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丽娜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全国,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并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要求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保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既是战疫情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各地学校纷纷响应、落实、部署,制定停课不停学实施方案,筹划并开展在线教学。课堂教学走上云端,线上教学有序开展。但基于一些原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效果远低于线下教学效果,呈现“高耗低效”,本文基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情况,研究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原因,进而思考线上课程建设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以期完善线上资源,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教师利用MOOC平台、SPOC平台等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此次疫情把线上教学推上“风口浪尖”,然而通过检验,线上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主要原因是:
1.教育教学与信息化建设“两张皮”,尽管各高职院校都已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但绝大多情况下线上教学仍是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而不是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教学方式,线上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形成常态。更有甚者仅仅是把线上平台作为点名、收集作业、在线考试的工具。因此,教育教学与信息化建设呈现“两张皮”。
2.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层次较低,很多的线上课程可能仅仅是为了完成建设任务而建,仅仅凑足了数量而已。比如视频资源没有经过精心设计,仅仅是课件的录屏;线上资源就是PPT及一些文本资源,跟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区分,也没有根据线上线下课程精心、有区分地设计线上线下资源等,从而导致线上资源有数量而没质量,建设层次较低。
3.线上教学效果受平台的影响也很大,通过调查,学生对平台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初期,平台拥挤、卡顿、学习情况记录不实等导致学习效果差,学生怨言较多,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高职学生本身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觉性相对较差,没有线下学习的大环境,缺乏监管,从而导致线上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因此,经过疫情大考,线上课程建设、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特别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其往往对实训场地及设备有较高的要求,如何最大限度丰富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同时优化课程设计,做好理实一体化课程理论实践教学的融合、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降低突发疫情对课程教学的影响,确保课程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但对于理实一体化课程来说,线上课程更多地被用来进行课前的预习、课后测试,是线下课程的辅助,线下教学是学生进行项目实施、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而疫情下,线上课程却被推到“风口浪尖”,变成了最主要的且唯一的教学方式。
理实一体化课程特别是工科的课程,教学通常在实训室进行,学生完成课程项目任务、训练技能等需要专门的实训设备、仪器乃至实训场所,对实训设备及场地依赖性较高。而疫情下线上教学开展使得理实一体化课程缺少了实训设备及场所的支撑。
理实一体化课程理论知识通常较为抽象、枯燥、难以理解,需要借助实践操作的直观刺激作用进行知识的内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本就是为解决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而提出的,旨在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课程理论与实践在组织方式、知识排序以及知识习得方式上的有机融合。通常采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合二为一,或环环相扣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等方式来施教,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学做结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性质决定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不宜分离。但鉴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对实训设备及场地的依赖,疫情下理论教学与真实实践教学被迫分离。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做好理实一体化课程理论实践教学的融合、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等特殊情况对课程教学的影响,确保课程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疫情下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展教学面临的困境,本文探讨疫情大考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从强化学生思想引导、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活动环节、优化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做好理论实践教学的融合、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确保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在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将某种精神与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此次疫情中涌现出一批年轻的“90”后、“00”后,他们勇于向前,担当风险,践行了年轻一代的使命与担当,而我们的学生还在为上网课而抱怨。因此,我们要重视课程思政的政治教育功能,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借助课程思政,强化对学生价值观念、职业素养、道德理念的培养和引导。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课程特点开展与疫情有关的专题爱国教育,结合医护工作者在此次疫情中如何舍生取义,这样的大爱与职业精神对学生进行现实教育。同时,可以结合疫情防控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使命和担当,把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学习,做有担当、担使命的好青年。
经过此次疫情,我们要有危机感,要以一种线上教学常态化的心态去建设线上课程,去丰富线上课程资源,假设完全采用线上教学时,如何通过资源的丰富弥补线下实践的缺失。针对理实一体化课程理论知识的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单纯的线上教学不能及时借助实践操作进行知识的理解、内化的问题,需要借助虚拟资源弥补实践操作的缺失。因此,在原教学资源基础上,丰富课程虚拟资源,发掘并整合国家教学资源库的优质虚拟教学资源,或购买、自行设计制作虚拟资源,如仿真软件、模拟系统、模拟动画、原理动画等,从而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保障线上教学质量。
与传统课堂相比,线上教学最大的改变是老师、学生面对的都是电脑屏幕,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缺少情感互动,教师不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要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必须让线上教学“活”起来,丰富教学活动环节,多设计一些抢答、测试、讨论,借助一些有趣的小程序,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参与度,使学生隔着屏幕也不会脱离课堂。
鉴于疫情期间理实一体化课程面临的困境,对课程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应该根据课程的特征属性,及时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及授课计划,包括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调整,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理论和实践的融合,线上教学模式的调整,虚拟仿真与线下真实实践的衔接等,从而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同时,还要做好返校后教学衔接工作,结合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及时精准分析学情,对学习质量进行诊断评估,强化在线学习过程和多元考核评价,根据学生的学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及时查缺补漏,确保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真正做到疫情下课程教学“标准不降,质量不减”。
数字印刷工艺课程是一门典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基于人们对个性化、短版、按需印刷、印刷周期短等需求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数字印刷工艺而开设的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印刷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数字印刷操控员工作所需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围绕数字印刷操控员岗位职责,掌握数字印刷工作流程中印刷文档的准备、纸张的选择、版面的设计与制作、各种数字印刷机的操作、可变数据文档的制作与印刷、数字印刷机的色彩管理、数字印刷品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数字印刷品的印后加工操作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具备数字印刷操控员所需的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数字印刷工艺课程通常在实训室进行,学生在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后,根据任务要求,设计数字印刷解决方法,并按照印前文件处理、纸张选择、数字印刷机校正、数字印刷机属性设置、数字印刷输出、印后加工等步骤完成项目任务。疫情期间,课程采用线上教学,无实训设备供学生进行锻炼输出,知识技能无法内化。为弥补设备缺失,课程进行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整合国家教学资源库的优质虚拟教学资源,并设计制作一些虚拟资源。如静电虚拟模拟系统,可以暂时替代静电数字印刷机,学生通过模拟系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静电数字印刷的成像原理,并模拟数字印刷的整个过程,从而使学生立即熟悉所学知识、技能,并快速进行知识的内化,即使过一段时间再进行线下操作,仍能很快上手。
根据数字印刷工艺课程特点,结合目前已商业化的数字印刷设备、技术、工艺,收集整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设计实训项目。结合课程学时,进行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线上教学的实施基于职教云平台,课程教学设计如附表1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包括课前知识、技能传递,课中知识构建、技能内化,课后巩固提升。
1.课前知识、技能传递
课前教师上传教学资源和任务书到线上平台,学生结合任务书进行学习、资料查阅等,完成相应任务,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布到讨论区讨论。教师也可根据测试或讨论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盲点。
2.课中知识构建、技能内化
课堂学习中,教师首先结合学生课前学习的难点重点进行解析。第二阶段PBL项目式教学,完成项目任务,根据项目特点自主或小组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深入课堂,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和指导,同时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项目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合适的解决方案,创设企业情境,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但对于技能要全部掌握。学生通过体验真实的项目和工作情境,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锻炼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后各小组上交作品,并汇报学习成果,小组间互评,学生在评价别人作品,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自身对于这些知识、技能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知识内化和技能提升。
疫情期间,全部开展线上课程时,如何进行知识的构建、技能内化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时候虚拟资源就变得尤其重要。学生进行印前文件处理后,不能实地打印输出,可以借助于虚拟模拟系统,进行纸张设置、拼版、印刷属性设置、虚拟输出,学生由此掌握整个流程,初步完成知识的内化。学生返校后,无需再次重复讲解知识点。
3.课后巩固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包括易错知识点的巩固,及通过课后拓展性项目,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点的掌握,促进应用迁移。
课程考核更加注重考核的多面性及过程性考核,将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线上评价、线下评价相结合,从而提高评价的有效性(见表1)。
表1 课程总评表
附表1 数字印刷工艺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