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竹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创新发展。对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习惯是当前教学的关键,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开展适宜学生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提问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04
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会直接影响到自身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不仅如此,阅读能力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直接的关联性。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在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阶段,应当充分掌握关键内容,阅读教学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小学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适当引导学生学会预读阅读材料,从而对材料当中的信息内容进行提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通过对优秀的文章进行阅读,可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应当积极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学生理解知识、接受知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展听、读、说、写这些教育训练,都需要学生具备稳定的阅读能力。因此,阅读能力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容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个时期也是培育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好时期。在这个阶段,为学生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当中更轻松、愉快地吸收新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延伸逻辑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拓展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科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学方式,对阅读教学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结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来看,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教学方式单一,大部分教师依然在运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目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后阅读作业的时候,只是要求学生自主课前预习全文或者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无法起到真正的作用。而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有些教师在教学前没有充分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会选择统一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缺少明显的针对性,阅读教学的开展不符合实际的需求,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阅读
在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才可以使学生重拾对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可以积极融入阅读当中,为自己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经验以及素材。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完善以及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善于运用适宜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在有效引导过程当中使学生对阅读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讲解《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文章中的大老虎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尋找问题的答案,并且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思考与分析,在学生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在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之后,再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这篇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最后教师总结文中的矛盾在于教师与扮演哥哥的小朋友在表演上的不同意见,小朋友认为扮演老虎要会“豁虎跳”,教师却认为不一定,结果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演出的这场戏最终失败了。文末作者没有直接道出演出失败的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同学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通过问题设计来探究文章内容,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积累丰富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自身的写作经验更加丰富。
2.激发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普遍的状态就是比较贪玩。因此让学生“玩中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采取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在教学中采取“趣味性”教学模式,以小游戏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能够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究与思考。
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导课的时候,出示一张毛主席的画像,并为学生介绍,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领导,他的一生都在领导中国的革命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教育学生永远记住那些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也不要忘记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的人。让学生深层次了解语文知识,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3.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好小学语文阅读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小学时期的学生年纪尚小,阅读理解能力较弱,传统阅读教学方式是教师阅读原文教材后,对文章进行分析及讲解,学生要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十分不利,使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充分发挥,无法独立思考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主要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主,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一定的限制,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一点,以教材知识为中心,适当对阅读内容进行延伸,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积极实施开放式阅读教学,融入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并在阅读中不断累积知识。
举例来说,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课环节为学生介绍: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像个大花园。课本上称它是“美丽的小兴安岭”。你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打开书,看第九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以及富饶,从而激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阅读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教师就应当在传统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彰显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媛媛《落实提问策略,提升阅读能力——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江西教育》2021年第30期。
[2] 林玉华《巧妙运用提问策略,指导学生深度阅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读写算》2021年第25期。
[3] 陆李楠《玩的开心 学的轻松——浅谈小学语文趣味阅读教学策略》,《格言(校园版)》2021年第24期。
[4] 陈洁安《“问”出来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以小学语文四年级课外阅读指导为例》,《求知导刊》2021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