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1-01-08 04:28赵丹赵国强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古诗词阅读教学素养

赵丹 赵国强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基础教育课程具有人文特色,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实生活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学生信心,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05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们对中文阅读不感兴趣

受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低,缺少相关的阅读习惯,阅读积累少。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讲解,学生很难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由于缺少词汇积累,学生往往无法通过学习写作来组织自己的语言,使写作成为枯燥的日常记录。

2.学校和教师对语文阅读重视不够

一些语文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准确的认识,不能真正理解阅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理解文章,然后开始解释,这种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获得有效的语文阅读实践,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系统的理解,因此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错误的语文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一些教育观念仍然僵化,教育内容局限于教材,教学方法不明确,不灵活,所以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些教师往往把阅读能力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甚少。在教学中,教师只是把知识点教给学生,而没有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对阅读和学习不感兴趣。

二、传统文化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促进道德建设和育人

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自我培养,而学校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虽然不高,但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促进道德建设,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尤其是语文课程具有浓厚的人文特色和巨大的德育优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新时代的基本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文化对人类文明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语文学科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言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记忆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现行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小学共收录诗歌和古文120余篇,同时,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和主题形式也多种多样,涵盖了中国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在表达方式上,中国小学教科书广泛使用各种形式,如故事、童谣等,这些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应以教材文本为基础,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优秀文化,发挥语文学科文化传承的功能。

3.培养学生的中心素养

中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是中心素养的核心和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中心素养涵盖了许多内容和要素,其中的文化理解和传承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只有深入渗透传统文化,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语文主题的核心素养要求,通过渗透和融合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4.促进中国传统文化

近年来,党中央和全社会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只有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整体活力。在全球一体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思潮,学生们很容易被坏思想腐蚀,因为他们缺少辨别的能力,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培养和觀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方法

1.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更活泼、更好奇,当学生对某事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去尝试理解它,因此,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时,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课文的背景故事,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通过讲解京剧的内容,我们可以先将相关的京剧表演视频播放给学生,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通过讲解爱国文章,可以向学生讲解爱国故事,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小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尤其是讲解一些枯燥的知识点时,很难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有趣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提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效果。

2.加强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课堂阅读并不能涵盖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有必要为学生拓展一些课外阅读内容。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打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文章,此外,课外阅读将涉及更传统的文化,并能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内容,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对古诗有更深的理解,汉语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一些课外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诗词阅读量。再例如,将书法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

3.确定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念。小学生年纪小、不成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切实提高思想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意识,同时,语文教师还需要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目标,丰富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和素质,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语文教师还应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以开放的学习理念和视野设计语文课堂的学习内容,这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文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翻译和解读古诗经典,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因为古诗词通常是用文言文写的,所以大多数学生觉得很难理解。教师对古诗词的翻译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与古代前人的思想距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从现代社会的角度解读古诗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采取“古为今用”的原则,可以提高学生探索和理解汉语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芬《探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散文百家》2021年第2期。

[2] 刘菊梅《探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学周刊》2021年第29期。

[3] 汪春霞《探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考试周刊》2018年第92期。

[4] 唐波《探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魅力中国》2019年第13期。

[5] 陆伟丽《奏响清晨第一音——以中年级为例浅谈小学语文晨读的有效性》,《学苑教育》2021年第30期。

[6] 董妍倩《寻觅传统文化,提高课堂效率——浅析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阅读教学素养
踏青古诗词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古诗词中的新年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