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培育策略探究

2021-01-07 12:08刘志娥
考试周刊 2021年95期
关键词:生命观念培育策略高中生物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策略也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生命观念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物来说尤为重要,长远来说,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对学校和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策略。注重生命概念的理解,设置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不断探究,结合生物科学史,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渗透,以期培育学生的生命观念。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观念;培育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也随之变化,課程改革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中生物的课程宗旨,这一内容的提出使得现如今高中生物课程发生了标志性的变革。然而,核心素养的培育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逐渐养成的。生命观念是四个核心素养当中最为重要的,在整个教学点过程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子。培育生物科学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满足了新课标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需求,更为学生未来胜任个人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基础。在现在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对于生命观念的理解并没有足够透彻,尚存在需要进步的空间,对于生命观念的应用也并不足以让学生充分理解的程度,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并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生命观念的概念进行阐述,并总结了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培育策略。

一、 生命观念的内涵

生命概念并非本身就存在的,而是从生物学概念中延伸而来,其包含的范围往往又超过生物学。新课标对于生命观念的概念有明确的界定,指对观察到的有关生命的现象、特性或相互关系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方法。生命观念不是课本中的某个知识点,也不是某个生物学现象,而是在对生物事实足够清楚和了解的基础上归纳出定义,在经过提炼和升华,逐渐融入人的意识、思想中,体现在对待世界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生命观念也并非仅仅停留在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层面,它拥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以及物质与能量观。

(一)结构与功能观

结构与功能观是生命观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类群,是指在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了解的基础上形成二者关系的观点。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讲,组成生命系统中的每一种化合物都是相互依存的,然后不同的化合物形成不同的物质。不同的生物和物质有不同的结构,但相同物质的结构必定是相同的。生物学中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多种结构和特定外部条件的协同作用,一个结构的运作通常需要其他结构的协助。每个生物和生物结构的存在都有特定的原理和功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但功能对结构也有着反向作用,环境的改变通常会促使生物的功能随之改变,这时不能与环境改变相适应的部分结构也会随之改变。如教材中所描写的桦尺蛾,环境的改变致使其从黑色型到浅色型的变化,这也说明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是进化的自然结果。

(二)进化与适应观

生物学家认为,生物只有不断进化和发展,才能经得起激烈的竞争。生物体如果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自身改变,那么它就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使用工具的技能十分重要,人类就是因为能够使用工具而延续到了今天,通过使用工具大脑得到进化,能够使人类生命得到存续,不断发展至今。在课堂上,老师同样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进化和适应的意思。只有在理解进化和适应的基础上,才能更加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各种生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学生就可以用“适者生存”的理念来指导他们的行为,从而促进他们的长期成长。

(三)稳态与平衡观

生命系统一直处于一个稳定和平衡的状态,整个世界也是处于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之中,内部的绝对运动维持了外部的稳定。比如人体,一直都处于代谢之中,血流、心跳、呼吸都是动态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动态,人体才能保持稳定的生存。在生物科学史上,能体现“稳态与平衡”概念的例子很多,如调节人体的血糖平衡和人体的稳态。教师在解释稳态和生物科学历史的时候,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概念,逐渐理解生命的本质。

(四)物质与能量观

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任何物质都时刻处于变化和运动之中。物质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即使在生物中也有非生物成分的存在。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能量的支持,能量的消耗可以解释多种现象。教师在生物课堂上适时的向学生传输物质和能量的概念,这有助于学生建立辩证思维,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生物和生活的认知。

二、 生命观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生命观念的国外研究现状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生命观念的理解十分重要,需要生物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核心素养概括为个人在复杂情况下顺利生活的条件,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反映特定环境中知识、态度和能力的交互系统。美国生物医学相关杂志将“生命科学”分为四个维度:分子到生物、生态系统、遗传学和生物进化。在其关于教育发展中的核心素养的报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个人过上理想生活和实现良好社会功能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就是核心素养最贴切的描述。

(二)生命观念的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当中,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也有许多的科学家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形成了很多观点。苏科庚观察了很多生物学具体现象,经过总结,提炼出了对于生命观念的理解,他认为课堂对于生命观念的培育十分重要,是落实生命观念的第一阵地。作为生物学教师,要将知识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归纳,围绕着生命观念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更加了解生命观念。娄蓝英认为,生命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抽象且难懂,需要学生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具体的生命事实进行培育,所以在学习中要善于借助具体的数据和示例来理解,让抽象的知识立体起来。张敬峰认为,可以通过构建生物模型、学会组织科学实验、研究科学历程、进行课程资源挖掘、结合其他学科课本内容等几种方式来增强对于生命观念的理解。

三、 培育生命观念的策略

(一)生物学概念的学习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概念性知识,这些概念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非常重要,概念能够对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是生命观念培育和发展的基础。要学习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首先要理解概念,然后运用概念去解释和说明生物现象,不断深入学习,其中核心概念的学习对于生命观念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如在必修2“染色体的变异”这一节,“染色体的结构的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次位概念,在教学中利用彩色长条磁铁演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从而导致其上面的基因的变化,再结合图片实例,让学生从遗传角度理解遗传物质的变化导致生命特征的变化,即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产生新的表现型,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引导学生树立生物的“进化与适应观”。

(二)通过生活情境,不断探究

在没有背景的情境中获得的知识通常是无效的和不切实际的。事实上,生物学科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不仅可以辅助学生对于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理解,形成生命的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运用生物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中,探究精神十分重要,科研的路途是十分枯燥的,只有不断培养探究精神,才能够有动力去学习,在探究中培育自己的生命观念。如在学习“免疫调节”一节时,设计与当下新冠疫情相关的情境,如果你体内感染了新冠病毒,那么你身体里的哪些器官、哪些细胞、哪些物质在与病毒搏斗呢?带着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的三道防线。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身体内部各个器官、系统的神圣职责,而且只有身体内部各个部位协调配合,才能使内环境保持稳定,才有较强的抵抗力,逐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

(三)巧用素材,形成生命观念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谈到“一切认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说明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重要特点。选取有效的教学素材可以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到抽象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选择有趣的材料,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生命观念的形成。如在分析“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课本有一个模拟试验来帮助学生理解,但笔者认为这个实验有点抽象,并不是很容易理解。在模拟实验之后,如果再展示草履虫的伸缩泡和变形虫的伪足的动画,突出伸缩泡和伪足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那么对于相对表面积大小决定物质运输效率的大小,学生会有更深的理解。然后再用图片展示双小核草履虫的2个细胞核,一个用来控制营养代谢,一个用来控制生殖过程,强调单个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有限。通过直观动画素材和图片素材,引起学生思考的同时,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也会慢慢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结构和功能观”。

(四)利用科学史实,培育生命观念

生物科学史是科学家对于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课本中有大量科学史的记录。科学史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熟悉生命观念、加深对于各种生命概念的理解,也能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概念的由来。教师要学会利用书本中的史学资源辅助学生的学习。如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节,给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从海尔蒙特实验到卡尔文实验一一介绍,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认识植物这种特殊的生命现象,明白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最后形成“物质和能量观”。

(五)在生活实际中提升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的最高层次是将结构和功能的概念与生物进化的概念相协调,可以有力破除虚假的消息和不实的言论。为了提升生命观念,适时地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反映出生物知识的生物现象,我们可以就这些现象开展进一步的探索,丰富教学形式,补充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理解生命现象,同时培育自己的人生观。例如,教师在教授“生物进化”相关内容时,可以提前设置一些相关问题来引导启发学生投入生命观念的学习中,教师给学生时间来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完成后让学生总结,并在课堂上表达想法,老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指導。当老师介绍进化和适应的概念时,他们可以更快地理解它,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反映进化和适应概念的其他现象,思考如何用进化概念指导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概念。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出,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学生的发展也逐渐更加的全面和多元化。对于学生生命观念的培育,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要做好知识的传播角色,用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引导学生投入课堂的学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用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引导学生投入课堂的学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定时进行验收,可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生命观念的渗透,对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大有裨益,有助于学生培养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娄蓝英.高中生物学科中生命观念的内涵及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8:43-44.

[2]张敬峰.高中生物课堂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J].文理导航,2020(8):70-71.

[3]陈宏.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培育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8,34(11):69-70.

作者简介:

刘志娥,福建省泉州市,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生命观念培育策略高中生物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对比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初探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
浅析表观遗传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德才铸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