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智
摘 要:教学评价是基于基础教学环境下,对教师教学行为价值进行判断的活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判断,包括课堂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有效的教学评价能提升教学质量,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本文笔者结合当前中小学教学评价实际情况,阐述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学评价的意义以及新时代下中小学教学评价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评价;策略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倡导全面发展。课堂有效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因素,而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主要措施。现如今,虽然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基层教育,然而在中小学中似乎对教学评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策略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这就好比《我要的是葫芦》那篇文章中的主人公一样,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即使为了实现目标投入了大量精力,也不会取得理想效果,甚至会和目标背道而驰。因此,作为中小学教学工作者,要重视起教学评价对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采取恰当方法进行评价,增进学生个人学习信心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一、新时代中小学教学评价的意义
严格来说,教学评价应该被列为中小学教学任务之一。一方面,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和成年人有所不同,中小学生喜欢被赞赏,而赞赏这种行为,也属于教学评价的范畴。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增进学生信心,从而在学习方面能有更大的突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中进行教学评价,也能鞭策教师审视自身教学行为、观察教学效果,对后期教学策略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教学评价也是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之一,因此,在中小学教学中进行教学评价,是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新时代中小学教学评价的有效策略
1.个别评价与全面评价相结合
个别评价和全面评价是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这两种评价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教师要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针对具体问题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我在课堂中经常会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会出现交头接耳、搞小动作等不良行为。基于这种现在,我并不会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点名批评,而是一边授课,一边慢慢走到学生面前,小声对其提醒,告诉他要专心听课,不许影响其他人。这样不仅起到了教学效果,也挽救了学生的自尊心。再比如,进行个别评价时,一旦发现问题,我会在课后将“问题”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单独交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学习情况和整体看法逐一告诉学生,进行一对一评价。这样不仅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无论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是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从微观角度来看,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学习结果和行为习惯进行多方面评价。而互相评价是其他人对单一個体的评价。自我评价能体现出自我认知,对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而相互评价更为全面,能更为立体的评价对方。
例如,在日常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学生个人学习情况、学习效果和自身素质等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评价,能反映出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对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将更加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了解更真实的自己,有错改之,无则加勉,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促进全面发展。
3.激励性评价与适度批评相结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同样,体现在教学评价中,更是如此。一味地进行激励评价,会让学生找不着自己的定位,从而心生骄傲,无论对学习方面,还是个人素养的提升方面,都百害而无一利。同样,一味地批评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激励性评价与适度批评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学评价张弛有度,更为灵活,从而发挥出教学评价真正的作用。
例如,部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在评价的过程中故意忽略学生缺点,放大学生优点,最后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甚至心生骄傲之心,一旦这种心理形成习惯,任何有关批评式的评价方式都会挫败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好似温室的花朵,不堪一击。因此,我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采取激励性和批评性融合的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问题展开评价,这样才是更有效的进行评价,值得中小学教师借鉴。
总而言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增进学生学习信心,提升教学质量。也能让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教学评价的开展,能让教师意识到自身教学情况,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中小学教学工作者,要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方式进行评价,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德芳 《课堂评价的问题、原理与取向》[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6.03
[2] 蔡旻君《课堂评价亟需信息技术的支持》[J]《中国电化教育》 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