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耘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文本解读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仍是教师需要突破的难点。文章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的说明文 “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为例, 从篇章结构、文本内容和联系生活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以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思维品质;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1-0001-03
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分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分析、比较、综合、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批判性思维是指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针对所获取的信息和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作出正确的评价。创新性思维则是多种思维综合的表现,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将当前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重新组织,产生出独特的新思想。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仅是获取文本信息、学习语言知识、培养阅读技能的重要途径,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平台。魏孟勋教授提出,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进行学生思维训练,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和内容设计不同的思维训练项目,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说明文是教材与课外阅读中的常见文体,以阐明事理或解释说明客观事物为主,具有明确的主题。为了使文章具有客观性、条理性和科学性,作者必须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组织材料和语言对事物进行介绍与说明。因此在说明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包含思维训练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和逻辑,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 Unit 1的课文“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 ”为例,探讨在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把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中。
一、厘清说明顺序,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说明文一般按照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展开。呈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通常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主要用于描述相对静态的事物,如自然景观、建筑物等;逻辑顺序主要用于呈现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文章的标题、插图以及主题句进行快速浏览,判断文章采用的是哪种说明顺序。在本课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先让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推测作者将采用何种说明顺序,并在浏览副标题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在学生根据“History”一词推断出作者会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西方绘画后,要求学生结合小标题填写文章结构表(见表1)的“Time”一栏。在学生对文章的主框架有所了解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填写结构表的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intings一栏。该栏的填写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寻读筛选,思考甄别哪些词是作者对不同时期的绘画特征的描述,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练。
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线索仅是表层的阅读,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文章,使学生抓住文章的深层逻辑。首先需要关注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与衔接。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即总体介绍和各阶段分述。教师先让学生总结第一段的中心句(topic sentence),再利用学生的答案引出段落之间的关系是“总—分”的关系。作者在文章第一段阐述了影响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随后分四个不同时期介绍了西方主要的绘画流派、其各自的艺术特征以及代表画家和作品。第一段中除中心句外的其余句子为支撑句(supporting details),第二、第三句的关系为因果关系,第四句作为第一段的结论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在文章中还运用了表示时间关系(when、at the same time、at first)、转折关系 (but、however)、因果关系(as、so、because)、解释说明关系 (that is)、并列对照关系 (on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等的连接性词语,使得整篇文章意义连贯、衔接紧密。引导学生分析语段间的衔接与逻辑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探究深层意义,提升思维的思辨性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作者逐层深入对话的过程。为了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参与,教师在引导学生厘清文章脉络、把握大意后,还需要带领学生探索文章的深层意义,从平等、客观的角度去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这要求教师从文本的整体出发,从细节入手,精心设疑,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生疑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积极思考,把新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对比,并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判断与评价。学生在形成个人观点的过程中,思维的严密性和批判性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例如课文中作者在最后一段介绍modern art的时候只强调了印象派对modern art的影響,教师问学生“How is modern art influenced by the customs and faith?”,引导学生发现对于文章的主题句“Art is influenced by the customs and faith of a people.”,作者在这一部分进行的支持性阐述不够充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文章最后的问题(Who can predict what painting styles there will be in the future?)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既然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凭空的预测就缺乏实际的生活意义。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习惯于等待教师的讲解,被动接受文本信息,很少对作者的观点或文本内容提出质疑。实际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思辨能力,只是需要教师激活其原有的思维图式,为其提供思辨的机会。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维参与,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读透教材,对文本要有自己的理解,深入研究说明文的内容与行文,从文本功能、文本内容和文本组织等多角度入手,找准批判性思维与文本的结合点,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分析、质疑并形成个人观点。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策略的训练,使说明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更是学生对文本进行评价与赏析的思辨过程。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
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和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创设多元化的情境与相通的结构。说明文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 。在读后活动中,教师要设置与生活相连、基于语篇又超越语篇的活动,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文作者以时间为明线,围绕“customs” 和“faith”两个关键词展开说明。教师在前面让学生填写的表格中增加了相应的任务栏(见表2),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艺术的变化怎样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自我与世界认知的变化?
学生创造性地借用了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半个多世纪以来迪士尼影片中的公主形象为主题,以时间为轴线,描述了不同时期公主形象的不同特征,提炼出公主的进化本质上反映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女性对自我的认识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思考,如何将说明文的文本与生活联结才能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关联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知识从课堂向生活拓展,构建出新的意义,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与发展。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强调教师不应代替学生思考,把知识直接展示给学 生,而是要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思维参与,通过师生共同梳理文章脉络、分析作者观点、思考文章主题与社会的关系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思考问题、合理质疑。教师还应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彭聃齡. 普通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魏孟勋. 中学英语课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 外语界, 1987(3): 38-41.
[4] 王蔷,钱小芳,周敏.英语教学中语篇研读的意义与方法[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 40-47+92.
[5] 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6(11): 11-16.
[6] 高春梅. 文本解读“三步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6(11): 72-77.
[7] 叶黎明.基于文本类型与功能区分的说明文教学新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6(35): 26-29.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