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2+2”实践模式探析

2021-01-10 11:25向坤
科教导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立德理想信念立德树人

向坤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不仅确定了我国教育总方向,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新形势下,高职师范院校要坚持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教育引导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研究重视理实结合,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充分考虑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主体的认识发展水平,构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2+2”实践模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职教育 理论信念 “2+2”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7.024

On the "2 + 2" Practice Mode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Maj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

XIANG Kun

(Hu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Yueyang, Hunan 414000)

Abstract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put forward "taking moral educ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further stress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adhere to "moral education",which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general direc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but also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for talent cultiv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igher vocational normal colleges should adher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and value guidance, focus on the central link of "moral education", educate and guid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to establish lofty ideals and belief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ully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and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main body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2 + 2" practice mode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and striv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basic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etical belief; "2 + 2" practice mode

1“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2+2”实践模式内涵及必要性

1.1立德树人概述

作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核心理念,强调以德育人、立德樹人,立德树人的结构是一种连接结构。[1]道德修养是育人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育人的价值追求和最终归宿。道德与教育是互为因果,互为补充的辩证统一。要正确理解道德教育的内涵,首先必须把道德教育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有研究认为,德性培养中的“德性”不仅包括道德和能力,还包括理想、信仰和价值观。它是一个人思想政治修养的综合体现,是人们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类人才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宽广的知识视野、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人才是美德的源泉,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道德突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原因,育人突出了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德才兼得、全面自由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概述

科学理想信念不是自发形成的,其建设需要外部环境的影响、加强社会实践、理论教育的指导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理想信念容易受到复杂多变的时代环境的影响,需要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理想信仰教育是一项涉及道德、政治、文化、历史等广泛领域的复杂教育活动。与单纯的知识教育不同,它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三观”,并自发地付诸行动。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理想信念教育起着“支柱”作用,这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第一要义。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之后,在《意见》的指导下,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由各部门落实,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

1.3“2+2”实践模式概述

突破传统“职业导向”“技能至上”教育培养模式,采用“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采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实践模式,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使学生接受并自觉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师教育的人文培养目标,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

1.4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4.1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紧迫需求

意识形态是思想的集合,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等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任何时代的统治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此,国家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指统治阶级能够有效地管理其统治范围内的各种意识形态,避免外来不良意识形态的渗入,保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确保其控制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向心力和引领能力。思想稳定决定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命运。[3]当前,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主席指出,宣传和思想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第一线,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掌握工作的“底线”是发展“红色和专业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也随之变化。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日益频繁的全球化时代环境下,高校应积极面对各种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安全因素,创新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方法上,要在思想上坚持自己的领导,在主要思想上保卫我们祖国的花朵,维护国家安全。

1.4.2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求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这个梦想曾经很遥远,但经过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艰苦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每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肩负着国家建设重任的下一代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只有树立坚定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才能为祖国的基础教育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克服这些障碍、挫折和挑战而形成最强大、最持久的精神力量就是理想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喻为精神上的“水”。[4]如果你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你就会患上“缺水”的疾病。因此,帮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建立崇高的理想和信仰,就可以实现自我价值,避免“缺水”,努力实现中国梦。

2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分析

2.1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效果不明显

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外化和评价,是检验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直接表现。通过对“报告”和“分析”的观察,可以发现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是很有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认知,可以很好的控制,他们将能够认识到“诚信”是生活的基础,更认同“爱国主义不需要一个理由,但需要理性”,“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相互理解,也可以看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个人和集体或个人与国家的关系。[5]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行为选择是与道德认知相违背的。这说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外化,“知行不同”的现象十分普遍。

2.2教育方式日趋多元化,但管理监督不到位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变化,部分高校也在积极开发和构建新的教育管理方式,但是缺乏网络课堂,课堂实践等新的教育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多样化发展难以满足。所以,要创建一个学生们乐于接受教育的平台。但由于在这些新平台缺乏专业的管理和监督,各种各样的好信息和坏消息在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进行传播,学生受好奇心和缺乏监督的影响,容易形成错误的观点和认知。此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预防能力、抵制能力有限,理想信念容易动摇。

2.3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空洞,学生的“获得感”不强

根据“教学-思想-行为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课程设置和教师水平都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做出了贡献。理想信念的教育不同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是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内容内化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是情感冲击和理性冲击的结合教育。然而,目前一些高校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模糊。这样既不能满足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需要,也不能激发学生自发内化知识的意识,更不能向学生传达時代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处于新时代的历史地位,培养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新一代人民”十分重要。报告强调,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新一代”应该是能够关注国家大事、紧跟国家潮流的年轻一代。因此,与时代发展脱节的课程内容将成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课题”的障碍。

3“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教育专业理想信念教育“2+2”实践模式

3.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的产物,其形成与个体社会化、心理认知发展和社会实践能力密切相关。加强小学教育专业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贯彻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主体的思想,按照小学教育专业的成长规律和才能规律,满足小学教育专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解决小学教育专业思想和认知上的困惑。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思想与实践的关系,使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2利用线上教学改变教师的角色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构建课程,将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参考资料(视频、网站、参考资料、PPT等)、进度计划按章节显示在课程网站上,方便学生提前学习。这样一来,老师就不会再重复在网络教室里记住的知识了。他们把精力和时间放在突破难点上,放在考试评价上,放在其他网络教学无法完成的教学任务上。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原始追求全面的教学内容,教师只能考虑多数类的教学进度和其他复杂和紧张,低效率的状态改变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关键和困难解决,评估和评价,隐性知识传授。这样一来,教师就不再是单纯的教育者,而是传授知识,解决学生疑问的人。

3.3线下课堂教学内容具有主体性,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

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将理论课的内容分成专题讲义,改变章节授课的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每次上课都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围绕主题,选择2-3个好的问题在课堂上讨论,如:理想与现实的比较?怎样正确爱国?和问题一起学习、讨论,学习效果会更好。把理想信念教育的话题引导成短剧,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地位。考試形式灵活,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优秀者可申请免试,最大限度保障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

3.4让理想信念教育进入在线“新”课堂

“要用新媒体新技术激发工作活力,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号召力。”在互联网时代,学习如何使用新媒体,关系到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观念和信念的影响。这就像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小学教育专业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新媒体在内容的传播和扩散上发挥作用。高校可以整合新媒体传播理想信念教育,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建立公众号,及时传播高质量、有影响力、能传递正面信息的信息。建立“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教育平台,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学生可以留下评论,表达个人意见,教师可以及时回应,引导、弘扬主流价值观。高校应坚持“自主使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安全管理”的原则,坚持自主、科学管理、网络服务和管理的原则,坚持以信息网络的特点和规则为基础,加强网络管理和监督,建立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3.5课外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提高学生的爱国心,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品格,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展馆的解说由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进行讲解,在学生之间架起了理想和信念的桥梁。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当地的高层职位所利用的资源、社区、街道、学校企单位等资源合作、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打工等,了解社会,高层职位的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高尚的思想人格的培养和正确的价值观、理想和信念的教育氛围,为社会服务。

3.6将校内德育建设融入课外学习中

劳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道德教育渗透到劳动过程中,是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最佳效果,这与陶行知先生“德性在于实践”的观点不谋而合。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融入劳动教育,无疑是培养下一代劳动者的重要途径。课外劳动实践应渗透到德育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独特的协同效应,并有意识地加以加强。发挥课外劳动实践的道德功能,加强空洞的说教和被动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在道德领域中体验独立活动,提高分析判断能力,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同时要加强教师的道德意识,注重德育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课外劳动实践的道德功能,将德育纳入课外劳动实践。

4结语

研究“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教育专业理想信念教育“2+2”实践模式,要依托高校、社会、家庭,充分发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积极作用,对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确保“协同工作”,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形成积极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加强研究,根据社会现状,提出更全面、更系统、更有效的路径。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2+2’实践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论立德树人视角下的中高职研学旅行[J].中高职校长,2019(2).

[2]孙丽丽.立德树人视域下中高职家校合作模式的构建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000(014):5-5.

[3]冯立新.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中高职教育中的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3):22-23.

[4]于亚玲.高职道德与法治实践视域下的人格教育[J].中高职校长, 2020,000(003):22-24.

[5]王沁怡,王之秋.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与策略[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7).

[6]高会洲.理想信念教育视域下新时代学生党员教育模式创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001):117-118.

猜你喜欢
立德理想信念立德树人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