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及其汉译

2021-01-17 01:27吴筱玲
怀化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意译语言学隐喻

吴筱玲

(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英语新闻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新闻具有舆论导向功能,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工作者对事件进行报道时需要注意词汇、笔调、语气、修辞等的选择。

隐喻是英语新闻中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有助于创造一种非形象性语言所不具备的感染力,使信息接收者能够更生动、更深刻地领会信息的精神,使报道事件具体形象、鲜明突出[1]195。故作为再创作人员,译者需紧随原语作者深刻了解隐喻,采用多种翻译策略把报道内容忠实、通顺地译成目的语展现在目的语读者面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从介绍国内外隐喻研究入手,以笔者在英语新闻阅读中所收集的含有隐喻的句子为例,探讨英语新闻中隐喻的翻译。

一、隐喻研究概述

隐喻的使用在中西方均历史悠久,哲学家、修辞学家、文学批评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等一直对其有所研究,但研究范畴往往局限于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等方面。现代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热潮始于1980年美国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的问世。

(一)传统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

我国隐喻最早出现在《诗经》里,即比兴手法。宋代朱熹对比兴的解释是: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在西方,“隐喻”一词起源于希腊语,原意为转换、变化。最早提出“隐喻”的是亚里士多德。亚氏认为,metaphor只是取得某种修辞效果的一种词汇手段(lexical means)[2]8。他指出,隐喻为意义之转换(transference of meaning),即用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表述同一种意义并形成一种对比关系。

由此可见,传统观念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诗歌语言、比喻性语言,是一种临时性的、有意识的创新,是一种偏离常规的用法,起到的是修饰作用。修辞学家关注更多的是其语言表达的效果。这是一种语言层面的研究。

(二)现代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美国语言学家G.Lakoff和M.Johnson从思维方式的角度重新解释了隐喻。为了与传统意义上的隐喻相区别,他们在认知语言学中采用了“概念隐喻”这一名称。

G.Lakoff和M.Johnson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个事物来理解另一个事物(understanding one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它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始源域(source domain)的部分特点被映射(mapping)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人们可以通过隐喻来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状况,即人们在感知和认识事物时总是以具体、熟悉的事物来理解抽象、陌生的事物。G.Lakoff和M.Johnson还认为,隐喻无所不在(pervasive),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3]5。根据他们的观点,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我们概念系统中的概念隐喻。

二、英语新闻中隐喻的功能

隐喻在英语新闻中运用广泛,具有修辞、语言学、认知、社会等功能。

(一)修辞功能

隐喻简短精炼,言简意赅,喻体具体形象。在英语新闻中,作者通过使用读者熟悉的事物来比喻陌生的事物,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也可使读者更能体会语言的美感。同时,隐喻具有间接性,表达效果更加委婉,隐喻的使用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此外,隐喻往往是作者灵感爆发的结果,其新奇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语言学功能

新生事物出现时,人们会借用旧词来解释定义。旧词的这种借用本质,即隐喻,具有填补词汇空缺的作用,可以体现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其次,由于语言中缺乏精确词语来表达新生事物,旧词的借用可以增加表达的精确性和形象性。新闻中的旧词新用可使读者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认知功能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也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思维方式。新闻中使用人们熟悉的始源域映射人们不熟悉、难以理解的目标域,可以使新闻内容更易于理解;而使用比较熟悉的始源域赋予目标域新的意义,则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社会功能

新闻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文体。隐喻可以增加读者对作者的认同感,增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亲密感”。在语言交际中,委婉语的使用说明说话者有礼貌、顾及对方的情绪,是高情商的一种体现,而委婉语的构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喻来完成的。故英语新闻中隐喻的使用可以达到传播信息、让读者接受报道者宣传内容的目的。

三、英语新闻中隐喻的汉译策略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这一观点给隐喻翻译提供了新的途径。译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直译、意译、增译等多种方法。

(一)直译

英语隐喻喻体形象及喻义都与汉语隐喻相同时,可采取直译。为了保留原文修辞的特色,我们对这类修辞格应尽可能采取直译[4]161。直译不是一字对一字的死译,而是照字面意思翻译。它可以再现原喻体形象,保持原文隐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a.Auditors have intensified supervision in the sectors of financial risks,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to help ensure the country wins the“threetough battles”.

1b.审计人员加强了对金融风险、扶贫和污染控制等部门的监督,以确保国家赢得“三大攻坚战”。

防范及化解金融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任务异常艰难,将战争隐喻始源域的词汇“win”“battle”用在这一目标域中,将它们比喻为三场硬仗,使读者易于理解完成这些任务难度之大犹如作战,需要不懈努力、迎难而上,同时也需要坚守阵地、守护成果。采用直译法翻译,读者欣然接受。

2a.By the time we finished the course,several significant pieces of information were already in the dustbin of cyberspace history—which is being written in nanoseconds.

2b.到我们完成课程时,好几则重大的信息已经被扔进了网络空间历史的垃圾堆——这一历史是以十亿分之一秒来写的。

网络时代信息更新速度极快,旧信息很快就会被新信息覆盖,被扔进网络空间历史的垃圾堆。因“the dustbin of history”与汉语“历史的垃圾堆”喻体形象和喻义相同,故翻译时可采用直译法,重现原文的生动形象,神似且形似。

3a.In just two months the world economy has been turned upsidedown.

3b.仅仅两个月,世界经济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了控制疫情,许多国家的工厂、机场、办公室、学校和商店都关闭了,全球经济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该句属于方位隐喻。将其译为“世界经济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读者可以深切体会到病毒的无情及其后果的严重。

4a.The battle of consoles ended up into three kingdoms of Sony,Microsoft and Nintendo.

4b.主机之战以索尼、微软和任天堂三分天下告终。

商场如战场。主机业界最强大的这三家公司之间的商战由来已久,战争隐喻始源域的词汇“battle”用在了商业这一目标域中,读者可以充分感受到竞争的激烈程度。另外,中国读者对“三国”的故事耳熟能详,看到原文中“threekingdoms”,他们脑海中便会清晰出现三巨头三足鼎立的画面。采用直译法翻译,中文读者易于理解。

隐喻的喻体形象和喻义在源语和目的语中相同时,采用直译法可以达到最大限度还原原文的效果。

(二)意译

通常情况下,译者总是尽力把源语隐喻译成目的语隐喻,以便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比喻的表达力。不过,当隐喻直译引起误读时,译者最好采取意译[5]87。意译是指译者改变原文的形式或修辞,使用目的语的习惯表达法,或运用目的语读者易懂的切合原文意思的词语,并选用恰当句式来传达原文含义和精神的翻译方法。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意研究原文的内涵,结合上下文语义选词用字,以准确表达原文的实际意义。

5a.It was his silver tongue that got him the job and he’sbecomethebest salesman in thecompany.

5b.是他的伶牙俐齿让他得到了那份工作,他现在已经成为公司最牛的销售了。

中文读者对“银舌头”第一感觉是一头雾水,但对于“雄辩是银,沉默是金”(Speech is silver,but silence is gold)比较熟悉。所以,基于概念隐喻能将已知领域知识导入未知领域的特性,读者可以领悟到此句中“silver tongue”的意思为“口才好、能说会道”,故将隐喻“silver tongue”意译为“伶牙俐齿”贴切地表达了原文的意义。

6a.Week 25 in NBA:Season'sfinish lineapproaches

6b.NBA第25周:赛季接近尾声

原文将赛季结束这一时间概念转化为实体有形的“终点线”。译文将“finish line approaches”意译为“接近尾声”,符合目的语汉语的表达习惯。

7a.She said this could be putting children on a“more level playing field”with adults as the virus was“lessinhibited”in children.

7b.她说这可能使儿童与成人有更相似的感染率,因为这种(变异)病毒在儿童中“不那么受抑制”。

playing field本是体育运动中“赛场”的意思。level此处为形容词,意为“水平的、平整的”。竞赛中通常会在半场时交换场地,避免因场地的原因而产生的不公平。后来,level playing field经常出现在商业相关语境,表示公平竞争环境。而本句中,在变异病毒面前儿童与成人“公平竞争”,作者心酸无奈的感觉跃然纸上。意译为“有更相似的感染率”,准确贴切。

英语隐喻喻体喻义与汉语隐喻相异时,译者应该转换思维方式,积极联想,主动运用已知领域的知识去领会英语隐喻中的暗含意义,利用意译的方法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

(三)增译

增译法通常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等,从而使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目的语的习惯,并使译文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保持一致,以达到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方面对等的目的。增译并非随意、无中生有地增加内容,而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却有其义的部分。

8a.Co-op wasan essential steppingstoneto Amazon and IBM.

8b.带薪实习是求职路上一块成功通往亚马逊和IBM公司的必要的踏脚石。

学生带薪实习过程中通过实践和学习增强自身各方面能力,可以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积累经验,许多大公司招聘新人时很看重这一点。原文“an essential stepping stone to Amazon and IBM”与译文“求职路上一块通往亚马逊和IBM公司的必要的踏脚石”两者均以“走向成功是一个旅程”为母隐喻,鲜活生动。同时,译者加上的“求职路上”使目的语读者读起来更能理解原作者意思。

9a.…the spoof has flooded cyberspace in unanticipated and unstoppablewaves.

9b.这部搞笑短片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意想不到不可遏制的热潮。

这里以“互联网是一平地”为母隐喻,搞笑短片被喻为“洪水”,“洪水”袭击“互联网”这一大地,掀起网民观看的“浪潮”。此处译者根据上下文,将“wave”增译为“热潮”的表达更为形象具体,显示出网友们对该短片的高度关注。

10a.After a long talk with the boss,her suspicion melted away.

10b.跟老板长谈之后,她的疑虑逐渐消除了。

melt原意为“融化、熔化、溶解”,均为固体变为液体,该变化过程一般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原文把疑虑的消除喻为固体的融化。译文在动词前加上“渐渐”一词更加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义。

由于英汉语言差异的存在,英译汉中有时需要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前提下进行增译,以达到译文表达通顺、流利、准确的目的。

隐喻式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运用隐喻模式来认识和解释不熟悉的事物。在信息传播不可或缺的英语新闻中,隐喻的运用比比皆是。了解隐喻的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可以提高译者在原文理解和译文表达方面的能力。译者在培养自己隐喻思维能力的时候,还应注重收集隐喻的各种用法,对它们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并形成自己的隐喻认知理论,运用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英语新闻的汉译过程中,译者应将隐喻认知知识与直译、意译和增译等翻译策略结合起来,从而译出质量更高的作品。

猜你喜欢
意译语言学隐喻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