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燕瑜
摘要: 在教育改革过程当中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合,让新时代的学生将传统文化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初中语文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学习当中进行不断的渗透,可以更好地帮助初中学生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我国通过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让教材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初中的语文教材于2017年将部编版作为统一教材,在新的语文教材中加入了更多的文言文课程。突出了我国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对传统文化的地位给予高度的肯定。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对学生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更加积极有效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学生培养文化素养、提升文化水平来说十分必要。传统文化经过了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汇聚了无数的智慧,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积极元素,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方向。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创新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理念
初中语文教学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创新,发展。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不仅仅是挑战也是机遇,应该抓住机会,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把渗透传统文化贯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利用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与初中语文教材中“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联系起来。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谈谈自己对于“孝道”的理解,再结合课文内容中哪一部分体现出了“孝道”。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课堂上对于“孝道”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寻找合适的渗透点,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持之以恒、仁义、留取丹心照汗青、见贤思齐”等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二)创建良好传统文化氛围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将课堂氛围营造的富有趣味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比如,利用文言文诵读,多人配合或者座位接力的形式。摆脱个人诵读的枯燥,增添一些诵读的趣味。接力的形式也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朗读时偷懒的现象,营造积极的、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也可以对多媒体音频设备实现充分的利用,增强课学生对堂氛围的感受。如果单纯地依靠语言通常很难描绘出文言文当中提到的美景、美好感情等。学生也无法对其实现深刻的领悟和心理认同。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利用视频、音乐结合文言文进行教学,来达到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文言文深刻含义和其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目的,更好的渗透传统文化。
(三)创立传统文化渗透于课文教学的新模式
1.渗透传统文化精神,为了传承和弘扬我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创新,保留并添加了大部分关于传统文化的文言文、古诗词等。将这些内容作为载体,实现对初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课堂渗透。比如在《过零丁洋》的教案设计时,教师可以将整首诗词所蕴含的情感精神作为切入点。讲解这首诗词的历史背景,体会文天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在这种氛围下进入诗词学习,让学生找出能够突出全诗主题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进行表述,谈谈诗人当时的心理活动,感受其视死如归的强烈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命感,达到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目标。
2.渗透传统文化习俗,文化习俗作为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形式具有强烈的趣味性。经过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发扬,成为了一种精神信仰。
将初中语文教学与文化习俗相结合,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了解文化习俗的同时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初中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选择积极正确的、适合课堂进行的文化习俗。教师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时间,还要对文化习俗的内容充分了解。最终将文化习俗完美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在保证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完成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例如,在《水调歌头》这首诗词的学习当中,首先,要让学生对作者苏轼有所了解,明确诗词的写作背景和环境。该作品是在苏轼被流放的期间所写,王安石与苏轼的政治观念有所差异,被流放与弟弟相距较远的地方做官,距今七年有余,十分想念弟弟,渴望与弟弟的团聚。教师根据时间点切入,中秋佳节有合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等文化习俗。苏轼孤身一身,流放千里之外,难免凄凉寂寞,更加苦闷。学生可以根据诗词内容勾勒出苏轼一人对月饮酒的画面,
感受诗人的无奈和悲凉,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的理解文章内容、含义,培养优秀的个人品质、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增强传统文化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师要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明确教学任务和自身角色,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有效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帮助新时代的学生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玉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21(28):92-93.
[2]何显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知识窗(教师版),2021(0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