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路径探究

2021-01-08 04:28马红映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效率课文

摘 要:阅读作为一项基本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帮助作用,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设计阅读主题,丰富阅读形式,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和经验,打开学生的语文思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高效课堂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07

通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本文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展开讨论,分析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有效路径。

一、结合生活实际推动高效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在较为熟悉的环境中开展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學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好习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认知,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在开展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时,也要联系教材内容,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思考,体会到阅读文本中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荒岛余生》这篇文章为例,主要描写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展示了鲁滨逊在逆境中没有丧失生活的希望,积极鼓励和安慰自己,并在荒岛中积极寻找可以支撑生命的各种物质,体现了鲁冰逊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执着的人生信念。教师在带领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后,大部分学生仅仅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并没有领悟到课文蕴含的深层次价值观。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阅读的质量,教师此时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如果你们流落到了荒岛上,会怎么做?”学生会被教师的提问吸引,展开积极的讨论,不少学生的反应十分强烈,认为荒岛上没有吃的、没有朋友,自己很难生存下来,孤独和绝望伴随着自己,让自己感到无助和恐惧;还有学生认为,鲁滨逊在荒岛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坚强的意志,但是这段经历太过痛苦,他并不想体验。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鲁冰逊刚刚流落到荒岛时,与他们刚刚所表达的情感和心理特征是一致的,那是一种痛苦、孤单、沮丧、无助的复杂情绪。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可以深入理解鲁滨逊的心理变化,并从鲁滨逊的人生经历中获取积的经验,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展开课堂阅读教学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阅读中去,体会阅读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感情,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显著提升,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帮助学生化解阅读中的困难,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范进中举》主要描写了范进这个人物在得知中举前后的一系列活动,通过鲜明的对比讽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展示了封建社会背景下小人物的不幸。由于这篇课文的文本较长,有很多时代用语,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也不能充分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文章进行缩写,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文学习上,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够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对范进这个角色产生更深入的了解,领会范进在中举前后心态的变化。教师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使阅读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情感氛围

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从而创造良好和谐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阅读文本进行归纳和总结,明确阅读文本中的情感类型,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出适宜进行文本阅读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浓厚的氛围中体会文本传递的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刺激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积极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质量的目的,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和情感经验。

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孟郊的《游子吟》导入课程,让学生们阅读这首诗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从诗中获得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向学生们讲述一个母亲的故事:这个母亲年纪轻轻便失去了丈夫,虽然她没有读过书,但是却用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读上书,后来孩子去了美国留学,母亲在生活极为窘迫的情况下,仍然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读书需求,帮助孩子实现梦想。这个母亲是谁呢?她就是我国著名思想家胡适的母亲,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母亲的故事,感受母爱。教师在进行故事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音频,从而打造出更为感人的情感环境,让学生自然而然沉浸到文本的阅读过程之中,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到作者对于母亲的珍惜与眷恋。随后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抛出讨论主题:母亲为我所做的奉献,让学生们自由的讨论,分享自己的母亲和与母亲有关的故事。在动人的音乐下,许多学生沉浸在回忆之中,想起母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由此产生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母亲的动人事迹,在这种情感共鸣之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再次阅读文本,从文本中体会母亲的艰辛与伟大,让学生们更加珍视母亲,学会感恩,珍惜母亲所给予的一切。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对生命有了准确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了阅读的技巧和效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四、利用思维导图展开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是现代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本的行文结构,并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挑选合适的阅读思路,对文本中所描绘的时间、人物、事件进行基础了解,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更加专注地听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标注文本内容的主干,随后可以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支线进行补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清晰地标注出文本内容的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

例如《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描写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和建造过程,展示了中国石拱桥坚固的特点,对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赞扬,对创造这一座座奇迹之桥的劳动人民进行了赞美。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进一步梳理文本的说明顺序,从而更好地抓住文本的描写方式,找出不同桥梁之间的异同。教师在带领学生一起画思维导图时,可以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卢沟桥的特点和赵州桥的特点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让学生在主干中补充细节。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情感体验环境,并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孟阳《关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分析》,《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年第5期。

[2] 王松《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探寻》,《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年第7期。

[3] 范继萍《做回快乐的自己——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6期。

(马红映,1971年生,女,云南剑川人,大学本科,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效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