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水阁医院(300270)王悦
坏死小肠结肠炎为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多发病于早产儿[1]。患儿肠血管以及肠管结构发育不成熟,小肠供血能力不足,蠕动功能不完善,防御力和抵抗力较差,容易导致细菌感染,产生肠壁炎症或者组织坏死[2]。为了探讨坏死小肠结肠炎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本文选取我院收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西咪替丁联合双歧杆菌治疗的临床价值。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2例坏死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应用SPSS19.0软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确诊,在研究对象选取时排除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消化道畸形以及过敏体质患儿。观察组男性23例(56.10%),女性18例(43.90%),胎龄26~41(35.42±3.15)周,包括母乳喂养14例和配方乳喂养27例;对照组男性22例(53.66%),女性19例(46.34%),胎龄27~41(35.27±3.24)周,包括母乳喂养13例和配方乳喂养28例。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之后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以及补充体液治疗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儿双歧杆菌进行治疗,采用10~20ml温开水将双歧杆菌制剂进行溶化,经口或胃管服用,每次0.5~1.0g,每天2~3次。观察组患儿给予西咪替丁联合双歧杆菌进行治疗,西咪替丁采用静脉滴注方式,将剂量为5mg/(kg·d)的西咪替丁溶入100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滴注,双歧杆菌用法用量与对照组患儿一致。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有效率:患儿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并且大便性状及次数正常为显效,患儿症状有明显改善且大便性状及次数基本正常为好转,患儿症状没有改善为无效。②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包括杆菌总数和球菌总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数据。
2.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情况 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和好转患儿分别为28例和12例,总有效率为97.56%(40/41);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和好转患儿分别为18例和15例,总有效率为80.49%(33/41),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杆菌总数和球菌总数分别为(25.31±3.25)cfu/ml和(78.44±5.73)cfu/ml,对照组患儿杆菌总数和球菌总数分别为(25.56±3.42)cfu/ml和(78.60±6.02)cfu/ml,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杆菌总数和球菌总数分别为(72.15±6.69)cfu/ml和(269.34±26.83)cfu/ml,对照组患儿杆菌总数和球菌总数分别为(49.87±6.92)cfu/ml和(174.35±21.56)cfu/ml,组间差异显著(P<0.05)。
早产儿以及出生低体重儿由于在母体内发育时间较短,其胃肠结构发育不成熟,胃肠功能较弱,因此容易发生坏死小肠结肠炎[3]。坏死小肠结肠炎病情进展较快,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或者治疗无效,将可能导致小肠穿孔、腹膜炎以及败血症等严重病变,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大量临床治疗实践表明在坏死小肠结肠炎治疗过程中,改善新生儿肠道菌群环境,调节胃肠道功能,提高患儿免疫力是治疗的关键[4]。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对患儿进行治疗可以为患儿提供新鲜的益生菌,显著提高杆菌和球菌数量,对于病情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患儿肠道内环境不佳,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所提供的益生菌会很快流失,进而影响治疗效果[5]。西咪替丁属于选择性H2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降低流入肠道的胃酸量,对于保护胃肠道黏膜和改善患儿肠道内环境具有积极意义[6]。本文在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治疗中,对比分析了西咪替丁联合双歧杆菌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有效率以及肠道菌群数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对坏死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应用西咪替丁联合双歧杆菌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附表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