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超,刘锦科,杨 斐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2)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应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近年来,各职业院校不断强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逐步壮大,专业素养和水平持续提升,培训培养方式逐渐完善,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有些院校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不足等问题。本文从思政课师资“五力”素质提升、教师党支部引领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新三支队伍”等方面提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新举措,以满足“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按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标准,职业院校使学生获得职业(职业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等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思政教育是重要一环。
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研究职责,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建设中,思政课教师队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思想引领示范作用。“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2]。职业院校如果要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技能型人才,需要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教育部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3]。2020年,在山东省推进“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数量不达标”问题整改落实工作中,对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情况进行了通报。截至2020年10月,山东省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5 811名,整体师生比为1:404,其中,152所高校中仅有47所完全达标(师生比>1:350),39所高校基本达标(师生比>1:400),24所高校差距较小(师生比>1:500),38所高校差距较大(师生比<1:500)。38所差距较大的高校中,职业院校占比超过了60%。
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主要承担大学生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法规、形势与政策等相关知识的传授,对其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部分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结构不合理,部分院校思政课教师未得到及时补充,造成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年龄出现断层;部分思政课教师不具备相应专业背景,专业知识结构和政治理论功底存在“先天不足”。
3.1.1 思政课教师“五力”评价标准
构建教师5种胜任力模型,具体归纳为项目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思想引导能力和学习实践能力5个维度。对能力素质进行分类,形成分级分类的15个胜任力因子:调研评估、项目规划、资源开发;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文化素养、语言水平;政治水平、文化引领、教书育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科研创新。
根据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对照专业技术岗位序列,开展岗位能力评级,将教师“五力”等级划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3个级别。
3.1.2 思政课教师“五力”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项目开发能力。以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为抓手,组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群),完善线上线下课程体系,开发完善以教材、课件、案例、题库为载体的职业教育思政课程项目,进一步激发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开发动力,树立其在创新领域的信心和品牌。
2)提升教师教学实施能力。主动转变思政课教师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主动改进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生学”转变为“教学生学会”,进而转变为“教学生会学”。通过“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研讨、观察和实践。
3)提升教师语言应用能力。强化思政课教师语言应用培训,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将教师语言应用能力作为“五力”评价的重要指标,持续推动优秀教学人才的培养和提升。
4)提升教师思想引导能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师德考评,对学术不端、师德失范的行为一票否决。
5)提升教师学习实践能力。鼓励和引导思政课教师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开展思政课教研教改,切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好网络学习平台,做好思政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打造思想政治云学习品牌课堂。
通过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广泛运用优秀支部书记工作方法,发挥思政课教师业务带头作用,坚定教师政治信仰,引领带动职业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
3.2.1 把握“立德树人”任务使命
建立教师党支部,引领思政课教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任务使命,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促使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同时,发挥思政课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工匠论坛、党建讲座和高端论坛,同先进典型和专家学习交流,以文化建设带动思想政治建设[4]。
3.2.2 落实“三全育人”责任要求
将教师党支部书记作为“双带头人”,把“三全育人”的要求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环节,落实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党的建设作为落实政治引领、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
3.2.3 政治建设与教学工作相融并进
教师党支部书记是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在做好政治建设的同时,围绕学校教学、科研攻关、思想政治教育等主要工作领域开展项目化研究,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研究工作的融合。
3.3.1 配强高水平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
将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需求纳入年度教师招聘计划,重点保障实施。在保证招聘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社会人才引进等方式,提高新引进专职思政课教师素质水平,逐步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完善年龄、专业等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一只高水平思政课教师基本队伍。
3.3.2 柔性引进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
通过柔性引进方式组建项目团队,校外思政理论专家、党政领导干部、时代楷模和劳动模范兼职讲授思政课,带动思政专业发展。由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辅导员骨干作为校内兼职教师,参与思政课教学,并根据实际需要将能够胜任思政课教学的校内党员骨干、辅导员转为思政课教师。
3.3.3 高质量发展思政专业人才队伍
聚焦思政专业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培养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优秀人才。开展思政课教学骨干培训和思政专业青年人才培育,推行“导师带徒”机制,发挥老教师“头雁”作用。加大对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党员发展力度,引导思政课教师坚定政治信仰,筑牢理想信念,切实加快思政专业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从思政课教师“五力”素质提升、教师党支部引领队伍建设、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等方面,不断探索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新途径,坚持以党建引领队伍建设、以人才培养带动教师素质提升,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