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2021-01-15 15:01李志国赵均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8期
关键词:尿激酶房颤溶栓

李志国,赵均峰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吉林 四平 136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指由于脑动脉闭塞引起的脑组织梗死,并对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等产生损伤导致的疾病。在临床上属于脑血管疾病范畴,并且该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与死亡率,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神志不清、肢体无力、站立不稳、不能说话等现象,若未及时治疗,随病情进展可能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有许多,但临床效果不佳,而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多数患者应用溶栓进行治疗后可能会发生血性转化,进而加重患者病情。本研究选取80例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CT、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进行溶栓后是否出现HT进行分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HT患者20例,对照组非HT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9.23±1.65)岁,研究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70.12±2.1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对比无意义。

1.2 方法

1.2.1 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医务人员通过查房询问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有糖尿病、治疗前纤维蛋白、血糖、血压、高血脂症、询问患者是否有饮酒史、房颤史、吸烟史、治疗前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发病时间等基本信息。

1.2.2 溶栓方法:两组患者在发病5 h内均进行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在溶栓过程中将患者血压控制在185/95 mmHg。医务人员利用DSA图示,将微导管插入患者病灶处,同时将5 mg地塞米松注入动脉中,此外在患者静脉处滴入250 mL浓度20%甘露醇,之后医务人员将浓度为1万U/mL尿激酶以1 mL/min速度推入患者体内,同时在推入过程中观察患者反应,待尿激酶达到20~50万U时,通过DSA观察患者血管是否堵塞,若患者血管未发生堵塞,则再注入20万U尿激酶。当医务人员每次向患者推注20万/U尿激酶时,则对患者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检查。结束溶栓后对患者进行头颅CT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资料,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n%表示,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

研究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面积脑梗死、房颤、入院血糖、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24 h后收缩压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2.2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自变量为上述结果中有差异性因素,变量为是否发生HT,经Logistic多因素结果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房颤、入院血糖、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NIHSS评分以及24h后收缩压与溶栓治疗后发生HT危险因素有密切相关。

3 讨 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属于脑血管疾病范畴,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与高死亡率的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偏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现象,若患者未及时进行治疗,患者可能出现肌肉运动障碍、吞咽困难、情绪障碍等并发症,更甚者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溶栓、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其中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选治疗方法,通过使用溶栓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脑部的血流循环,减少治疗后的HT发生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但是患者在溶栓治疗后会出现HT,HT的发生会影响患者正常神经功能,不利于患者预后效果。分析溶栓治疗后发生HT有关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避免发生HT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溶栓治疗效果,对预后效果有重要作用[3]。经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大面积脑梗与房颤比例小于研究组。经相关资料表明,大面积脑梗死已发HT的主要机制是,水肿脑组织压迫病变区周围血管,进而使血管皮内组织损伤,当脑组织水肿消除后,患者周围血管会发生破裂,进而引发HT。经本研究结果表明,溶栓治疗后发生HT主要危险因素是大面积脑梗死、房颤、入院血糖、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24h后收缩压。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并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疾病情况,在进行统计后应立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有效地避免治疗后HT的发生,进而有利于患者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尿激酶房颤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