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课堂”理念下小学数学“五引式”导学的研究

2021-01-15 00:45刘富仔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2期
关键词:品质课堂小学数学

刘富仔

【摘要】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课堂的高品质上。那么,在信息化时代应该如何创建一节高品质的小学数学课堂呢?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要有趣味性、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要有探究的过程、要有表达见解的机会、要体现学有所用(即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等。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五引式”导学的含义及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举例阐述导学的具体教学过程。

【关键词】五引式;品质课堂;小学数学

“五引式”导学是指教师在新课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创”情境引“趣”、“设”问题引“思”、“制”学单引“研”、“编”精练引“解”、“观”微课引“拓”这五个环节进行导学。其中,“设”问题引“思”是渗透在另外的四个环节当中(如下图),最终使学生能够爱上数学课堂,愿意在数学课堂中思考、研究,动手操作、实践,总结表达自己的想法,拓展学生思维,并运用掌握的新知解决问题。整个导学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参与观察、操作等活动,通过不断累积经验,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下面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找规律”教学为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用“五引式”导学进行教学。

一、“创”情境引“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喜欢上你的数学课,必须在课始为学生创造各种有新意的情境,学生才会每天都期待数学课的到来。一般的情境导入有:故事情节导入、动画情境导入、猜谜语情境导入、创意游戏导入、实验操作导入等。其实,只要你有想法,自然可以为学生创造出更多有趣的情境。

【教学片段:用数学的眼光找出规律导入情境】

师: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一下屏幕,看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学生会说出一些规律。(其中数字为当天上课的日期)

教师表扬有发现的学生,并与其握手。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通过找规律去探究数学问题。

出示并板书课题:数学思考——找规律

在新课教学当中,如果能够恰当利用好“创”情境引“趣”这个环节,学生在往后的数学学习当中一定都会充满期待,对数学的课堂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調动学习的兴趣。

二、“设”问题引“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变得由为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一连串的好问题能贯穿全课。

教学片段:渗透在“创情境引趣”中的问题

1.衔接问题:刚才老师跟几位同学握手了?一共握了几次手?

2.引思问题:如果老师想和你们每一位同学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

师: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发现:有多少位同学,就一共握多少次手。

3.问题转换:如果班长和你们每一位同学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4.复杂问题:如果全班同学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一共需要握多少次?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的意思。

5.简化问题:如果3位同学,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一共需要握多少次呢?

从人数“多”时很难算,到人数“少”比较简单,引出化繁为简的方法。

教学片段中,教师从与学生握手中引出问题,很自然地引入课题,通过一连串的简单问题,初步让学生感知一个人与多人握手时握手次数会比总人数少1。

问题从简单的一个人与多人握手问题过渡到复杂的多人里每两人之间握手问题,再从复杂的多人里每两人之间握手问题回归到3人里每两人之间握手问题,让学生知道当人数“少”时更容易计算出答案,从而引出化繁为简的方法。整个过程都通过问题的引领,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课堂。

教学片段:渗透在“制学单引研”中的问题

1.铺垫问题:原有2个点,增加一个点后,为什么会增加2条线段?

2.理解延伸问题:现有3个点,如果再增加一个点,会增加多少条线段呢?

3.整理知识问题:3个点线段总条数为什么是3?

教学片段中,学习单中的两个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和研究的意义,因此,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把自己的看法与同学分享。当学生在汇报完为什么会增加2条线段后,立刻出示延伸问题,验证学生的理解程度。学生就是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锻炼思维。

“设”问题引“思”这个环节,必须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因为每个环节都需要好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整节课才会环环相扣,使课堂更流畅。

三、“制”学单引“研”

“制”学单引“研”这一环节中,课前,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针对重点或难点内容制作出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单;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研,引导学生汇报知整理知识等;最后还要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尚未解决或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追问、点拨和指导。

教学片段:制作学习单层层引研

学习单(一)为2个点过渡到3个点的探究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从独立思考完成表格中的画图和填写数据到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知道每次新增加的点都要与原来的点连线,原来有几个点,就会新增几条线段,第二个问题初步引导学生列出计算3个点的线段总条数的算式,也为下面的小组合作探究(二)的学习作铺垫。

学习单(二)从4个点、5个点的探究过程过渡到观察整个表格的规律,整个活动过程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整理汇报——总结规律的过程,从知道增加线段条数的由来,明确增加线段条数与点数的关系,知道计算总线段条数的方法。整个“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找出规律”的活动过程,既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又使学生学会如何合作交流,汇报时还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和表达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应该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小组活动,但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中,一定要认真研读“三书”(教科书、教学用书、《数学课程标准》),找出新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再制作出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突破重难点的学习单。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等学习习惯。

四、“编”精练引“解”

课堂练习是新课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练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获得必要的技能,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因此,教师应该围绕学生易错、易混知识点或与生活应用衔接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做题中纠正错误,加深理解。

教学片段:编生活中的应用

1.足球友谊赛,赛队如下:莞华小学队、实验小学队、中心小学队、袁崇焕小学队、序伦小学队,每两个球队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踢几场?

2.一列地铁从东城开往虎门,途中要经过5个站,这列地铁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上面例子中的两道练习题都是贴近生活的应用,学生利用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知道数学问题就在身边,并学以致用。其实,在不同知识点的新课教学中,“编”精练引“解”这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每节课都应该为学生编制出既能够考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又能检验学生能力的练习。只有这样的练习,才能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引发学生深思,在思考的过程中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观”微课引“拓”

为了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特创设“观”微课引“拓”这个环节。这个环节主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资源、名师制作等途径,搜索出对应新课知识点的拓展知识或新颖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观看学习,并引发学生思考。这个环节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能够缓解学生紧张的课堂学习压力。

教学片段:引导观看微课,拓展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始的问题:全班同学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怎样计算一共需要握手多少次?学生用新知解决问题:1+2+3+……+(全班人数-1),但是,学生会发现这条算式比较难算。这时,教师巧妙地说:“老师还带来了一个短视频,视频中介绍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大家想看吗?”

(短视频主要内容:先从重复的角度思考,再轉化为不重复的过程。)

从综合算式5×4÷2=10(条)推出计算方法:点数×(点数-1)÷2

微课介绍了另一种解题的思考方法,并通过动画演示得出计算线段总条数的方法:点数×(点数-1)÷2,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知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二是与课始的问题相呼应。

小学数学“五引式”导学中,五个导学环节都以“引”为主,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拓展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如果我们能按照“五引式”导学这种模式设计教学,一定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并向品质课堂迈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猜你喜欢
品质课堂小学数学
打造品质课堂,铸就品位教育
小学语文品质阅读课堂的打造
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的打造
六年级语文写作品质课堂的构建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