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2021-01-17 01:48袁泉陈九朋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民族核心

袁泉 陈 武 陈九朋

(淮南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结合我国文化自信建设,深入了解文化自信是什么,怎样培育文化自信,对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含义

(一)文化的含义

中国古代已经有了文化的字样。“文”与“化”合并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易》中的“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字,即Cultura。它的本意是指耕作、居住、挖掘、动物培植等生产工艺或者生产方式,也包括改造自然的相关内容。近代以来,欧美国家的一些著名学者(例如: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对文化有过一些著名论断。在他们的发展下,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外延宽广、内涵丰富的概念。通过比较古今中外学者对文化的定义,就全面性和准确性来说,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阐述更为合理。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它没有绝对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参照系、不同的条件下,文化具有不同的含义。由此,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广义上的文化和狭义上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的文化主要指狭义上的文化,即:精神文化。

(二)文化自信的含义

自信包含自我认同、情感体验等多方面内容,是由内而外产生的。自信可以在与异己比较中实现,个体只有通过与不同的主体比较,才能形成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人的自信相比,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一国国民对其自身文化的肯定和踊跃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的客观认知与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主要是精神文化自信,其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无法安定灵魂。为什么中华民族可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传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2]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论述,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实现文化自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弘扬社会主旋律,打造具有统摄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我国文化自信的主要内容

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文化自信的培育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挖掘先辈留下的精神文化财富,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古代史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战胜挫折的重要支撑。谈到文化自信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就能成为文化建设的信心之源。封建时期,中国是农耕文明,“大一统”是古代的主要潮流。在相对稳定的封建王朝,中国人民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世界上无比优秀的文化。中华文化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涉及面极广。在政治理念、经济模式、诗歌乐律、文学艺术、天文学、农耕技术、军事思想、哲学思想等众多领域都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如今,为了继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以不同形式被搬上荧屏。《百家讲坛》、《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综艺、考古纪录片、相关题材影视剧等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中国商品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为世界各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契机。

(二)革命史孕育的红色革命文化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中国社会制度的嬗变——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长期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能够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以民族解放为己任,勇敢地承担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诞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办成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伟大革命史孕育了红色革命文化,造就了伟大建党精神。红色革命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中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带有红色革命文化烙印的红色故地如今成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实践、感受先辈无畏精神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重走长征路”等活动在群众中反响很大,证明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红色革命史是十分认同与热爱的,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自信。红色革命文化意义非凡,对待红色文化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道路能走多久。

(三)改革开放史孕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其源于优秀传统文化,成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是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确立的新的文化范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在团结各族人民、抵御西方文化入侵、压制社会不良风气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接受。未来是青年一代的,青年是社会活力的体现,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青年群体的参与要加强对青年群体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三、当前中国文化自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面临良好的机遇,但客观上也存在制约文化自信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民族虚无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优秀传统文化受重视程度不高;西方“普世价值”观念入侵,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文化管理制度不规范,文化载体不受有效保护。

(一)民族虚无主义一定范围内存在,优秀传统文化受重视程度不高

“民族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最先提出的。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漠视民族特点,不承认民族之间的不同,否认民族文明和历史遗产。民族虚无主义是对本民族历史传统、道德准则的全盘否定。民族虚无主义者认为本民族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对,并持有“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的观点。“民族虚无主义”阻碍本民族人民对自身优秀文化的自我发现,阻断了文化创新的根源。当前社会上仍然有部分人受这种错误观点的影响,他们在网络等社交媒体上发表丑化本民族的不当言论,误导着人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这种现象表明,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必须严厉打击“民族虚无主义”,纠正“民族虚无主义”者的错误思想。

(二)西方普世价值观念入侵,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西方“普世价值”观念的入侵,是意识形态领域影响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因素。“普世价值”是关于意识形态的认识,是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来测量另一国家的社会准则、道德准则和价值标准。[3]其根本目的在于推翻一个国家的政权,摧毁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使这个国家成为他们政治上的附属、经济上的附庸。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受到西方腐朽价值观以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腐蚀,政治文化生态、学术领域、医德医风、社会伦理道德等领域出现的种种奇怪现象,严重冲击着我们的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体系。虽然这些现象目前还是少数,但这些现象与我们倡导的勤政廉洁的政风、严谨诚实的学风、救死扶伤的医风、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相违背,极大的威胁到青年一代的信仰。

(三)文化管理制度不规范,文化载体不受有效保护

文化管理制度不规范,是制度层面制约实现文化自信的因素。优秀文化的产生需要滋养它的土壤,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则依赖于文化载体。如果不能保护承载文化的载体,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地方对传统古迹保护不当,流失了许多“民族记忆”。清除重要古建筑,大兴商业场地的现象时而发生。文化载体主人翁意识不强,不能及时申报文化遗产,而被其他国家抢占文化传统的事例很多。这些都表明我们在传统文化载体的保护上做的不够好。如果在文化管理上加以纠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来源则会更加广泛。

四、实现中国文化自信的主要路径

实现文化自信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紧密依靠群众;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打造主流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紧密依靠群众

1.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文化自信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革命的、科学的思想作指引,文化自信建设才能取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出发,果断做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深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4]同时,科技和文化因子的有效结合使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了最大化。体现中国特色、中国价值、中国形象的文化品牌走向了全世界,增强了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坚持人民在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首创作用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我国文化建设要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发展人民大众善听善闻的大众文化。此外,政府要制定出好的文化发展政策,给予人民足够的创造空间,鼓励人民群众积极进行文化创造。当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需要人民在文化自觉、反思和创新的基础上,创造出积极、理性、成熟的文化。同时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教育方针,全面普及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性、现代化转化。”[5]

(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广博精湛,含有丰富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建设应当立足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极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文化建设要对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信心,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否认本民族历史上取得的成就,是民族自卑的表现,对文化自信建设起阻碍作用。[6]近代中国饱受到列强摧残,众多文人志士纷纷寻找救国良策。一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腐朽,于是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致使很多中国人失去了精神上的依靠,精神上极度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了民族卑劣感。新时代,中国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有信心、有能力走向更辉煌的未来。文化自信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不能妄自菲薄,要在充分肯定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找到最根本、最原始的自信。

2.培育我国文化自信要积极参考国外优秀文化,坚决反对“文化民族主义”

季羡林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河东河西论”。他认为东方文化在二十一世纪将发挥更大作用。季羡林的观点引人深思,既不自卑,也不自大,对东方文化充满自信。相反,部分学者认为东方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这种观点忽视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无视他国文化个性,是文化自大的体现,本质上不算是文化自信。真正的文化自信不仅包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也包括诚恳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加以创造,为我所用。要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大价值和意义,坚决反对闭关锁国。21世纪,中国以愈加开放的姿势走向世界,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自信建设也不例外。文化自信建设要继续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势,积极与国外优秀文化交流,坚决反对“文化民族主义”。[7]

(三)打造主流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1.打造主流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打造符合中国、适合中国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的运行模式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我国在文化领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所增加。伴随着西方国家腐朽文化的涌入,和平演变政策的推行,人民辨别是非的能力受到影响。在纷扰的文化市场上,各种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各种腐朽思想若隐若现,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培育具有统摄力的主流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教育、引领社会建设。

2.积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国际比较中实现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8]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开创历史的真实写照,揭示了老一辈革命家“创业”之艰辛,宣示了未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路上的一如既往。伟大建党精神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执政理念形成鲜明对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9]通过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较,我们发现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宣扬的所谓民主和“普世价值观念”是基于少数资本家利益而推行政治理念,坚定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让新时代中国青年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自信建设显得十分必要。”[10]新时代,继续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锐意创新,有助于发挥中华文化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展形象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价值观民族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我们的民族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