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蕾
摘 要:“群文教学”概念自提出以来,一直备受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与认可。经历长时间的发展,目前群文阅读教学逐渐趋于成熟,有效改进了语文教学中知识碎片化、低效率等教学问题。但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结合读写融合教学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本文以文本选择、围绕议题写作训练、课内外阅读衔接以及个性化评价等方面提供一些经验,希望基于读写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群文阅读 读写结合 课堂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08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重点,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积淀语言,提高语文文学素养。当前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已经逐渐地渗透并运用在高中语文课堂当中。群文阅读,是由一个议题或一篇文章等为切入点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由点及面,由一篇带动多篇进行学习,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并且運用结构化原理对多文本的信息进行整合,能够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解结构,有助于学生分层次地了解并学习课本内容。
一、目前群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现状
在目前教学当中,群文阅读已经近乎成熟,但是在开展读写结合中仍存在部分问题。读写结合作为长期以来较为常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目前传统教学的教学实践当中,其教学方式还是以模仿单篇文本为主,虽然这种方式能够节省一部分教学时间,但是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单篇阅读进行读写结合教学,会使学生进入写作误区,单篇阅读教学模式是以范文进行规范模仿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觉得写作就是把文字信息或关键的内容填写到固化模板当中,这使得学生的思维固化并且与写作的初衷相背离,使得写作的形式大于了内容,只流于表面而失去了写作的核心。并且单篇的读写结合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心理都不相同,如果使用单篇阅读进行读写结合使学生失去个性化思考,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定性从而失去写作活力以及动力,极深地影响了学生的全方面个性化发展。
二、群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的优势
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首先,阅读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阅读教学当中学生能够积累优美的词、句、段落,丰富写作素材。而这是传统单篇阅读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篇带动多篇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多篇的认知,并且群文阅读教学中,同一个议题教师可以延伸多篇文章,能够让学生见识更多的文章类型,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生能够从中掌握不同的文体表达手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并且群文阅读能够加强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中,单一固化的教学模板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个性化写作思路都有不利影响,单一的阅读让学生难以放开思想,写作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也不利于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而群文阅读能够极大地改善这种情况,群文阅读能够由点及面地帮助学生增强发散思维,不同的阅读内容能够满足众多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自行选择写作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写作兴趣与能力。
三、群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施方法
1.制定议题,拓展学生写作层面
议题对群文阅读来说至关重要。群文阅读的首要环节就是确定议题,因为议题始终贯穿着群文阅读,所以在群文阅读中开展读写结合首先需要从议题进行开始。在当下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来进行议题的开展,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师需要确切了解学生现有知识以及生活经验,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展开有针对性的议题。同时还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从学生的心理动机、心理需求出发开展读写结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第一单元中《沁园春·雪》《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等众多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开展教学。这一单元围绕的中心都是围绕青春进行创作的,有青春时期的经历和吟唱,或是青春时期的情感以及感悟等一系列的青春题材课文。虽然其中拥有诗歌、小说等不同文体类型的文章,但是教师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同一类议题,例如:“什么是青春”“青春的价值是什么”等,通过议题让学生模仿写作,如此进行议题的确立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还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进行创作思考。
2.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在传统教学模式——单篇阅读当中,单一的文章阅读不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其中的意义,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单独的篇幅并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不利于学生全面分析能力地发展。而群文阅读避免了此种现象的发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课文对比阅读,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度地了解,并且能够通过语言特征以及文体形式、文章内涵等一系列相通而又不同的体系进行对比辨识,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解读研究。以文本框架为界限,让学生在框架内展开创新性的解读。而且在解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散思维,这对于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以及深度探索课文兴趣的提升有所帮助。例如,在开展“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三课中,这三篇文言文的写作方式,基本都是通过人物事件来进行人物形象描述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三人的任务与责任来进行设计问题。如“荆轲”“烛之武”“刘邦”,他们所承担的是什么样的责任与任务?他们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解读出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并以此提高学生对课文侧重点地了解,帮助学生挖掘课文内容的深层含义,并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以此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效率。
3.课内外衔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阅读教学主要还是以课本为基础重心,训练学生词语、句子、段落合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以什么为中心、通过哪种方式进行描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传达了哪种精神,如此才能阅读理解一篇文章。但是,仅根据课本教学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需要延伸到课堂以外,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机会。当然,课外自主阅读也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与指引,在加强课外阅读的同时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以及学习进度,再通过合适的议题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只有选择合适的书籍,明确读书对象才能够达到提升群文阅读的最终目的。
例如,《红烛》是一篇抒情现代诗,诗人运用了众多重叠词汇与回环句式,将自身情感完整的表达了出来,其中的比喻手法令人赞叹,并暗喻了自身的理想与希望。在教师讲解之后可以基于《红烛》艺术特色,向学生推荐类似于这种现代诗的作品,如《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一系列抒情诗歌,这些诗歌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知识积累、扩大想象空间,学生在学习这一系列的诗歌后,其现代诗歌阅读水平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群文阅读是语文变革的一种新型教育手段,主旨在于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是推进现实改革的一种方法。在群文阅读中开展读写结合对于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它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扩大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还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泽元、袁伶逸《群文阅读的内涵、精髓与核心价值》,《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第11期。
[2] 潘庆玉《群文阅读:由链接而群聚,因触类而旁通》,《语文建设》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