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洁仪
摘要:为了创造更高效的古诗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观能动性,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悉心钻研,最终在可以通过以诗教为基础,将德育融入古诗词教学,从而实现高效、高质量学习。
关键词:教学情境;制定主题;经验交流;教学创新
诗教,自古便是运用诗词歌赋教化民众的方法。诗教的说法最初起于《礼记·经解》引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一说法蕴含着诗教对于完美人格培养的意义。基于诗教开展古诗词教学,一定程度上响应了德育融合教育的号召,既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学习,又可以通过表现诗词内核对学生起到正向的积极引导作用。学习古诗词,不可以只注重其表面,只理解终点字词、句式而忽视精神领域内涵,无异于走马观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不能盲目地走应试教育的路子,而是应当跟随时代的步伐,改善教学模式,创造先进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合理的教学模式应当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沉入其中。由此看来,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很有必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感受到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与社会氛围,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有利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老师,让学生对古诗词提起兴趣是内在核心,学生们感受到诗人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心绪是高校理解古诗词的合理通路。如何使学生学习诗文之后运用灵活,记忆深刻,很重要的环节便是在课程开课指出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创造古诗词的已经,使学生们切身感受到诗词的意境。
例如在学习琵琶行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来带领学生感受琵琶的音色并结合秋色,充分带给学生们多重感官上的冲击,在与客人的离别时刻,凄惨而又悲昂的琵琶声环绕而来,白居易郁郁不得志的伤痛夹杂离别的凄惨,同时谈琵琶的女子也是一位苦命人,在多种因素交杂之下,如果使学生能够提前带入,了解情境的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熟练掌握并背诵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选定阅读主题,让学生分析诗词意象
在教学或者课外拓展时,教师可以通过将几篇相似的古诗词放在一起并列教学,通过其类似的文章内核选定主题,讲解一篇后激发学生举一反三,勇敢尝试,鼓励学生们自己分析诗歌。被动地学习模式永远面对着效率低下的问题,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看,学习之后如果不经常加复习,很容易便会遗忘,但是学生通过自主分析诗歌、主动学习的过程有着十分高效的学习效率,举一反三也是新课标高考要求高中生的十分重要的能力。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激发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分析,进而做到举一反三才是正确的教学思路。
比如在讲解《夜雨寄北》是可以串联李商隐的另一篇诗歌《无题》,两者的思想情感相似,可以相互串联,并且可以通过课外拓展,将杜甫的《月夜》作为补充,既丰富了知识面,也可以使学生在面临类似的情感主题时有底气,有自信去做题。再进一步的通过教师的讲解,细分其异同点,是学生印象深刻,培养诗歌阅读理解能力。
三、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教学的过程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学生上课效率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氛围和教师的讲课节奏。教师在教授诗歌时,学生们很容易因为诗歌字词晦涩难懂,意象繁杂缭乱,人物背景多变混杂而难以真正的掌握理解诗歌。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当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创新讲课计划,更新讲课方式,在创新中寻求更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多组织课堂活动,或小组学习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适度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减少走神的发生。让学生在主观上愿意学习,实现寓教于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才是理想中的完美授课模式。
例如,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几个组,在讲解古诗词时,诗歌可以每个组都讲解一遍,诗词可以将文章分段,每个组负责为文章的一部分。通过课下的努力、老师的点播,在课上可以将学习的知识给同学们讲解出来,实现了翻转课堂的作用。
四、促进教学反思,丰富古诗文教学经验
教学的过程是多方参与的,教师除了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之外,还可以从自身谋求进步道路。善于课后反思应当是学生和老师都进行反思,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点评,同时对自己的表现自我剖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反思是自我完善的前提,教师养成自我批判的精神有利于教学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经验应当做到定期沟通共享,也许仅仅是授课时的灵光一现,便可能是实现高效学习的临门一脚。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使优秀教师可以分享进步思想、先进经验。
总的来说,运用诗教的方式进行古诗词讲解符合新背景下的高考改革,贴近德育融合的要求,是教师将古诗词教学贴近时代发展要求做出的重要改革创新,我们应当坚持原教书育人的坚守,也要做到时代要求的创新进步。这样才可以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韩金. 诗教理论审视下的中学古典诗词读写教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1.
[2]孙雅妮.浅论传统诗教对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启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5):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