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自和
摘要: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缺乏一套较为完整教学体系,在应试教育理念下,很多学校及教师并不重视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学工作停留在形式上,而学生更是将体育学习作为逃避课业压力的主要方式。这种体育教学工作不科学、不合理的安排忽视了学生体育学习的本质。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才是其开展学习工作的基础,尤其对于正处于生理成长时期的高中生而言。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停滞不前,甚至有倒退的趋势,在当前环境下,“阳光体育”教学理念油然而生。为此,本文基于“阳光体育”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相关策略进行探究,并给予几点对策。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中体育;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近几年以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增强,很多问题只需要动一动手指就能够解决,进而导致更多的孩子自身身体素质越来越差,青少年阶段其肥胖症的发病率一路飙升。这也引起了国家相关教育部门的关注。高中阶段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越来越差,自身性格秉性越来越差,自身综合素养能力同样一届不如一届。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自身教学手段单一落后,课堂学习氛围枯燥乏味,难以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足够的热情,进而导致体育课程教学效率的下降。为此,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自身应当不断反省,在备课阶段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结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學生,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模式,借助分层式教学手段开展焦旭而获得,并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同时更要强化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热情,进而增强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一、创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
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结合多元化视角对教学工作进行优化和调整,创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在根本上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增强高中生身体素质水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切实利用“阳光体育”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转变以往的教学形式,思考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落实“阳光体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开展教学活动,掌握体育学科教学规律及特点,完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强化体育意识,夯实专业能力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往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时常需要针对高考的内容开展学习活动,为此很多学生对体育学科重视程度不足,为此导致高中体育教学工作形式化极为严重。为此,在这一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师应当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水平,确保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自身优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进行“排球”项目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在教授击球的技巧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练习,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得以自主进行探索,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其对排球体育活动产生学习的热情,并为学生明确活动技巧,使其掌握知识内容。首先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热身运动,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并利用亲身或者邀请其他同学的方式为学生做好示范性工作,然后要求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观察动作要领,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生掌握击球技巧以后进行双人传球,确保每一个环节学生均能牢牢掌握其基本内容,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丰富教学形式,落实阳光体育
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切实结合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背景下的要求,对教学工作进行创新,结合多个视角全面优化教学活动,积极渗透“阳光体育”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全新的课堂学习环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有效增强学生体育学科素养水平。
例如,在进行“足球”这一体育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开展教学工作,选取恰当的辅助教学手段践行教学辅助,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小组划分,并进行层次化教学活动,比如将对足球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不感兴趣的学生氛围另一组,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动作要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并为学生布置课堂任务,要求学生在结束学习以后进行实践探究,利用这种方式扩展学习视野,实现知识延伸。
简要而言,若想使“阳光体育”教学理念有效地落实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多方面视角审视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更是活动的主体,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基础,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激发学生体育意识,使其真正掌握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永锦.普通高中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探究[J].黑河教育,2018(2):67-68.
[2]丁世文.阳光体育运动下的高中体育教学[J].考试周刊,2018(4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