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蜜,游永豪
(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讲话中先后提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改革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探索和丰富各类督导监测评价手段”等意见,明确了高等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的政策导向及方法[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新《方案》)的推出,是高等教育迈入高质量教育的重大举措之一,是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进高校分类评价,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推动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落实[2]。在新一轮审核评估背景下,高校应以审核评估为导向建立专业质量评估促进机制,以专业评估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机制,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发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体育表演专业作为高等院校中由体育与艺术两个学科交叉而形成的特色鲜明的新兴专业,有其独特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特色[3]。如何在保持专业特色发展的基础上与新一轮审核评估的评估要求及标准进行有效衔接,是促进体育表演专业教学质量及专业办学水平的主要策略。为此,本文结合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精神,根据体育表演专业评估研制、实践与完善研讨等工作,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探讨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于2009年开设,迄今已有八所本科院校相继设置此专业,如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等,招生规模每年约500人次。经过12年的积累,体育表演专业逐渐成为高校应对体育人才多元化需求而开设的主流专业,发展规模日益扩大、专业建设水平逐步提升、专业招生路径不断拓宽。但是,“专业发展前景、专业建设瓶颈、专业拓展短板以及不同学校之间专业建设水平的参差不齐等问题也逐渐显现”[4]。
2018年制定的《安徽省普通本科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演专业)》,包含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24项,共分53个观测点[5],作为安徽省普通本科体育表演专业评估的评价标准。
安徽省普通本科体育表演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为统一规格,根据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特色改良而成。其中一、二级指标是根据审核评估的考察维度,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所提炼出的体系框架,为共性指标,体现所有专业办学体制及功能上的共通性,具有普适性。同时,极具专业特性的观测点及等级标准是指标体系的个性所在。特别是专业特色与优势这一评价指标给体育表演专业在自身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留有展示的空间。另外,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考核具有典型的层级式特征,等级划分由具体的量化标准与定性分析制定而成。从已完成评估工作的3所学校来看,体育表演专业评估有效推进了专业建设。
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是开展专业评估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能切实有效保障办学质量和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结合新《方案》精神与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评估实践活动,显示出如下问题:
新《方案》是在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这一国家教育发展重要举措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就指导思想而言,明确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策导向[6]。在基本原则里进一步强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专业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7]。新方案的指标体系中,将立德树人融入到如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教师队伍等一级指标中,并具体细化到二级及审核重点如“党的领导、思政教育、培养方案、师德师风”等考核内容中去。评估指标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评估指标体系中有无对立德树人培养成效的考察关联着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是否与国家政策进行对标,是否有违教育评价目的的初衷。
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仅有二级指标教师队伍建设简略提到教书育人这一观测内容,缺乏对“立德树人”指导思想导向性的明确表述,指标体系的细化中亦没有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层级的划分也没有将“立德树人”作为评价等级的标准。少量且侧面关联“立德树人”内涵的指标映射出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立德树人”工作的考察浮于表面,没有纵深到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考察中去。
新《方案》聚焦“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围绕于“教、学、做”,也就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实践应用”三个维度来展开评价。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联的二级指标约占总体二级指标数量的80%左右,包含考察教师能力的师德师风、教学投入、教师发展等指标,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支持服务等指标,考察实践应用的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卓越培养,考察教学成效的达成度、适应度、有效度、满意度等指标[8]。与老方案相比,新方案更突出对于过程性培养的评价,例如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应用反馈等等,如社会满意度、学生自身成长满意度等指标,去反映人才培养的达成度。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效果往往不是即时显现的,而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故指标的设置应直观体现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代表性及标志性的增量。
安徽省体育表演评估指标体系中关于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多为静态指标,无法涵盖人才培养的动态过程,标准略显笼统与单一。例如在二级指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考察项目中,以定性指标学生思想品德、基本理论、定量指标毕业论文和升硕率四个内容作为观测点。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和基本理论的评判是以学生思想素质高或较高、学风正或较好,理论水平高或较高,部分学生获得校级以上优秀奖励作为评级标准的,等级界定之间标准较模糊、笼统,无法涵盖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动态变化及方向,这种培养是让学生走向“高质量”还是“低水平”,培养的效果是增值还是递减,评估专家亦无法拿捏准确。毕业论文是衡量学生专业能力及对专业学习探究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对于毕业论文的考察要求仅是以指导教师和被指导学生数量的比例数值来作为达标的标准,对于学生论文质量如何、学习体验如何均无体现,对于学生在撰写研究论文过程中的能力提升亦没有体现。定量的升硕率数值是客观反映升学比例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录取学校质量如何均没有被纳入考察范围。如此说来,某些评估的结果似乎变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终点。
坚持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是新《方案》的行动指南之一。“五唯”更多的是贯彻划定的标准和指标,而不是真正根据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和师生兴趣去发展和创新,在其影响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9]。要改变这种教育领域的“GDP主义”[10],纠正唯学术水平、科研数量、人才头衔等指标为主的教育评价体系,就需要在定量的基础上融合定性考察,改变单一以论文数量和引用率为评价标准的积病。教师能力是专业评估考察的主体内容,新《方案》在改革教师评价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科学、多元的人才评价制度,注重以实绩、能力和贡献评价教师,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论文、人才头衔、职称、学历、奖项“五唯”对象没有一项列为评估指标,而是以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从根本上阻断了这些因素在审核评估中的影响通道,以确保评估聚焦立德树人的主要成效。其次,更加关注教师对于教学的投入情况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举措及成效。充分强调了教师作为个体的主动性发展以及需求,而不是单纯为了达成业绩的评价被困在“绩效”的围笼里。
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中对于教师能力及水平考察的指标比重较大,充分体现了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这些观测指标大多为绝对且单一的定量标准,更注重“量”而超过“质”。例如对于教师教科研能力的评价,只要求了论文或课题的数量,或是校级、省级之间的简单区分,对于最重要的文章质量本身并没有作出具体的评价要求,无法科学且客观地呈现教师教科研能力水平。其中,教学过程是个极其复杂且细致的过程,如何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仅仅靠几篇教学论文及课题是无法展现全貌的,片面的追求定量评价只是在增加更多的“唯”,在定量基础上渗入定性的柔性要求才能让指标考察更立体更全面更多元。
新《方案》在工作目标上提出了“五个度”的价值追求,即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把人才培养、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因而,人才培养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职业发展的应用水准。
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存在对“投入性”指标如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关注较多,而对“结果性”指标如教学成效、学生就业水平、社会满意度等则相对忽视这一问题。特别是观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的举措笔墨较少,只在一级指标“社会声誉”中提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综合评价,评价标准注释也较模糊。用人单位单方面的评价只能从侧面反映院校的培养成效如何,并无法对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起到切实有效的指导和解决作用。培养的立足点在“人”,也就是学生身上,所以,评价中缺少对学生满意度的测评无法支撑对教学成效的考察。学生是学校与社会链接的纽带,只有满足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共同实现,才能真正凸显人才培养的具体成效。
分类评价是新《方案》的一大特色,体现了分类指导及分类发展的要求,带来很多关于办学特色的启示[11]。专业评估的目的是引导培养院校更清晰、更客观地认识自身专业建设水平,找准专业特色发展的方向,发挥优势,营造最佳发展生态。专业办学不仅要有体制机制上的共性,不同专业办学共通的类性,还要有自身建设发展积淀与办学环境所形成的特殊个性。
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与其他指标体系相似度较高,存在缺乏专业特色差异性的问题。《安徽省普通本科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演专业)》与《安徽省普通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二级指标几乎完全一样,观测点53项,但只有学术论文这一个观测点的内容展现了相关专业特色,注释艺术类专业的作品获奖可等同论文,除9项一级指标外另加一项专业特色与优势的额外说明。一方面反映《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与安徽省高等本科院校专业评估纲领性文件接轨度较高,另一方面也凸显出评估指标体系的高相似度与专业差异化相矛盾的问题。具体分析为:指标体系内容基本能涵盖专业发展所涉及的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学生发展、教学条件等要素,但是多为万能指标,缺乏对评估对象差异性的考虑,亦无法体现出专业的特殊性与优势。“体育表演”专业未能体现“应用型”“表演类”人才培养方案特点,原指标体系中还是以传统的师范类专业人才或学术性人才指标体系为主,未突出学生“表演型”产出特性,未能与体育表演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专业特色是专业建设发展的立足之本,因而,这也是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评估工作中最亟需引起关注的一个问题。
首先,应在指标体系中明确立德树人的纲领性指导地位。其次,对专业办学方向及建设规划、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师队伍、课程与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社会声誉等反映人才培养过程与质量的一级、二级指标结合专业特色进行细化,考察立德树人内涵。例如,在一级指标办学方向中增加对“党的领导”和“思政教育”等办学思想的考察,并对思政教师队伍及课程建设建立具体量化指标,如观测点增设课程思政建设与成效、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团队建设等内容。
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是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思想品德教育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要求,强调教育系统所有成员(包括各类教师、教育管理者、后勤人员等)、所有活动(教学、研究、评价、管理、服务)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成才成人的全过程服务[12]。“三全育人”每个方面都要均衡发展,在指标体系设置中应该体现为:(1)从全员育人的角度,评估指标内容不仅应有对直接责任人教师的考核,还应对管理者和后勤人员有相应要求,如在办学方向及定位指标中加入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建立情况的考察;(2)从全程育人的角度,被评估专业不仅要提供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投入情况的支撑材料,还应该提供课外思政教育融入的实践内容,如思政相关活动或竞赛的开展,凸显一体化培养的落实情况;(3)从全方位育人的角度,不应只考察思政课程的开展情况,还应考察非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程度和内容。如非思政课程和课后实践中对个人品德、职业道德与修养、行为规范与操守等方面教育的观测,学校对教师、学生出现思政或道德问题的反应及处置情况,保障立德树人能够全方面落地、落实。
师资队伍质量是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考察的重中之重,但原有评估指标内容中缺乏对教师师德师风、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等重要内容的观测,建议:
(1)增设教师师德师风评价的指标。设计有显示度的关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及成效、师德师风相关成果的衡量指标,杜绝教师能力的高低只参照业绩的定量评价。例如,可将教师具体业绩与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立德树人典型及学生评教情况进行融合评价。(2)增加反映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指标。包括教师队伍特色情况,教师专业发展、职后培训、代表性著作等。例如,将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人数比例与教师专业发展成效增量的具体事例进行融合考察。(3)将社会服务作为教师科研能力评价的新靶向。社会化服务是高校重要职能之一,从社会贡献的角度来评价教师的学术水平应成为专业评估的新思路,社会化服务应成为衡量科研成果的重要衡量标准。因而,横向课题的比例及科研成果的转化率都应纳入考核内容。
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保持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13]。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应囊括个人发展、人才培养及行业发展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良性关系。对于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是否接轨,应主要考察以下指标: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代表性毕业生情况、学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服务贡献和社会声誉等观测点。毕业生就业情况方面着重考察职业匹配度,一是考察对口就业的百分比,二是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及分析。定量和定性结合分析,多元考察毕业生就业情况。代表性毕业生情况主要提供近五年专业领域优秀毕业生的典型案例及培养经验。而对学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服务贡献和社会声誉的考察,则可从学生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专业培养成效、社会需求三者是否对标来进行评定,情况一目了然。
一要考察培养方案及招生的特色之处。(1)专业应根据区位优势、学科特点和师资队伍状况,结合学生就业目的和社会需求(公共服务、体育或艺术产业,全民健身等)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例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联合办学、共建专业、订单培养、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定向培训高端专业人才,企业产品和项目移植高校,共享高校教育科研成果,高校顶尖人才和实验室等服务情况。(2)按需招收匹配度较高的考生(省艺考模块三、四,单招等),按照培养目标(应用型)进行精准培养,并凸显本专业特色(特色运动队、表演队建设等)。
二要考察专业课程建设的特色之处。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与其它体育专业、艺术专业的区别之处在于是否建有符合行业发展需求且有较强专业针对性和代表性的课程。例如企业课程、线上课程、智慧教学、实践教学等建设的考察。
三要紧扣学生职业水准要求的特色之处。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其能力与就业息息相关,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对其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而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是专业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因而,对于专业特色的考察应该囊括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包含对学生专业方向的教科研能力(论文、课题等)、创新创业、行业资格证书(教师、裁判、社会指导员)、专业水平(运动员等级证书、竞赛、表演)等专业水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