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贝丽
乡镇经济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占据相当高的地位,因此必须要做好乡镇经济的规划工作。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现状,结合大量调查总结出眼下阻碍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几个可能性因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改进对策,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发,以推动国家总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乡镇经济发展现状
乡镇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实现乡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拓宽国民经济规模、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乡镇经济的实质价值甚至远远高于单一式的经济增长,这也间接反映了大力发展乡镇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自从国家步入到经济新常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很多乡镇出现了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加之为了满足公共事业的建设要求,地方政府面临的资金压力也因此而进一步加重。与此同时,民间投资逐渐开始萎缩,多种因素的加持下乡镇经济的发展愈发不畅。
此外,当前乡镇经济发展还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即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明显,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乡镇地区拥有的资源优势也不尽相同,而这就导致了我国东部乡镇和西部乡镇在经济发展步调上大相径庭。如历史背景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等,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使得东部乡镇和西部乡镇之间的经济差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东部乡镇和西部乡镇的人民在思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东部乡镇更侧重于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地盘”的经济建设。而对于西部乡镇的人民来说,他们往往更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愿意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喜欢去大城市谋出路。而根据这一思路来分析,东西部乡镇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要优化当地人民脑子里的观念,以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不断提升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乡镇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不佳
在乡镇经济发展中,采取科学的经济管理手段协调好各领域的发展,对于强化乡镇的资源支撑和物质保障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由此推动乡镇各个产业的均衡发展。但事实上,当前我国各乡镇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普遍不好,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到了乡镇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首先,目前乡镇经济管理工作过于随意化,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实际工作缺乏科学的引导,实践期间经常出现盲目提升产业利润的现象。再者,与城市相对比,乡镇地区无论是资源还是经济实力,都明显落后一头,但想要实现乡镇经济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保证物质资源的丰富是先决条件,显然当下的形势为乡镇新兴产业的持续进步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再加上缺乏良好的筹资渠道,进一步加重了乡镇地区的经济压力,这是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活跃性普遍较低
长期以来,民营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该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由此也可得知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经济产业建设,尤其重视通过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乡镇的经济发展,但通过调查分析可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即乡镇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和活跃性
较低,导致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迟迟上不去。根据实际调查发现,相较于西部地区来说,我国东部地区乡镇的经济水平更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东部地区更重视发展民营经济,也正是这种高度活跃的发展状态带动了当地经济水平的稳步上升。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讲,想要促進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重视发展民营经济,通过合理规划民营产业经营管理模式为乡镇及人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经济发展未体现乡镇特色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讲,结合乡镇特色打造更独特鲜明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能逐步提升乡镇的经济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乡镇的文化底蕴,为乡镇带来更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发展渠道。例如: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大力发展旅游业,由此带动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就眼下的形势来看,即便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但仍旧缺少对乡镇特色的开发,当然不排除乡镇本身缺少特色化的基础资源,但更多的情况是未将经济发展与乡镇特色结合起来,没能做到和新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如此一来,非但浪费了乡镇本身所具有的特色资源、特色产业,也使得乡镇的经济发展脚步变得十分缓慢,因为未来的工作中要注重乡镇特色与乡镇经济的融合。
(四)农业发展缺少高质量人才的支持
对于大部分乡镇地区来说,发展经济的途径都是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为主,而此时广大农民的思想和素质水平就决定了后续农业生产所获得的收益。处于新经济形势下,我国高度重视以科技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传统人工生产环节已经逐渐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同时很多新农业产品的研发也被纳入到了农业发展策略当中。但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认可和掌握这种新型的生产模式,这种现象使得农业发展速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继而阻碍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持续上升。另外,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很多农民选择到周边城市务工,致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也是限制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再加上缺少技术型人才的支持,很多新的科研成果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转化、推广和使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业发展的质量,不利于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深入。
(五)生态环境保持与维护工作未得到重视
我国的生态环境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必将直接影响到乡镇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这一点来说,如今大部分乡镇的生态环境都有待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维护。由于乡镇政府的不重视,至今仍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卫生管理规范和相关惩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乡镇中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这种现象听之任之。长此以往,越堆越多的垃圾不仅影响到了乡镇整体的卫生情况,也逐渐引发了很多生态问题,如水域污染、空气质量降低等。尤其是当下乡镇中的工厂,由于工业生产涉及到大量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一些废水、废气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便直接被排放,这将对乡镇生态环境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甚至危及乡镇居民的身体健康。
三、新时期下促进乡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做好乡镇经济管理工作
想要切实做好乡镇经济管理工作,应重点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运行保障机制。根据大量的实践案例证明,乡镇经济管理工作仅依靠单一的经济调节是万不可行的,该需要借助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及手段予以规范,使经济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和各项举措得到有效落实,由此加快乡镇产业转型,带领当地居民走上致富之路;二是强化资金和资源支持。乡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依赖于一定的物质保障,若缺少资金和资源支持,那么乡镇地区的产业运营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乡镇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不断开辟全新的资源渠道,获取周边小微企业的资金扶持,由此促进乡镇新兴产业的建设;三是建设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作为实施乡镇经济管理工作的主体,其本身的素质水平对整体的工作成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想要确保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良好,应注重专业管理团队的建设。在这方面,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灵活的思路和科学的发展观念,也要积极引导居民转变以往对于乡镇经济发展的狭隘认知,为乡镇地区的产业建设树立正确的方向。同时也要不斷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现代化手段辅以财务预算、财政管理等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乡镇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注重发展民营经济产业
民营企业在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规划和发展。为了壮大乡镇民营企业的规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发展民营经济的行列当中,地方政府应尽快实行用地保障、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的一系列扶持措施,由此快速培育起一个又一个民营企业,为乡镇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乡镇经济结构的优化,从而不断提升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保障。另外,民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要将重点放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除了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也必须树立起品牌意识,基于国家经济和科技的政策指引,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应通过完善售后服务、提升产品质量,获取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逐渐形成独特的品牌,从而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更好的资源,促进乡镇人均收入水平的稳步上升。
(三)构建乡镇经济发展特色
所谓区域特色经济,指的是借助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期间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化的改良和创新,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出一切可用资源的价值,由此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如利用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通过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不仅能为乡镇带来大量的直接效益,也为宣传和营销乡镇的农业产品、科技成果等提供了更好的渠道,从而帮助乡镇逐步打开市场,实现多个产业的共同发展。为了进一步增强乡镇特色经济产业的影响力,可通过打造大众品牌、成立直营店的方式来拓宽消费者群体。一方面能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毕竟随着国民生活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愿意到品牌直营店去购买自己心仪的产品。总而言之,乡镇在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打造特色品牌,循序渐进稳定乡镇整体的经济发展体系,从而真正达到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态势。
(四)加强农业工作队伍建设
农业是推动乡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产业,想要通过农业生产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对各项生产活动展开科学的组织规划,这就要求农民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另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下,机械化生产的模式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而想要让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得到充分利用,农民的思想要得到及时转变,并学会如何正确操作这些新兴的农业生产工具。因此,乡镇政府应做好相关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将广播站、宣传栏等传统方式与如今的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向广大农民普及以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重要性,引导农民快速完成思想上的转变,由此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再者,为改善如今农业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在积极落实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基础上,还应通过完善乡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青壮年劳动力归乡,同时吸收本地大学生、支边支教等优秀青年人才,投入到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创新等活动当中,从而提高乡镇农业的发展动力,为乡镇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落实乡镇生态保护工作
加快生态保护工作的全面落实,能强化乡镇经济发展的长期保障,同时也为当地人民营造一个更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达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这项工作中,应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理念在乡镇农业生产活动中的落实,对此当地的农业监管部门要尽快制定出完善的评测标准,并为企业和广大农民提供一定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从而使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得以顺利高效的实施,逐步改善乡镇生态环境,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在此期间,应加大农业示范园、农村龙头产业的建设和支持力度,其目的在于让广大农民深刻地意识到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发展生态农业所能为自身、为乡镇带来的长期效益。另外,乡镇地区应针对生态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奖惩措施,严厉打击引发持续性污染的工厂和企业,并且也要对每家每户的垃圾处理情况做出规范。针对违规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情况,应按照具体要求给予相关企业或个人一定的行政处罚和批评教育,避免类似问题再度发生,由此强化乡镇经济转型的根本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乡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认真分析当下我国乡镇经济特征,以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困境,据此研究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本文提出从提高乡镇经济管理水平、关注民营企业发展、构建区域特色经济、加强农业工作队伍建设、落实乡镇生态保护工作这几个方面入手,消除乡镇经济发展阻力,科学指导乡镇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