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内在联系让计算“有滋有味”

2021-01-10 05:01张凤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4期
关键词:乘数小数点计算方法

张凤玲

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小学计算教学要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算法与算理更好地融合;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让计算“有滋有味”。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沟通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笔者发现,对于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但是在探索算理的过程中学生总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另外,在计算教学中,总是以练为主,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课堂死气沉沉,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计算教学只能围绕计算方法及学生的错误点进行枯燥的反复操练吗?在反复操练下,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又提高了多少?除了让学生学会计算外,还应该实现哪些能力的发展呢?带着这些思考与困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包装》一课时,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教学实例展示

【片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母亲节就要到了。你看,大家都在给妈妈准备礼物,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从图中,我知道了……

生2:我的问题是,买包装纸需要多少钱?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包裝)

【设计意图】通过给妈妈买母亲节礼物,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情境中找到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关问题,从而进行解决。

【片段二】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问题一:买包装纸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谁来说说?(2.6×0.8)

1.先估一估,怎样估更合理?

2.算一算(先让学生独立计算2.6×0.8,然后进行交流)

生1:先看成26×8,再把结果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生2:先把2.6扩大到10倍看作26,再把0.8扩大10到倍看作8,26×8的结果再缩小到1100。

生3:直接算26×8,看乘数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是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啊,也各有各的道理。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第一步计算26×8,第二步点上小数点。

师:第一步容易我们学过了,第二步点小数点是新知识。这个小数点究竟应该怎样点?为什么这样点呢?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生:数一数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师:非常好,这就是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但是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呢?在同学们的这些方法中有没有能够解释这个问题的?

生:刚才的方法2就是啊,我记住2.6是一位小数,然后把2.6扩大到10倍变成26,0.8是一位小数,再把0.8变成8。乘数一共有两位小数,我们扩大了100倍,那么结果208就要缩小到原来的1100,也就是两位小数。

师:看来,我们用小数位数的方法还是很有道理的,而且这些道理都蕴含在同学们的方法之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估一估,通过对估算方法合理性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探索、交流2.6×0.8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将小数乘法转化成了整数乘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片段三】问题二:买彩带需要多少元?

1.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算法。(2.4×0.85)

提问:2.4×0.85的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呢?

生:因为积的末尾是“0”可以省略不写。

2.小结列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要把两个乘数的末位对齐。

(2)积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

二、教学过程反思

(一)抓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转化

这是一节计算课,因为整数的乘法学生已经很熟练,所以笔者运用带有启发性的谈话方式,让学生思考新知识能不能转化为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并列出算式后自己尝试去进行小数乘法计算,然后和同桌交流想法。这样的安排,不仅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促使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从学生的反馈来看,笔者给学生搭建的新旧知识的桥梁很“牢固”,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让数学学习变得容易又有趣。

(二)抓住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计算课的教学既要教算理又要教算法,只有做到算法与算理有效融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在这节课中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比如,在处理第二个环节即计算2.6×0.8时,学生给出了3种方法:方法1:先看成26×8,再把结果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方法2:先把2.6扩大到10倍看成26,再把0.8扩大到10倍看成8,最后把26×8的结果缩小1100;方法3:先算26×8,然后根据积的小数位数是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来点小数点。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找出这3种方法的共同点,其实第一步都是先计算26×8,这是旧知识,第二步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才是关键。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发现其实方法2就是方法3背后的道理,原来这些方法之间都是相通的、有联系的。

三、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

在第一单元小数加减法学习中,我们一直强调小数点要对齐,所以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有的学生竖式计算时出现小数点对齐的现象。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利用这个课堂生成,笔者先展示学生“小数点对齐”和“末位对齐”这两种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比较。经过思考和讨论,学生总结出“在小数乘法的竖式书写中要将末位对齐,而不用去考虑小数点是否对齐”。

这样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再通过讨论,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探讨出“末位对齐”的计算方法,与老师枯燥乏味的讲解相比,效果要好得多。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对算理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算法,为后面的计算教学做好铺垫。

四、创设生活情境,让计算不再枯燥

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了“母亲节给妈妈买礼物,计算买包装纸需要多少钱?”“买彩带需要多少钱?”等问题,还设计了“森林医生”“口算比赛”“闯关”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这些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就是要避免计算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让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和经验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素养,提升应用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整节课中,不仅有前面网课的铺垫,还有课堂上一个个问题串,都在引领学生不断地探索、思考和理解。看到孩子们脸上由原来的迷茫到后面的恍然大悟,笔者心里的喜悦无以言表。谁说计算课就是枯燥乏味的,除了计算还是计算。其实计算课也可以上得“有滋有味”——给学生留下真正值得回味的、充满思维价值的“数学味”。

参考文献:

[1]李国龙.谈如何进行小数乘法教学[J].学周刊,2012(29):176.

[2]汪晓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小学生(中旬刊),2021(2):53.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乘数小数点计算方法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一组等式,两个规律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计算方法的探讨
第二重要极限的几种计算方法
寻找突破角巧解算式谜
秦朝已有九九乘数表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
超级小数点
小数点流行病
小数点,快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