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说理情境推进深度学习

2021-01-11 00:44黄红梅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创设

黄红梅

【摘 要】说理是深度学习的有效形式,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猜想情境、问题情境,以及注重规范引导等来使学生主动参与说理教学,引发数学深度思考,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此推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说理情境 创设 深度学习

伴随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已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格局,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促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及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特别强调深度学习,也就是建立在理解层面上的学习方式,具体的教学重点应聚焦于深度和透彻。说理是深度学习的有效形式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说理情境,以此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创设猜想情境,为深度说理奠定基础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不够成熟、不够全面,仍处于较为低级的萌芽阶段,无法快速且高效地形成完善的逻辑思维形态。换言之,就是小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运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等层面,这种属于合情思维,如果将其用于证明结论,就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猜测验证教学的具体实施效果,往往会与教师是否可以实现科学有效的引导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猜想情境,从而为他们的深度说理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出示教材情境以及例题,这样学生就能对学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也能够简单地完成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猜想情境,以引入猜测验证的方式来对知识内容进行延展,这样就能够在自然的状态下架构深度学习。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说理,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根据之前的学习以及课中例题,你们能否说出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加、减算式吗?不管你们怎样设置题目,老师都能够非常轻松地回答出来,还有分子分母同为15以内的情况,老师也能很快给出答案,大家想不想试一试?果然,学生只要给出算式,教师就能立刻给出正确回答。此时,大家面露疑惑——难道其中有简单便捷的计算方法吗?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呢?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回答,而是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和探寻。学生认为:如果计算式子中两个数的分母相同,这样的计算过程就不需要关注分母了,只需要加、减分子就可以。教师让大家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结论。学生多次验证之后,发现猜测是正确的,由此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猜想说理情境,反复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并验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而教师也抓住恰当时机进行说理,起到了非常显著的引导作用,不仅帮助学生深化了对新知的理解,还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纵深拓展,由此架构的深度学习有了真正的实效。

二、创设问题情境,为深度说理搭建桥梁

对于小学数学说理教学,教师的出发点应当聚焦于说理层面,需要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此作为引导,这样既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说理氛围,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提高说理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在说理中厘清知识结构

当前很多小学数学说理教学,教师都会以师生问答方式进行。其实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更多的问题,难以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结构和发展自主学力,还有可能导致掌握的知识碎片化,不利于其梳理知识体系,完善知识架构。此时,需要教师把握合理的问题量,使学生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知识结构的梳理,把握重点,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创设具有启发性或引导性的问题:在平行四边形中,高具有怎样的特点?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是否相同?在之前所学习的平面图形中,你们是如何计算其面积的?我们应该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完成了对已学知识的梳理,还顺利开始了对新知的探索,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对知识结构的梳理。教师所给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引领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思维,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其说理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说理中理解数学本质

小学数学说理教学要注重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合理恰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敢于说理、乐于说理,并适时抛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说理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使用更多具有激励性的语言,以激发学生参与说理的主观能动性。如“他的道理很有特点,说得很好!”“如果能够讲清其中的道理,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自然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会主动与其他同学和教师展开探讨。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计算长方形面积时,为何要量其长与宽?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结合个人理解说出其中的道理。此时,教师的鼓励有助于学生完全放松地说出自己的理解。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的设计与提出,必须遵循适当的原则,这样学生才能在问题的引领下充分聚焦思维;同时还要关注问题的难度,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探索和求知的热情。

实践证明,问题是引发学生数学说理的重要手段,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进行理解性数学说理,从而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注重规范引导,为深度说理提供思路

对学生而言,不管是说理意识形成,还是能力提升,都不可能在短時间内快速完成,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落实于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维,善于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说理和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思辨、不断说理,再次引发深度思考,积极探寻知识本质。

(一)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算理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聚焦于计算算理及说理的准确表达,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独立列出算式,并自主探究各种不同的算法,然后上台板演计算过程。

教师质疑:商为何没有写在十位上,而是写在个位?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和讨论,汇报环节展现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回答精彩纷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充分理解了算理,而且还在教师的引导下规范了数学表达,深刻体会到了除法的本质意义。

(二)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说本质

新课改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了在教学中要设置学生自主观察操作、分析对比等环节,然后,还要完成综合提炼及最终的规范表述。这样学生便亲历了完整的整体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等过程,完成了概念的获取、提取和架构,深入触及概念本质,从而对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认识平均分”时,教师可以设置数学操作环节。首先呈现实物(苹果、橘子);然后要求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哪些情况属于平均分;最后对平均分的认知进行抽象概括,再次回归操作环节,体验不同的分法,感知平均分的本质。在亲历上述完整过程之后,学生不仅可以完成对概念的自主架构,而且还了解了其本质内涵,积累学习经验。

(三)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引导学生说思路

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厘清思路和数量关系。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设置了很多解决问题的题目,但是大都以图、文等形式予以呈现,这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常常出现理解混乱的状况。此时,需要教师适时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厘清思路,正确表达。在教学“5以内的减法”这一内容时,典型错误是学生不能理解相同数字相减等于0,如2-2=0。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题意;其二,初步学习减法,对减法意义的认知存在欠缺。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减法的意义和算理,教师可以创编故事情境。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观察题目及图片,然后喚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自主编写数学小故事,再根据故事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数学故事的创编之后,学生就能够建立整体观察的视角,体会减数、被减数和差的不同含义,真正把握减法的本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展开了有效的动手训练,而且还实现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步发展,对置于真实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解答起来也更轻松。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说理的对象是小学生,要实现说理教学有广度和深度,就需要教师以实践发展为基础,积极创新和探寻新的情境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结合实际,找到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创设
关注环境创设 感悟数学魅力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