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

2021-01-08 06:27闫宝琴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措施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

闫宝琴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成本控制工作,能够有效节约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实现良性循环。但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管理观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才综合素质不高等。因此,论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现状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以期对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水平的提升有所助益。

【Abstract】Carrying out cost control work i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can effectively save the cost and expenditure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promote the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to realize a virtuous circle.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actual situat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cost control i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cluding backward management concept,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low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anagement talents and so on.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cost control status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so as to help improve the level of cost control i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有效措施

【Keywords】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cost control; effec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2-0043-03

1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加大成本管控力度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也是各个单位开展其他工作的关键环节。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因此,应根据目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建立完善的管控体系,确保各个单位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减少资源的随意浪费,更好地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良性发展。

2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概述

一般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成本管理,而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环节相对薄弱,但是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等外部因素的转变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对于单位运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管理也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就应该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领导作用,由管理层推动,更好地落实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并且动员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成本管理过程,改进以往的管理模式,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促使成本管理活动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主要是非物质产品,也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种服务,所以很多领导人员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并不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因此,这导致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较高,一些项目支出对成本的考虑程度不高,由于管理人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懈怠情绪,导致整体的成本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进行成本管理,没有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很难正确评判各个部门的业绩,而节约开支、提升管理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为进一步减轻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压力,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做好开源节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问题

3.1 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现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机构费用和政府购买服务成本管理时,仍然存在成本控制观念落后的情况,其主要表現为管理范围相对较狭窄、选择的方式不够科学、对基本费用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等。在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业务运行的费用管理,而忽视了对基本费用的管控,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业务开展过程的监管,并没有对运行职能设计以及行业调查等阶段的基本费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在空间范围上也比较注重其内部价值链的基本费用,对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费用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短期效应,而忽视了中长期发展所需基本费用的监督管理。

3.2 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就应该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功能,单位的成本管理模式也应该逐渐向企业的管理方式靠拢。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将企业的经营性活动和公益性活动混为一谈,最终导致成本核算失误,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大成本核算的难度。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进行成本管理既要“算小账”,又要“算大账”,不仅要加强细节的管理,更应该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最大价值,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例如,在部分人工费用支出时,极易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在核算成本时并不能够对其进行精准的计算。另外,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严格按照成本支出范围,成本项目的划分较为随意,资本性支出通过折旧费用化,或者将福利性支出计入成本,最终导致成本核算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3.3 成本控制人才的综合素质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成本管理人才水平不够高,一些工作人员其本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完善,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相关工作处理不到位。另外,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积极学习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很难顺利推荐。由于其自身的知识结构比较落后,没有与时代快速发展的脚步相一致,也很难满足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实际需求。此外,由于部分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认真执行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并不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成本管理的难度,甚至极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面临财务风险。

3.4 成本预算管理不到位

为切实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设置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管理目标,这也是保证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而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是根据年度数据来编制预算方案,在编制过程中使用这种方式的前提是物价的稳定性,一旦物价出现了较大的变动,那么成本预算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大学习力度,掌握先进的预算知识和预算管理方式并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部分工作人员对于成本预算数据没有全面的了解,只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编制预算方案,工作人员对预算方案的内容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预算的成本支出与实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很难真正发挥预算的实际价值,也会进一步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

4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措施

4.1 转变成本控制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先转变以往的管理理念,对于基础资金进行管理时,也应该摆脱以往单一的管理方式,将价值创造和基本费用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进行基本费用的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尽量减少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的成本支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最终达成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目标。因此,相关人员应认识到开展基本费用管理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费用目标设定、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费用质量管理等。费用管理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总体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发展。所以,针对基本费用进行管控应结合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调整管理模式,确保基本费用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水平。

4.2 完善成本控制制度

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对自身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確保成本管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高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其重要性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清晰的分析,树立大数据理念,在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对自身的成本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等重要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结合本单位目前的发展特点以及经营管理的实际状况,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大数据信息平台,对其具体的应用流程进行明确的说明,切实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真正实现预期的管控目标。

4.3 加强成本预算管理

首先,成本预算期。在这一阶段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成本进行严格的测算,进行成本预算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工资福利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对于业务执行的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资金调配、增员减员等人力问题进行预算;第二,商品和服务支出,这一部分主要是指业务在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最大成本输出,在编制预算时需要列出明细,将耗材的正确消耗量以及备用量进行有机结合。其次,成本控制期。在这一阶段,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成本和执行状况进行定期核查,并且给出科学合理的管控意见,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调整项目的执行状况,主要包含耗材控制、行政管理以及人员调配等,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发现浪费等行为,一定要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尽量降低对行政事业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最后,成本结算期。仔细检查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以及结算成本之间的差异。如果差异过大就需要检查项目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浪费或者质量问题;如果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小,可以根据本单位的财务制度对相关管控人员进行一定的奖惩。进行成本结算时,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总结,不仅是对成本进行结算,还应该不断地总结本次工作过程中的经验,为后续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4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成本管理时,需要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大部分的资金来源都是国家财政拨款,而单位工作人员的薪资福利都来源于国家的财政供应,这也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性不够高,很容易出现效率过低或者机构臃肿、人员冗余的现象。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成本管理时,需要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也是保证成本管理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到精兵简政,培养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切实提高个体的工作能力,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单位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思想不端正、工作不够积极的员工实行奖惩,重点提拔优秀职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尽量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同时,应该对各种复杂的审批流程进行简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对于多余的部门和多余的机构需要尽量精简,对于工作人员进行优化整合实行一人多岗制,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成本管控的成效。

4.5 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大对成本管控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在大数据背景下确保所有的成本管控人员都能够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与时代快速发展的脚步接轨,掌握更多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操控技能。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成效的考核,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制度的内容,确保成本管理人员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确保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为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成本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为常用的是在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基础上,由成本管理人员自主安排时间到专业的机构进行学习,使其掌握更多的先进知识,学习财会专业的内容。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安排成本管理人员进行学习,通常是组织专业的知识讲座,聘请专家对于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进行讲解,在培训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确保能够以更好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技能,投身实际工作。无论选择哪一种培训方式,都应该保证成本管理人员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达到成本管控培训的目的,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4.6 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单位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消耗,杜绝浪费现象。在不同的行业中,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行业的实际特点,制定符合本行业特点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成本管理和员工的绩效考核进行挂钩,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本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从根本上提高成本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时,需要对经费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估,针对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防止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節约成本之余,需要充分调动管理热情,对于个别能够回收利用的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可以向其他的先进单位积极学习和借鉴经验,或者借鉴国外的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真正实现其最大价值,确保能够做到物尽其用,节约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5 结语

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转变以往的管理理念,加大创新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采取更加有效的管控方式,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运行状况,从根本上提高成本控制水平,更好地维护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通过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能够更加精准地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以及履责成本进行有效的管控,及时向外界公布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防止出现资金随意浪费的现象,确保能够更加高效地使用各种资金,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的利用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立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20(10):100+102.

【2】张扬.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对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0(5):132-133.

【3】袁兴爱.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之我见[J].纳税,2020,14(4):240.

【4】刘杰.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纳税,2019,13(36):231-232.

【5】沈凡舒.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经济管理文摘,2019(20):183-184.

猜你喜欢
有效措施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