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福建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2021-01-05 09:13李小航
今日财富 2021年35期
关键词:业态福建省跨境

李小航

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的形成对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紧密结合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实际运作情况,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创新,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在研究中,从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入手,结合新时期福建高校的实际情况,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分析,旨在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能适应新时代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发展要求。

在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全球贸易活动交流愈加频繁的社会浪潮下,福建省在发展外贸经济的过程中,全面加强对跨境电商的重视,并且建设了多个自由贸易区,有意识地推动省内外贸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发展动力,将电商作为主要的发展特色,探索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的形成,提高贸易活动的综合发展效能。在此情况下,福建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结合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的形成,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创新,使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能与人才的需求实现有效的对接,为跨境电商贸易经济发展服务,从而全面加快福建省跨境电商贸易的综合发展进程。

一、福建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的发展

受到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浪潮的影响,福建省在经济建设中表现出对电子商务的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建设了自由贸易区,在贸易活动中能实现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有机融合,探索“互联网+传统制造业”的全新发展模式,极大带动了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有效推动了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此情况下,电商经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经济加快全球化建设步伐,带来了巨大的创业浪潮,也对跨境电商人才表现出较强的需求。从2018年开始,福建省厦门、福州、漳州、莆田、泉州、龙岩六个城市分别构建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福建省商务厅也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工作部署,按照省电子商务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共同推动跨境电商实现协调创新发展。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福建省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就达到了25.53亿元,同比增长89.21%,2020年传统外贸出口出现大幅度回落的情

况,但是跨境电商却呈现出逆势增长态势,仅仅在1-5月份跨境电商1210保税、9610零售进出口就已经超过了33.68亿元,同比增长近4.9倍,全部实现净增长,这为福建省发展外贸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甚至可以说福建省跨境电商作为对外贸易的新业态,已经成为促进福建省外经贸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受此影响,随着跨境电商呈现出快速爆发式发展,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极大的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人才缺口达到80%以上,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跨境电商人才,成为引领行业发展和推动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对跨境电商人才素质的要求

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的出现对福建省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在学校教育中能对人才素质要求进行明确,正确定位跨境电商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才能真正引领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使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争取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结合CompetencyModel(能力素质模型)对福建省发展跨境电商过程中人才素质要求进行分析,发现福建省发展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的过程中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如下:

(一)核心能力

跨境电商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与跨境电商贸易活动存在紧密的联系,一般涉及到客户导向能力、精诚合作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积极进取能力等,也与人才的个人品质存在一定的关系,要求人才能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正直诚信的价值理念,可以在跨境电商贸易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通用能力

跨境电商贸易领域人才应该具备的通用能力具体指跨境电商相关岗位工作人才都应该具备的相关能力,基本上从口才能力、审美能力、创意思维、逻辑思维等角度得到体现。对福建省发展跨境电商贸易过程中对人才通用能力的要求进行分析,发现一般要求人才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通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口才,能按照不同的语言环境参与到沟通交际中,可以结合交际对象的需求使用网络、电话等载体借助文字、图片和语言等不同的方式与对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人才应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能对跨境电商领域相关事物提出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和意见,能结合跨境电商相关工作要素对信息进行提炼和筛选,从而有效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果,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能严谨、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秉承爱岗敬业的价值观主动对工作岗位服务工作进行创新,具备较强的创业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能高质量地完成跨境电商相关岗位工作具体任务。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通用能力中要求跨境电商人才具备政策敏感度,能结合福建省不同地区优势产业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的变化对工作进行调整,确保跨境电商贸易活动中能发挥不同区域的优势,提高发展效能。

(三)专业能力

跨境电商贸易的发展对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认为跨境电商贸易从业者要想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个人外贸素质、电子商务技能、营销能力、电商运营能力、物流处理能力和订单处理能力。具体可以细化为以下方面的内容:

其一,跨境电商贸易专业知识。即要求人才能掌握国际电子商务环境分析能力,可以对各国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相关知识作出初步的判断,能了解电子商务平台的基本运作原理,可以对平台的运作规则进行系统的判断。能熟练应用电子商务相关的外语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和推广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实际参与电子商务工作的过程中对跨境电商运营流程进行分析,整合数据资源,提出个性化的看法。

其二,跨境电商专业技能。即跨境电商贸易发展过程中,要求人才能熟练掌握各大电商平台的操作要点和操作技巧,能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可以熟练掌握跨境电商英语沟通和交流能力,能基于不同跨境电商服务领域使用英语完成本职工作;同时要求人才掌握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策划和推广方面的工作能力,能结合电商贸易工作的具体需求做好营销策划和产品推广工作。此外还要求人才具备跨境电商贸易活动中的清关和通关能力,熟练掌握国际物流操作技巧和订单处理技巧,能简单支持网站的运维等。

在发展跨境电商贸易活动的过程中,只有人才具备这些方面的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真正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促进中国特色跨境电商服务和管理体系的构建,确保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能促进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新时期福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措施

新时期福建省在全面推动跨境电商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跨境电商人才供给效果,在福建省高校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就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创新,构建新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彰显全新培养模式的价值,促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全面优化开展。下面就针对福建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措施进行细化的探究:

(一)开发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针对性

福建省在全面促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优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促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能与福建省人才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结合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下,保障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优化创新开展的目标。一般来说,结合福建省跨境电商贸易活动的基本情况,新时期可以重点对以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建设和开发:

1.校企共建模式

按照福建省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发展背景下对跨境电商人才能力素质模型的要求,福建省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引入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开发校企深度共建体系,引入校外师资力量和学校教育资源共同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确保能对跨境电商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施合理化的培养。同时,要紧密围绕跨境电商岗位工作的现实需求,将学生核心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本位的引领作用,重点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互联网思维、创新创业精神等加以培养,使所培养的跨境电商贸易人才能适应福建省跨境电商贸易活动的需求,可以有效助力福建省跨境电商贸易活动实现蓬勃发展的目标。

2.专业群共建模式

目前福建省在推进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专业群建设作为切入点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创新,使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福建省跨境电商经济建设的现实需求,能为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例如福建省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在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就对专业群共建模式作出了相应的探索,其联合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经贸、物流管理、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对专业进行统筹安排和相互融合,发挥不同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优势,形成专业群人才培养优势互补的效应,构建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生态圈,在专业群构建的基础上不断对跨境电商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完善,有效促进产学研基地的全面开发,在校企创新合作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有意识的对福建省学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进行全面创新,从而

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确保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能为福建省跨境电商贸易发展助力,带动跨境电商贸易的蓬勃发展,从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跨境电商贸易的发展帮助福建省在开发电子商务贸易活动的过程中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福建省在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跨境电商经济贸易活动的发展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福建省高校要在企业的支持下,有意识地探索实践实训基地教育模式的建设和开发,对校内现有跨境电商贸易人才培養工作的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有意识地构建跨境电商综合实训活动中心,确保能按照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求,对实训课程和实践实训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设计和规划,确保可以对学生的理论、实践融合能力实施相应的培养。与此同时,福建省高校可以将跨境电商的培养作为基本的导向,促进校外实践基地的构建,在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下为学生提供参与实习实训的场所,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岗位工作经验加以培养,从而提高学校育人效果,保障所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毕业后能为跨境电商企业服务,促进跨境电商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

(二)创新学校教育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

福建省高校在推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意识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发和构建,并且为了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发展成效,还要注意从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贯彻落实的角度对学校教育体系进行创新,借助多方面的改革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条件,切实提高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实现高质量、科学化发展的目标,能支持福建省跨境电商贸易活动的系统建设和发展。

1.多学科联合办学,多方向培养跨境电商人才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中,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是较为复杂的对外贸易过程,其中会涉及到不同的环节,如物流环节、营销环节、电子支付环节、网络技术环节和订单处理环节等,需要不同类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支撑各环节工作的开展。因此在福建省高校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的基础上,为了能显著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实现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的高效化对接,可以考虑分不同专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进行设置和规划,确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向,并有意识地引入联合办学机制,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全面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

如可以重点针对跨境电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促进跨境电商相关专业与市场营销相关专业办学工作的有机联合,在多专业教学体系整合和创新的基础上,对人才的跨境电商营销能力进行培养,确保能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系统推进搭建良好的空间,循序渐进地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确保能对新时代福建省跨境电商贸易活动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组织规划提供有效的支撑,加快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发展的总体进程。

2.培养双师型队伍,形成高素质师资保障

在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构建对各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能基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需求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才能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指导。

例如福建省高校在推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与企业构建课程与项目开发的专业体系,促进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实践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对学校教师实施企业跨境电商岗位实践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实践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确保他们可以高质量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将跨境电商岗位实践经验与行业最新技术研究成果向学生分享,辅助学生对跨境电商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企业师傅兼职教师队伍,邀请企业师傅对学生实施专业实践教育,重点分享跨境电商实践经验和岗位工作技巧,辅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下对跨境电商实践知识进行系统的探究,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得到充分系统发挥。

结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经济活动的蓬勃发展以及我国对外交流的逐渐频繁,跨境电商贸易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获得了蓬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跨境贸易领域影响力较为明显的新贸易业态。在此情况下,新时期为了促进我国跨境电商实现更好的发展,在发展实践中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还应该结合福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创新,从而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使学校人才培养能满足跨境电商贸易发展的现实诉求,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全面提升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业态福建省跨境
平台经济下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面向地方新业态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福建省陈建洪名校长工作室掠影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东南风福建省青年油画展作品选登
大健康业态:购物中心的下一个风口
从业态特性看全球激光拼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