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红
[摘 要]高考历史卷中小论文写作这一题型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得分也往往偏低。一方面,历史教师要对考生进行解题策略指导。文章以一道例题为例,分析了答题思路并进行了规范指导,这犹如给了考生一份地图,考生可以按图索骥。另一方面,历史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史料实证素养,这犹如给了学生一个指南针。只有掌握这些方法和素养,才能真正写好历史小论文。
[关键词]高考;历史小论文;解题策略;史论结合;证据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1-0077-02
历史高考卷中有一种特殊的题型,就是小论文写作,因为其对综合能力要求高,得分低,所以成为考生最怕的题型。那么怎么指导学生解答小论文这一题型呢?笔者认为,既要给学生地图,也要给学生指南针,也就是说,既要对学生进行答题规范和技巧的指导,以确保不该失的分不失,也要对学生进行意识和思维方法的灌输,使学生真正掌握研究历史的方法。本文以一道例题来说明:
铁路业的发展是19世纪欧美国家经济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铁路的出现是由于两种需要而引起的。在企业主方面,他们明显地希望以尽可能更快、更便宜的方法将他们的货物运送到距离遥远的地方。对资本家来说,它还特别是投资场所。那些在纺织业赚了大批财富的英国人,一旦他们付过了工人的工资并把一定数量的资本再转过头来投入他们的工厂后,还保存了一部分剩余利润。他们希望从这部分利润再以体面的、牢靠的方式赚点钱。铁路投资就成了解决他们这个问题的好办法。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促使全国市场进一步联结和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就是19世纪末美国铁路运输的巨大发展。铁路建筑吸收了美国工业的很大部分生产能力,并带动了各部门的加速运转。但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营运不足、成本上升;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1893年危机中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
——摘编自刘绪贻等《美国通史》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铁路业的发展与两次工业革命”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一、給地图——答题思路和规范指导
1.阅读材料得观点
做小论文题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小论文题对观点的要求是“明确”,什么样的观点算明确?就是要有一个态度、一个立场,或者一个判断。以考生熟悉的议论文写作来讲,就是提出论点,明确指出要证明什么。亮出论点一般会得2分。
通常会遇到这么几种情况:材料或题目直接提供观点;从所给材料中提炼观点;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哪一类型题目,关键是要读清设问,寻找材料关键词,提炼并亮出观点。
考生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第一种是论点不明确。有些考生写出来的是一个主题,不是论点,如“经济与政治”是一个主题,“经济决定政治”是一个论点。从外观来看要用判断句来陈述,不能用短语。第二种是论点不完整。有些考生还没有看完材料就得出论点了,或者就其中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总结。第三种是看完材料就写感想,想一句写一句,没有观点。
就上题而言,设问中提供的是主题,不是论点,所以要到材料中去概括。两则材料的第一句都是总起句,结合主题,可以得到“铁路业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和“铁路业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两个分论点,合起来就形成论点了。
2.谋篇布局分层次
这个步骤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他们往往急于答题,得到论点后就赶紧开始论证了。实际上这个步骤非常重要。谋篇布局就是合理安排结构,按照一定的逻辑来分层,比如分正面反面论证或多角度论证等等。一般来讲从两个或三个角度论证,就相当于有两到三个分论点。
上题有两个分论点,那就分成两层来论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结构有助于提高小论文的得分。
3.围绕观点找史实
这又是一个容易犯错的环节,很多考生在该环节会犯论据不充分的错误。所谓论据不充分,就是说得很空洞,一直在阐述论点。而答题要求是史论结合,就是要用史实做论据来说明论点,务必要有史实。这部分是小论文的重头戏,一般赋分6分,最好能打个草稿。
在史论结合过程中会产生一连串问题:如何筛选史实?筛选标准是什么?到哪里筛选?要围绕论点筛选史实,筛选标准是能支撑论点且准确的,可筛选材料中和所学的史实。
从上述例题的材料一中可以得到两条史实,加上所学知识中的一条史实,共有三个史实:工业革命提高了产品与原料的运输需求,铁路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为修建铁路提供了资本;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发明、钢铁工业等技术进步为铁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材料二中本身就有三条史实:铁路运输有利于企业扩大工业品销售市场和获取工业原料;铁路建设本身,拉动了工业生产;铁路业的大规模经营,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4.结构完整加小结
最后必须有一个结论,做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小论文的答题要求里还有1分是给论证过程的,具体要求是“逻辑严密,语言顺畅”。这里的逻辑指观点和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分论点设置要合理性,史实要能支撑论点。语言顺畅一来是要求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二来是要求全篇行文注意使用历史学科语言,而不要用文艺性、修饰性的语言。
以上四步是解答历史小论文题的基本思路,可以算得上给了考生一份地图,让考生可以按图索骥。考生如果能掌握以上的答题技巧和规范,就可以做到不该失的分不失。而真正要做好小论文题则要靠考生平时积累的知识、能力、理论、价值观等。
小论文题一般都会立意新、角度新,答题不能拘泥于一定的形式,所以,教师一边要给学生地图,一边还要给学生指南针,让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掌握方法、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二、给指南针——思维方法和意识灌输
在《考试说明》中,一共有12条考核要求和目标,最后3条是: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提出独立见解。高考试卷正是用小论文写作题来同时体现这三条考核要求的。
小论文这一题型的做题过程可以算是一个研究历史的小模型,先从材料中总结得出别人的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组织史实作为论据论证观点,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过程。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正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小论文这种题型的设置就是为了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掌握这个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只靠教师考前讲讲做题规范是不行的,需要平时持续的训练和培养。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史料实证素养。
1.论从史出
历史教材限于篇幅,对一些历史事件往往直接给出结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弥补教材的不足,不能直接把结论给学生。教师要组织史料,让学生研读史料,理解内容;辨析史料,提取信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对历史现象及其联系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所得出的结论,因为学生所占有的史料不同,得出的結论就会不同。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和研究,应该掌握的是方法和思维,而不是结论。
2.史论结合
从史实中得出结论后,就要用史实来说明结论。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过程就是处理“史”和“论”两者关系的过程。“史”是历史本体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是历史思维的对象。“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具有理论性。正确的理论来源于史实,又指导对史实的研究。
翦伯赞先生说:“不钻进史料中去,不能研究历史;从史料中出不来,也不算懂得历史。”所以,史论结合才是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
3.证据意识
史料是浩如烟海的,结论是开放的。基于历史学科“求真、求实”的属性,历史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渗透证据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研究历史要建立史料和结论之间的联系,史料是结论的证据。要训练学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收集丰富的资料,“小心求证”,得出缜密的结论。
证据意识不仅对历史研究有用,也是公民素养。用证据意识来描述历史研究过程就是:取得历史证据——认识历史证据——评估历史证据——凭借证据阐述观点。这种“史必有证,言必有据”的意识和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要求是一致的。
4.史料实证
高中历史学科素养重点强调史料实证,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待历史的严谨态度,一分史料说一分话,不做无史料依据的结论。显然高考小论文写作也体现了对这一素养的考查。
由此可见,高考小论文写作题主要是要求历史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从重知晓、重记忆、重接受、重复述到重理解、重思考、重探究、重建构。在平时要训练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培养证据意识和史料实证素养。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和素养,才能真正写好历史小论文。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