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波,梁玉凤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0)
第一,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关联度低。例如,建筑识图与构造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与学科式课程体系很接近,只是理论方面的知识内容相对简单。第二,课程内容没有与岗位任务建立联系。高职有部分专业课程把关注点集中在课程内容上,淡化了课程内容安排与岗位任务需求之间的重要联系。教材内容编写目录大致一样,教材的主要编写方式是将知识点平铺直叙告诉读者,很少安排岗位任务内容及要求,体现了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在知识呈现方式上的学科化特征。例如,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通常理解为教师为学生活动所设计的一种作业,这种任务是根据课程内容的教学需要而设计的。但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所使用的“工作任务”不是一个教学概念,它指的是岗位的工作职责。可见,职业教育课程中的工作任务是在实际岗位上体现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职责,是对这些具体岗位上的任务进行抽象和概括的结果。
高职教育的项目课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是指生产一件产品或一个完整工作方案的任务。项目课程的基础是学习任务,这个任务要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将理论和实践技术能力结合在一起。任务引领型课程或者任务先导课程,是以职业具体工作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引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养成职业素质,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职业综合能力。通过工作任务实现理实一体化,以及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融合。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主要特点:A.项目课程可作为课程体系的局部课程而存在,也可作为课程体系的主体模式而存在。B.项目课程以将任务和项目结合起来,作为课程模式的设计框架。C.项目课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课程模式。D.项目课程是以在做中学为常规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E.项目课程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早期职业教育中的项目课程开发路径是: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直接选取项目,再依据所选取的项目确定要学习的内容,项目本身就是项目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最根本依据。现代职业项目课程是在任务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提出试图弥补任务课程在当代职业情境中的缺陷。项目中能体现任务的内容,而任务是对项目中活动的共同要素概括的结果。这种项目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不是项目而是任务,项目是在任务确定基础上根据需要进一步确定的[1]。
课程开发由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环节组成,成果导向教育理论要求课程开发者选取一种课程设计所运用的方式,依据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性质,采用不同的课程设计模式,运用多元评量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成效。从内、外部需求出发,同步建立校级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院级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专业培养目标与能力指标,依据专业能力与能力指标调整专业课程体系,预期学生完成课程后可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设定教学目标,细化为更具体、易落实、可测量的能力指标。
经历了多年实践,多数院校通常采用能力本位(CBE)、CDIO、模块式教学(MES)、学习领域课程等课程模式。CBE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CBE课程开发模式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课程大多侧重能力训练,一般都选择此模式。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它是以产品研发设计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自发的、体验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CDIO课程开发模式可用于教学内容以设计为重点的课程。MES课程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学习站为中心、技能为中心的模式,更加突出技艺技术技能训练,在训练内容设置和设计上,更加注重国际标准或职业资格、专业资质证书的考核标准。
A.进行工作系统分析,对某一岗位需要完成的任务、活动过程进行分解,掌握具体的工作内容及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参照分析数据进行二次开发。B.重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突出对职业能力的训练,按照成果导向+行动学习项目课程内容为载体。C.将项目细化分解为若干子项目,作为项目课程中的学习单元。
A.项目在结构上要以行动学习任务为中心,项目和子项目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打破原有学科式知识体系,将原有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将知识点融入任务中,使课程具有更贴近完整工作过程、更具可测量性等特点,任务难度呈梯度递进式,难度层级逐渐提高,以典型工作任务和真实工程项目案例为依托,形成学生的学习任务。B.实践性知识是用来完成任务的步骤或程序,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技术理论知识主要促进高职生对实践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帮助形成综合职业能力[2]。
A.以项目或模块(子项目)的行动化学习任务为核心,突出实践知识,设计任务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成一体。B.科学合理设置项目或模块(子项目),项目或模块(子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贴近生产实际,可以按任务型课程组织教学。C.模块(子项目)设置不宜过大,对于较大的项目可以分解为若干模块(子项目),每个模块(子项目)一般为4学时。D.每个模块(子项目)都应有侧重点,按照全部项目的逻辑关系,可以解决规定的目标。
成果导向教育采取达成性评量方式,聚焦学习成果是否已达成。采用多元评量系统,根据学生个人所能达到的能力程度进行针对性评量。多元评量不仅需要教学活动结束后的结果评量,也需要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量,通过重视“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评量重心在于“过程”。多元评量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注重综合评量,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量指标的多元化[3]。对于大多数课程,可以采用多元评量原则,以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为主体,考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考量,构建立体化评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