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试题情境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研究

2021-01-08 09:06:36江巧清
高考·中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

江巧清

摘 要:试题情境化是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产物,其要求考试的试题不仅要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同时还要涵盖重点的教学知识点。如何高效落实试题情境化这一政策呢?首先,教师要了解试题情境化的构成,一方面教师在命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从而保证试题可以最大限度地与学生的生活更为接近,学生的代入感会更加强烈;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为学生架构主观的试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试题情境化中更加灵活地学习和丰富知识。本文主要是探讨新高考试题情境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研究。

关键词:新高考试题情境化;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和研究

试题情境化要保证试题的质量,不能为了情境化而降低试题本身的价值与意义。教师要注意情境化试题的结构,一定要严谨合理,不能生搬硬凑,这样学生在阅读和解答试题的时候会存在疑惑,不利于学生对试题的理解。同时,教师要保证情境化试题的品质,要针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命题,让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针对新高考试题情境化,教师也需要做出对应的改变,笔者通过三个大方面来进行探讨,具体表现如下:

一、新高考试题的变化

在新高考出台以前,我国教育就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的确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偏离了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更避开了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单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拿到高分,只重视学习,不重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并且教学中主要针对的是好学生,对于差生置之不理。在教学内容上,也是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在这种局势的影响下,考试内容大都是比较偏重学科知识,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的内容。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脱离了实际,忽视了实践,因此自身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也不能健康成长。

基于这种影响下,新高考政策出台,针对试题做出了改善。例如:一些基础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读图能力,注意图例,区别一些知识的利用。在立意时也会大胆而不失稳健,提高难度的同时,也会让学生有着较好的区分度,凸显课标的要求,从课本出发但不局限在教材中。一些中等題,需要保证文章或者是图片的新颖性,让学生结合基础知识不断地去创新和思考。试题中也要灵巧设问,在题目中多设置一些容易出现误区的地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也会存在一些试题,需要学生反传统地去思考,逆向思维去探讨。例如:在语文试题中,会利用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让学生写和生活相关的议论文,探讨一些生活方式对现阶段环境的影响,不再是局限在让学生针对一句话或者是一种现象而做出探讨研究;也会在阅读题中设置一些表格或者是加入一些图像来强化学生的判读、分析、处理能力和自身的细心程度。这些试题的变化都是结合先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该种问题下,学生能力受限而产生的,新高考将视线聚集在学生身上,真正对教育做出了实际的改革。

二、新高考对高中语文的要求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和课本为主,不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长时间处在该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很多非智力因素都会受到大大小小的约束。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本上的知识点讲述得比较多,很少去拓展知识。高中阶段,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故步自封,这并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能力的提升都没有什么好处。基于这种影响下,新高考政策出台,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做出了诸多要求。

例如:语文课程本着通过文章的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结合文章来掌握学习道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于生活中的现象,也会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是该门学科的独特之处。语文学科同时也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其中文章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作者切实感受到的,或者是见到听到的。由于新高考对于语文课程的要求,在内容上需要更为新鲜更为全面,在考试中题型涉及的也都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授课过程中,就需要教师采取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加入更多新鲜的内容。同时在语文学习中,不能够忘记核心素养的渗透,像新时期所提倡的时代精神、社会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等,都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一定的涉及,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同时,针对试题的设计以及知识点涉及的范围变化,这都要求语文课堂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教学的侧重点和教学的方式,都要进行一定的改变。

三、基于新高考试题情境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情境化试题需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试题作为载体,这些试题可以指导学生去参加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具体任务,让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完成试题。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情况与教学实际,使学生通过不同程度地参与实践,从而完成情境化试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笔者从四个方面来针对线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探讨,具体表现如下:

(一)积累经典语料,提升个人学科情境认知水平

我国的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是源远流长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渗透进经典文化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认真贯彻新高考对高中语文要求的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涉及经典语料的内容大多是在古诗、古词、古文当中,想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强化学生对文化的了解,继承我国传承优秀文化,那么就需要在课堂中注重古诗文的讲述,更需要在一些文章中去向学生重点讲述核心精神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授《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一篇文章时,文章中涉及的工匠精神,就值得教师为学生进行讲述,并且让学生去学习这种精神,培养这种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利用设计新颖的教学课件,先通过一些图片的展示,询问学生对此有什么感触,邀请几位学生进行回答,以此来丰富课堂流程,加强学生课堂参与感。后续开展系统的教学,利用文章中提到的相关内容,来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文章中提到:“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借此来让学生知道工匠精神人皆有之,只是看每个人是否将其落到实处。借助本篇文章的理解,让学生积累一些经典语料,如文章中提到的“匠,木工也。”用这样的语料来警策自己,要具备一定的工匠精神。语文教学中,辅助学生去积累经典语料,促进学生理解新时代的精神,认真灌输传统文化或者是新时代精神的理念。

(二)微格教学,强化教师知识储备

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的确可以保证课堂的高效性,也能够切实贯彻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效率,加强学生的管理。像微格教学是以往教师所没有使用过,更有甚者都没有听到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设置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新时期新高考的影响下,每一位教师都是“新教师”,都需要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新鲜的教学体验感。

例如:在教授《短歌行》这一篇文章时,教师采取微格教学,首先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加入自己的微型课堂,其次针对自己准备好的教案来开展一个短时的教学课堂。那么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随机抽取一些学生来回答自己准备好的问题,看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整个过程需要教师录制视频。最后在结束后,让学生对这个课堂做出一定的评价。学生会说:这样的课堂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少,局限在课本上,没有拓展知识。也会针对性地指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采取更为活跃的模式,多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教师通过视频的展现和学生的评价,能够对自己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完善自身的教学,强化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再只是讲解课本知识。在后续正式的课堂上,教师完善全面的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非常好的课堂体验,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将新高考理念贯彻进去。

(三)课堂评价,增加学生个人语文情境体验

前文课堂评价也有一定的涉及,对于教师教学课堂来说,综合多方面的评价,能够使教师的课堂更加完善,课堂涉及的知识点会比较多比较全面。同时其他教师对于新教师的评价,能够让新教师有着一定的心理准备,不会有太多问题出现。学生在进行课堂评价的同时,可以对其他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与理解,当然,教师在设置试题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可以充分融入试题当中,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情境体验,让学生可以把自己完全地带入试题情境中去。

例如:在教授《故都的秋》这一篇文章时,结合以上所讲述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完成之后,询问学生对于课堂的评价。一些学生会说,教师讲得太快了,没有给学生时間去消化,自己还没有吃透,教师就开始了下一轮知识的讲述,导致最后自己跟不上,还有一些学生会说,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能够让自己去思考去创新,非常喜欢这样的模式。学生的评价有好有坏,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继续保持好的,将不好的及时改掉。为了让学生进行更好的评价与深入思考,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情境化任务,比如:让学生随机写出一篇关于秋天的小作文,形式不限,这样学生可以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秋天最深的景色印象写出来,呈现在自己的作品中。让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带入对方所创造的情境中,从而可以有着不一样的多角度体验。

(四)参与社会生活情境

高中语文试题情境化的要求之一,便是试题中要涉及相关的社会生活场景,从而让学生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从更多的方面和角度去了解社会。在高中阶段,学生本来就处于一个信息较为闭塞的状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试题情境化,把一些社会生活现象与试题结合,从而让学生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属性。试题情境化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答题的过程中更加清楚和深刻地了解这个社会,通过试题中丰富的社会生活场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能够完善自己的世界观,更高效地展开后续学习。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教育行业,我国颁布的政策逐渐完善。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强化学生对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而且还要求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多种方面都有所涉及,完善自我。当然了,新高考政策主要是针对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学模式的转变,还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课堂的积极参与等,都有了相关的言论。我们也从经验中知道,这些思维上的转变是必需的。目前新高考采取的题型越来越开放化,越来越现代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的转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启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微[J].文学教育(上),2019(6):80.

[2]顾之川.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J].中国考试,2018(10):48-52.

[3]李倩,吴欣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三个转变[J].中小学管理,2017(9):8-10.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
论“读写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天津教育(2023年5期)2023-03-14 08:01:12
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探索
天津教育(2023年5期)2023-03-14 07:58:34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青年心理(2021年28期)2021-05-23 13:21:00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50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3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3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8期)2014-02-28 2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