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在这种教学理念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完善与提高,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为小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的探究重点就是探讨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小学教育;以人为本;学生主体;教学效率;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6-038-03
【本文著录格式】李艳新.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课外语文,2021,20(36):38-40.
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果。从目前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些小学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关注,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状况,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
一、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首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的课程培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教学内容缺少新鲜有用的资料,还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因此教学效果较差。伴随着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合理的变化与改革,首先就是要加深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认识,将其积极应用到教学课程中,响应素质教育的呼声。以正确的教学观念和目标为基础,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首先需要重新定位课堂角色。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更多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需要精准定位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和方案都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将学生的利益和全面发展作为教学源头,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将人文关怀作为一种内化精神,在教学活动中除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外,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予以适当的关怀。在学生出现困惑时,不是直接利用自己的权力帮助学生做决定,而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减少他们犯错误的概率。比如说,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试着转换课堂角色,自己坐在同学中间做一个好的倾听者,鼓励学生做一次“小教师”,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构建一个学生的专属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困惑,学生在讲課过程中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寻找课堂的归属感,让他们真正感受课堂主体的乐趣。当学生完成讲课活动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课内容与方式进行点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这种方式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而言,就是要重新定位课堂主体,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仅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果,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作为教师参与课堂建设,不仅考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考验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也能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建设的一分子,在之后的学习活动中提高主动性和配合度。
二、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们可以看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要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传统教学中忽略的部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的情况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成果,还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学生加强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语文知识积极运用到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考虑学生的情绪以及个性化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爆发的年纪,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活动中,首先就是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内容是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内容,将其发展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将生活中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吸收语文知识。也要指出课本内容是有限的,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与写作,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与信息,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感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
首先是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被动式教学相比,情境式教学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学生的参与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度不高,很容易被外界影响,导致他们分心。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加入情境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式学习。教师通过开放式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既能帮助学生增加语文知识,也可以将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积极利用新的教学手段,比如说新媒体教学,教师除利用新技术外,最重要的是真正发挥技术优势,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精进计算机水平,提高备课和讲课效率,实现教材、学生与多媒体设备的有效衔接。与传统课堂相比,多媒体设备可以播放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素材。小学生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视频比文字更具有冲击力,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湖南电视台《天天向上》节目中有一个栏目是《中华文明之美》,由小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故事进行重新演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重新设计小学作业
作业的练习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对课本有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帮助教师看到学生的学习状况。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与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统一作业显然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当前语文作业一般都是根据教材后面的各种材料进行设计的,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一定限制,可能会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做出改变,加强多层次的作业设计,将作业的安排设置得更加人性化。比如说在教学生诗歌和古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利用计算机设备查找一些文章作者、文章创作相关的背景资料,在上课时,学生可以通过朗诵、戏剧表演的方式展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这种多样化、新颖的作业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自主投入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除此之外,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电子设备完成作业,比如说布置小组作业,学生可以下课之后利用计算机做一个PPT进行展示,这种作业不仅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也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四、创新语文课程的考核标准
从目前来看,小学语文的考核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根据新课标中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来看,这种考核制度过于片面,不能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要创新考核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例如,期末考核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在本学期的考试成绩、平时课堂表现、课下遵守班规校规等全面的信息,对不同指标给予不同的权重进行最终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通过各项指标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掌握学生的近期发展状况,同时综合考查制度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运用合适语言渗透指导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抓住时机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导向、促进作用。教师的评价语言中可以渗透知识,让学生从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能找准接下来的学习方向。这要求教师即兴利用教学内容组织评价语言。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品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句子,并从中感受人物特点。学生自由读文后,一个学生说:“我从廉颇每说一句话都称呼‘蔺大人’,可以体会到廉颇对蔺相如的尊重,也就体会了他是真诚地向蔺相如道歉的,知错就改。”此时,我评价道:“啊!精彩!这是一种读懂课文的好方法——联系上下文,掌声在哪里?”不难看出,在笔者的评价语言中渗透了“联系上下文”这种最常用的读懂课文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在学生会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时评价得到的。
六、基于學生的个性化发展,构建多元化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评价体系构建中,任课教师需要针对阅读教学的实际成效和教学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加强对个性化、全面化和科学化评价模式的重视,针对阅读教学的实际现状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构建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首先,任课教师需要加强对客观性和全面性阅读评价模式的构建,综合考虑包括任课教师、学生、同学等各方评价主体。任课教师作为学生阅读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在日常的阅读评测和考核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识字能力、阅读速度和准确度、中心思想理解领悟能力等方面能力素养的观察及评价,充分掌握和了解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其次,任课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素,根据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阅读教学需求制订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标准。对阅读能力较薄弱的学生,任课教师可以着眼于学生的阅读基础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强化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针对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任课教师则可以加强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文章整体把握能力的评价,进一步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
七、总结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保驾护航。教师不仅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也要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自身的职业建设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现良好教学成果的保障,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提高他们在课堂建设中的自主性与参与度,在学习活动中加深理解与思考,真正实现深度学习。除提高语文成绩外,也要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只有彼此的配合与尊重,才有可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许兴国.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8).
[2]李天祥.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8).
[3]王瑗.基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9(11).
[4]柴得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新课程(上),2019(8).
[5]罗谢安.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9(59).
作者简介:李艳新,女,满族,1976年生,辽宁兴城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