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1-01-12 02:35:36谢肖香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6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教学实践思维能力

谢肖香

【摘要】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其中识字教学是很重要的。以汉字为基点来推进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低年段,教师要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与发现汉字的密码,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汉字的热爱。注重学生识字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习得,关注语言运用中思维的提升,突出汉字文化的熏陶感染,让识字教学成为滋养学生核心素养最甜美的甘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识字教学;思维能力;教学实践

语文核心素养着力于让学生形成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必备的语文能力、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这对学生的人生发展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其中识字教学是很重要的。以汉字为基点来推进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低年段,教师要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与发现汉字的密码,渗透韵语识字、看图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让识字教学有趣起来,既让学生记住汉字的音、形、义,又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汉字的热爱。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实施途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识字教学实践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汉字为基点,重视整体推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专注于提升学生的识字写字水平和思维能力。

一、追根溯源巧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识字教学在关注学生识字兴趣的方面尤其需要关注儿童自身的特点。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才能比较轻松。要让儿童牢记的东西,首先必须是有趣的东西。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汉字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方块字,追根溯源进行识字教学,学生既可以了解到我们祖国的博大文化,还能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识字课《日月水火》一课,采用的是象形字识字的方法,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日”“月” “水”“火”“山”“石”“田”“禾”等都是象形字,教材上配备了相应的图画和古文字。教学时我们充分利用图片和古文字讲讲汉字的起源。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这些字,还初步了解我国汉字的起源,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汉字。“识字二”中的《日月明》,这节识字课是根据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日月明、田力男……”郎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案例一】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识字《日月明》识字教学设计

1.认读日、月

(1)(出示日和月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认读。

(2)激发学生兴趣:我要变魔术啦!日+月=明(出示日和月、明的象形字)与前面学过的课文相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时联系旧知,可促进知识的顺应和同化,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也能培养联想思维。

(3)介绍“会意字”:由两、三个字组合,结合它们的意思组成的新汉字,叫做“会意字”。为接下来发现探究形声字构字规律,把握汉字音形义的联系做铺垫。

2.发现会意字规律

(1)(出示生字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字形上的小秘密。

(2)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先圈出本课生字“日月—明、小土—尘、双木—林、”,然后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造字原理。

(3)(图片出示“双木—林、三木—森”)学生认读,推测“林”“森”意思。

(4)教师顺势出示图片“从”,学生观察图片猜测“从“的意思: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跟的画面,结合理解字义。然后通过组词法识字,“从”是“跟从”的意思。总结会意字构字的规律: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

(5)出示会意字构字规律的字:泪、休、歪。学生小组合作尝试按照会意字的构字特点,通过两个部件的组合来猜字的意思,在小组内先交流这是什么字,再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在揭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后,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体验到识字的乐趣后会更主动去识字,从而激发识字兴趣,发现识字规律,力求识用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识字能力。

二、 联系生活教识字

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字和识字方法开展自主识字,鼓励学生把识字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兴趣盎然中观察、想象、表达、识字,使识字效果显著。在教学《姓氏歌》一课,把识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人的姓氏识字,如老师、同学、朋友的姓氏。从韵文“木子李,弓长张,口天吴,言午许”中,学到了“分解部件”的方法介绍姓氏;从课后练习“照样子做问答游戏”中,学到组词的方法介绍姓氏;从“双人徐”,学到说偏旁的方法。此外还教会学生联系名人法,如“李白的李”。学会了以上介绍姓氏的方法后,组织学生拿着书本,在小组内用不同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避免一味地认读和识字方法反复讲解,让认讀生字的活动富有情趣!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将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从而学得轻松,愉快。

又如,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中“展示台”通过认识食品包装识字,其作用是搭建识字交流的平台。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导。

1.课件出示学校附近的便利店、面包店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商店的店名。

2.课件出示各种店铺里的商品,说出商品名称。

3.小组长组织组员介绍从家里带回学校的物品,介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识字的。

4.小组派代表展示在生活中利用食品包装进行识字的成果。

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拓展学生生活中识字的途径,鼓励学生坐地铁、坐公交途中认识沿街商铺名称、站名、广告牌;去超市购物认识各种物品名称、包装……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样既帮学生巩固了所学生字,又提升了能力。

三、 创设游戏教识字

识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大任务,可是,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停地带读,学生一个一个地“过关”,不仅教师累,学生也觉得很枯燥。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有魔力的。课堂上,把孩子喜爱的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那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自然会大大增加,“寓教于乐”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除了组织以往比较常见的“猜字谜”“开火车”“摘果子”等游戏外,还可以创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活动,比如,“开心碰碰车” “摆擂台”等。

【案例二】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识字《小青蛙》识字教学设计

1.认读“青”。

(1)读句子:“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师:小青蛙的家在哪里?请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生:小青蛙住在小河边,在青草丛中捉虫子。生:小青蛙住在河边,蹲在荷叶上。

(2)师:青蛙喜欢在绿绿的禾苗丛中、碧绿的荷叶上捉害虫。青蛙的“青”表示的是什么颜色?生:绿色。师:课文插图中青蛙和禾苗、荷叶的颜色相近,都是绿色的。“青”还可以表示其他的颜色,比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青”表示蓝色。而在“玄青”一词中则表示黑色。

2.练习书写“青”字并组词。

3.圈出文中和“青”长得很像的生字(清、晴、情、请、睛)。

4.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五个生字的。

5.小游戏:生字宝宝介绍信。

(1)事先在小组长的桌面放一个信封,信封里面装着“清、晴、情、请、睛”五个生字的字卡。

(2)教师示范作自我介绍:我是清,清水的清,所以我是三点水。

(3)小组长拿着信封,组员从信封随机抽出生字,介绍生字:我是晴,晴天的晴,所以我是日字旁……

6.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五个“青”字家族的字,都是形声字。左边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右边的“青”表示字音。这五个字的韵母都和“青”字的韵母一样的,都是“ing”。

7.完成课后练习(想一想,填一填)“青”加上“目”变成睛,眼睛的睛……

在案例中,通过“青”引出“青字族”的“清、晴、情、请、睛”这五个由共同母体字“青”作声旁的形声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玩游戏,掌握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识字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低年段识字不仅要保证量的积累,也要重视识字方法的学习和识字能力的培养。充分地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引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识字,使识字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注重学生识字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习得,关注语言运用中思维的提升,突出汉字文化的熏陶感染,让识字教学成为滋养学生核心素养最甜美的甘泉!

【參考文献】

[1]温儒敏,陈先云.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 一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P2-P3、P10-P11.

[2]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P207-P207.

(责任编辑:周炎平)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教学实践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7:16:14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54:53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