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
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愈发认识到网络科技对于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做出了相应调整。初中信息技术是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体系进行塑造的主要课程,也是彰显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特色的窗口科目,历来都是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对象。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从“智慧课堂”的构建切入,围绕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构建高效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一题撰写此文并提出一些看法,以资诸位参阅、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
初中生还未经历完整的身心发育,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主要仍须依靠感性渠道来完成,对于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信息既缺少学习兴趣,也不具备足够能力,这是所有初中教育工作者都应尊重的客观事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课程体系中“科技范儿”最突出的科目,初中信息技术中存在着较大数量的专业名词和比较复杂的操作流程,这些对于初中生而言必然有着较大的难度,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缺乏必要学习兴趣的一大原因。智慧課堂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得以凭借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元的多媒体表现渠道,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行为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高。在笔者看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智慧课堂应主要从以下几点策略入手:
一、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借助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科技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并学好一门学科,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对于这门学科的强烈好奇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改变信息技术在初中生心目中“刻板、无聊”的既有印象,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一些展现信息科技最新成就及其应用模式的视频资料,并用多媒体设备或学生端计算机将这些资料播放给学生看,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环境实现信息的多元化展现,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了解信息科技的前沿动态以及它所创造出的神奇与奥妙,以此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手段。
比如对于“走进信息世界”这一起始单元的讲解,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电脑和统控软件,给学生播放下面这些内容神奇的视频:牧民不再每天栉风沐雨,只需要坐在家里动一动遥控器,就能控制头牛带领牛群吃草、回栏;北京的医生可以不用受舟车劳顿之苦,通过一台电脑就能为千里之外的患者进行手术;有“国手”之称的象棋大师与AI棋手对弈,使尽浑身解数却以“1:2”的成绩落败;等等。
2.通过对多元信息表现方式的利用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初中生之所以对信息技术学习提不起兴趣,关键就在于对课程中的很多概念无法形成生动而明确的认知,自然会对这门课程“敬谢不敏”。针对这样的问题,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信息展现方面所具有的直观化、多样化、形象化的优势条件,利用图片、视频等更具感官作用效力的形式来展现、解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体现出“互联网+”手段的多渠道信息展现优势,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这些概念形成快速、准确而通俗的认知,一方面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劲头。
例如在讲解关于“计算机病毒”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或者利用相关素材自行制作讲解视频,让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电脑系统等事物以拟人化的卡通形象出现在屏幕上,通过这些角色的自我介绍以及彼此间所发生的故事,让学生生动地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种类、破坏方式和防范方法。
3.利用生活场景营造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虽然还没有形成非常深厚的社会阅历,但是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圈子”,且对于存在于这个“圈子”内的人、事、物都怀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接触欲。基于对这一客观心理的认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应当根据课程知识、要求以及学生的普遍生活经历和趣味取向,借助“互联网+”平台强有力的信息兼容效力,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作为讲解知识概念和技能应用方向的场景,以此来引导学生体验利用所学知识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而实现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二次理解和深度吸收。此外,这种教学模式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间的密切联系,进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了解的欲望。
比如对于“数据统计与分析”这一课的讲解,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到的画面,如:班主任利用Excel软件录入本班期末考试的成绩并计算各科的平均分;爸爸在Excel表格中合并数据同类项,计算公司一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妈妈则用Excel制作家庭账簿,计算这个月一家的生活收入和开销;等等。
二、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梳理
1.借助电子思维导图完善对学生知识模块的梳理
初中信息技术的知识内容是比较丰富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对很多初中生的思维整合能力构成了不小的挑战,这就导致初中生很难通过传统的“读—背—用”的办法做到对各项知识点的有效记忆。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所提供的诸如演示文稿软件等多元手段以及多媒体展示设备或学生端计算机,带领学生打破课时的限制而将彼此之间具有先后关联关系的知识点串联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条,将链条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够做到对自己所学过的内容一目了然,从而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以便指导他们更好地去理解、应用。
例如在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可以以“软件应用”作为专题为学生在电子白板或共享画板上绘制一幅思维导图,根据“Word”“Excel”“Power point”等三大软件模块,将每个软件的知识点分别环绕在其周围,最后借助经典的例题为线索实现模块间的串联,进而在电子屏幕上形成一个“树状图”。这个过程借用了电子信息设备动态和快速成像的优势,能够让学生的观察更为清晰、直接。
2.借助信息动态演示完善对学生技能操作的梳理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虽然主要为一些初级应用技能和计算机基本知识,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相对复杂的操作流程教学;除此之外,一些重要知识概念的讲解也会包括对计算机内部数据流通过程方面的内容,而这些是很难在常规条件下通过肉眼观察和普通实验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的。针对这两项内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信息动态的方式演示对应知识技能的操作流程,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形成更为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清晰的认知,以此来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
比如对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或者利用网络素材和软件制作教学视频,并在电子白板或学生端计算机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数据流从上传端、网络、处理器到接收端的完整流通过程以及其中的数据形式变化方式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使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脉络变得更加清晰。
3.借助信息化手段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信息实验
对于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实验都是最良好的认知渠道,信息技术自然也不例外。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绝大多数初中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硬件方面并没有非常突出的条件,不足以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实验教学和练习活动。为弥补这一不足,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高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伪实景成像等方法,为学生构建出逼真的虚拟实验操作影像,甚至可以通过仿触设备让学生开展仿真信息技术实验,从而让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技能的应用获得更为真实、良好、深刻的体验。
例如同样是对“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这一课的讲解,教师可以从专业教育网络中下载3D教学视频,而后借助VR处理软件或全息投影设备,将数据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经历的虚拟场景以投影的方式呈现在教室中,并引导学生借助伪操软件或仿触设备对其中的各项元件、模拟数据块进行“操控”,观察数据的传输变化,以此来深化学生的课程认知。
三、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学情的进一步利用
1.完善学情搜集和存储条件
要想实现智慧课堂的高效硬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就必须以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第一要务。在开展这一项工作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同样可以借助便捷的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将学生的各项学情数据以手工录入或电子扫描等方式输入计算机中,利用软件系统根据不同的参照标准对数据进行快速整合,再借助大数据处理软件实现数据结果的多角度分析,同时还可随时以图表、数据组等形式转化数据的呈现方式,最后则可凭借“云”技术达成数据档案长效存储和便捷共享的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历次笔答考试中的卷子集中起来,用扫描仪将学生的卷面信息录入计算机,而后根据每道题的考查方向、難度和题型等标准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得出学生的短板分布,同时依靠大数据软件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应用习惯做高维分析,最后则将这些内容以折线统计图的方式标注出来并上传至“云”文档或家校群文件中。
2.完善分层教学理念的落实条件
在掌握了学生的学情信息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就要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对处于不同学习挡位的学生进行差别性教学。这种教学最为集中的表现便是对不同学生训练例题选择标准上的差别,而这恰恰是最能体现出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势的一面。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上一阶段所建立的学情电子档案,借助“互联网+”平台所能提供的大数据软件综合导入既有的题库分析系统中,而后通过预先遍设的程序进行数据统合,使系统能够自动根据统合结果筛选出各具针对性的题库,这些题库中的例题便是最适合对应挡位学生练习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大大降低分组命题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也提高了学生对预设例题难度的适应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和训练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从网上或本校既有的教学、训练题库中按照难度或题型等标准抽选出一部分例题,将例题作为电子题库导入大数据处理软件中;完成这一步后,教师可继续把软件处理端口对接到业已形成的电子学情档案,以学生的姓名为主要建库信息,通过系统的多维计算为每个学生筛选出最为合适的若干道例题,那么这些便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可靠素材。
总而言之,科技的发展是教育进步的结果,同时也必然对教育的进步带来巨大作用。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层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深度梳理以及对学生学情的进一步利用等角度,真正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习、应用的乐趣和价值,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更大的获得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使学生得以学好信息技术、用好信息技术、爱上信息技术,从而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信息技术学习和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乌兰.“互联网+”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04):56-58
[2]朱梦涛.“互联网+”时代的智慧课堂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