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

2021-01-14 00:42马丽娟
考试周刊 2021年100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小学高年级生活化教学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立足学科知识育人的基础上,还需要发挥学科教育的育人功能,实现对学生思想价值理念的塑造。但是道德与法治对小学生而言是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师在创新教学设计中,立足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通过生活情境的通俗化和直观形象化,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认知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探究

小学生的思维认知发展和心理建设尚不完善,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利用学生的思维认知生活经验,让学生将抽象的道德法治概念和形象生活情境进行对比学习,深化学生对知识概念的认知理解。同时生活化教学的形式,打通了课堂教学的局限,让学生从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的学习,以及生活实践,提升对学生知识理论和技能实践的综合教学。

一、 课堂教学生活化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强行通过理论知识为学生塑造相应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种讲解式的教学模式,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教学环境氛围的塑造中,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生活化教学的运用,是在课堂上还原生活情境,或者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之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生活思维、生活认知经验理解复杂抽象的教材概念,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认知抽象概念背后潜藏的道德与法治观念,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理念指引。同时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加强理论价值指引在生活中的综合实践,提升学生对理论价值知识的深刻理解。帮助学生完善心理阶段性建设,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自身树立积极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和道德素养规范。

二、 课堂教学生活化遵循的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要明确思想教育的指向,立足课程教学在阶段性教育中让学生从生活化的认知学习中,实现思想价值的教育。通过生活化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创新教学设计方法的形式,最终都是为教学的核心目标而服务,也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明确自身在单元课程教学中,为学生传递出怎样的思想价值引导,体现学科教学的思想价值教育。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学习中,进行自我探究思辨,提升对课程思想文化价值内涵的认知学习。遵循教学生活化的思想性原则,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二)贴近性原则

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认知经验,通过自身的思维认知更好地感悟抽象的道德理念价值,以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能力。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思维认知特点还原生活情境,尽可能贴近学生在此阶段的生活经验认知。否则以成人思维的生活化教学,很容易会对学生造成认知隔閡。其次,教师需要根据社会生活热点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热点话题的多角度思辨,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思辨,通过自我认知理解,为自身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理念。

(三)适度性原则

教师认为,通过生活素材解构抽象概念的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认知学习。但是生活化教学只是创新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对学生思想价值理念的塑造。在教学中明确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通过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教师需要通过生活氛围的营造、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探究思辨,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道德素养和价值理念。生活化氛围的塑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认知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依据自身经验认知,教师的启发引导,自主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 课堂教学生活化中存在的问题

在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中,倾向于教条化的说教,导致对学生的教学没有明确的阶段性教学目标,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发展。生活化教学更像是塑造教学氛围的创新设计,而无法让知识教学延伸到生活的实践之中,不能在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此外,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感受,在教学中,教师以成人的思维推行生活化教学,学生无法理解成人的价值理念,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入受到了阻碍。忽略了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无法围绕学生主体,推行创新的生活教学设计,让生活教学无法和学生的思维认知相互契合,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然后,评价形式的单一化,形式化,很多时候教师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的标准,忽视了对学生行为模式、思想价值等多个方面的生活综合考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陷入功利化教育之中,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策略

(一)设计生活化课堂导入

教师在课堂生活化教学中,需要抓住教材核心道德法治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常识进行课堂导入,将课堂知识学习和生活经验相互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主动拒绝烟酒”的教学中,教师提炼出文本内容的思想价值导向,利用多媒体展示吸烟喝酒导致的身体健康问题和造成的社会危害。教师将抽象化的价值说教,转变成影音视频、文字图片等现实生活案例的展示,让学生在形象认知中,了解吸烟喝酒会对自身和他人造成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因为吸烟喝酒为自身和他人造成影响的真实事件,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现身说法。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感知,以及自身生活经验的直观认知,让学生在了解不良习惯对自身带来危害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教师围绕学生主体,追踪当前的生活热点引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认知经验加深对抽象价值理念的感知学习。通过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生活化课堂氛围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设计,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围绕自己对道德法治的差异认知,表达自己的独特认知思路。在积极的环境氛围中,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学习中,教师不再进行单一化的讲解教学,而是立足公共秩序这一命题,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公共秩序的必要性。教师创设生活化的语境氛围,将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变为生活用语,组织学生对公共秩序的主题,展开辩论活动。立足公共秩序的必要性,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围绕生活场景展开辩论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认知,围绕论点中心,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论证,寻找生活论据佐证自身的观点表达。教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再是教师理论价值的单一输出,而是营造出生活化的课堂探究思辨氛围。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对学生的创意思路进行点拨启发,让学生围绕生活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差异认知和探究思辨,指导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正确的行为思想认知。教师根据辩论的探究成果和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理解。在营造生活化课堂氛围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差异认知进行创意思路表达,在多角度的生活探究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创新。

(三)体验生活化情境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规律和思维认知特点,引入生活情境表演的形式,将教學内容的学习,转变为学生通过情境表演对生活问题的还原,让学生在生活情境表演中,促进对抽象理论知识的认知学习。例如在“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划分为学生小组,让每个学生小组围绕传统美德进行情境表演剧目的编排。在情境剧目的编排中,教师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提炼传统文化美德,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理解,开展情境表演的展示。围绕情境表演,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节目编排的过程中还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美德的感知学习。教师通过语言引导的暗示教学,让学生对生活传统美德情感教育的移情,从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教育的认知。譬如,学生小组编排了诚信的情境剧目,围绕丢钱、捡钱、等候失主的表演中,传递出关于诚信的价值理念。教师通过丢东西的这一共同点,唤醒学生的换位思考,并进行移情教育,引导学生在观看情境剧目的时候,树立起正确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在情境表演中,教师鼓励学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通过生活情境表演,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感知,在换位思考中,通过传统美德对学生做出价值引导。教师通过语言暗示教学,促进在情境表演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四)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在立足于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技能实践的综合教学,不仅要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价值理念,还需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践行应用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分享生活案例、还原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的综合学习。例如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教学,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教师举出生活中的典型范例,还原真实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认知思维,认识法律、懂得法律,以及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提升学生的技能实践能力。譬如,某某同学被小区的宠物狗咬伤了,但是狗主人通过诡辩,拒不承担责任。对此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理权益,通过侵权责任法向狗主人索赔,培养学生知法懂法用法的维权意识。同时教师围绕社会生活典型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置,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在生活的应用能力。

(五)生活化教学评价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评价中,教师推行多元化、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形式。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指向是对学生思想价值理念和道德素养的培养,而不是单一的学科学习成绩增长。在教学评价中,教师推行生活化的评价形式,引入对学生生活行为模式的考查评价,完成对学生客观的指导评价。生活化评价,主要以学生的生活践行为主,通过生活化的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学习表现、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对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以生活行为实践为导向,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正确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行积极的鼓励,通过鼓励强化学生行为模式的养成。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内化自省,以及自我改正。在生活的多元评价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规范。

五、 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创新生活化教学设计。利用学生的差异性生活认知经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塑造良好的人生思想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马笑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措施[J].教育研究,2020,3(7).

[2]张惠君.生活德育 智慧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0(15):2.

[3]韩英.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西安会场)论文集(四),2020.

[4]周伟.浅谈趣味性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J].神州,2019(21):1.

作者简介:

马丽娟,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东关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小学高年级生活化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