样的立场去说的问题。我们既要避免放弃政治立场的“胡说”,也要避免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乱说”,始终向党的话语规范靠拢,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研究和术语变革,创制一些更易于广大民众理解和掌握的新概念新解释。
总之,进入全媒体时代后,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样态必然会呈现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新特点、新变化。把握这些新变化,是我们在全媒体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前提。话语样态的变革是实践变迁的反映,反过来,话语样态的变革也有利于促进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话语主体从单向施动到双向互动发展、话语内容从理论灌输到价值培育转换、话语传播从理论语态到生活语态转化的新态势。在这一新态势下,传统的思维和教育模式已经显得陈旧落伍,满足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理念内容,强化价值引导能力,创新话语表达模式等,特别是要提高“以人为本”理念的首位度、强化价值观念的培育、增强话语的守正创新,充分发挥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