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改萍,谢立科,郝晓凤,胥静,王诗惠,李晓宇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由视网膜静脉血管受压,血流瘀滞以及管壁受损等原因引起,发病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水平脂蛋白A 以及凝血因子V Leiden基因突变等[2]。RVO 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的治疗无特效药物,主要是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视网膜激光光凝、糖皮质激素、手术等为主,临床疗效欠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VO 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以下结合RVO 中医病因病机,从五行学说探讨RVO 治疗思路。
RVO 无相应的中医病名,结合患者眼外观端好,而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明显,或见眼前黑花飞舞,重者失明的临床特点,将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的“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等范畴。本病病位在目系络脉,可涉及视衣、神膏及黄仁等。《景岳全书·血证》[3]曰:“血动之由,唯火唯气耳”,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气、血密切相关,血瘀、脉络瘀阻为其基本病机[4],气血不能正常运行,血溢脉外,“瘀”“痰”“水湿”等病理产物积聚于眼底而发病[5-6]。《素问·调经论》[7]曰:“孙络水溢,是经有留血”,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8]谓:“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综上所述,RVO 病因主要有:情志内伤,肝气不舒,气滞血瘀;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气血上逆;劳瞻竭视,阴血暗耗,心脾两虚,统血无权;嗜食肥甘厚味,积湿生热等[9],以上皆可影响正常眼部功能,从而出现眼底出血、水肿、渗出等病理表现。故RVO 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变不仅仅是局限在眼部,应局部联系整体,五轮与五行、脏腑相对应,结合气血津液辨证,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综合用药治疗。
五行源于五材,又非五种具体的物质、材质[10],《春秋繁露》[11]谓:“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伤寒论·序》[12]曰:“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类经图翼》[13]云:“造化之际,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以上表明,五行结合自然界万物生克制化规律而与人体息息相关[14]。眼为五官之一,是人体器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五轮学说源于《灵枢·大惑论》[15],将眼局部分为五个部分,并分别对应于五脏,同时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睛通过经络和脏腑相沟通,脏腑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得以到达眼目而濡之,五轮学说用以说明眼部各结构、生理、病理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对临床辨证论治眼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五轮属五脏,五脏应五行,《审视瑶函》[16]曰:“五轮者,皆五脏之精华所发”,其又在五轮歌括中写道:“五轮原属五行分,能知生克分虚实,燮理阴阳血气平”;《异授眼科·看眼法》[17]曰:“夫天地之五行,配人身之五脏。身之五脏,合目之五经也”,轮之有病,多是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太平圣惠方·眼论》[18]云:“明孔遍通五脏,脏气若乱,目患即生;诸脏既安,何辄有损”,阐明了五轮通过五脏而与五行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从宏观角度来看,人体可分为肝、心、脾、肺、肾五大生理系统,以心为主导,即为五脏一体观;从微观角度来看,人的眼部亦可视为一个局部的整体,分为五轮,用以指导眼病的治疗。但五轮学说具有其局限性,如肾为水轮,广义上包括了黄仁、神水、晶珠、神膏、视衣及目系等,而临床治疗视网膜疾病不能仅责之于肾,应结合其他脏腑辨证治疗。
近些年,随着现代眼部诊疗设备的不断研发更新,眼科医家开始对眼底微像有了新的认识。借助现代眼部检查仪器,发现了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及视网膜的血管、神经等结构,是传统的“五轮学说”中所未提及的,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假说,如中医眼科名家陈达夫[19]建立“内眼结构与六经相属”学说,认为玻璃体属肺、脉络膜属心、视网膜属肝、黄斑区属脾、眼内一切色素属肾;邱礼新[20]提出了“内五轮”假说,将视神经、视网膜血管以及神经上皮层对应于肝,脉络膜血管对应于心,黄斑部对应于脾,玻璃体以及玻璃膜对应于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对应于肾;夏小平[21]提出“眼后五轮”假说,将视神经及视网膜、视网膜血管、黄斑、玻璃体、脉络膜五个部分分别归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谢立科[22]运用“五轮-脏腑”学说,将眼底表现与脏腑相结合以指导眼病的诊治。以上内容是对五轮学说的极大补充,对治疗眼底疾病,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眼后部结构由其各自对应的脏腑而存在生、克与制化胜复的关系,从而维持眼部正常生理功能,以达辨黑白、审长短之用;若脏腑功能失调,生克制化太过或不及,则眼病生矣。
RVO 在发病早期可见眼底出血,随着病情发展,眼底静脉受阻形成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及阻塞部位缺血,细胞因子如VEGF 表达增加,破坏血-视网膜屏障,使得血管渗透性增加,可出现视网膜及黄斑水肿。病至后期,视网膜缺血缺氧,影响血管增殖平衡,产生新生血管,导致其他眼部疾病。根据临床特点,气、血贯穿RVO 的发生、发展与转变的整个过程,这与RVO 基本病机相符合,而气血的变化,不离五行、脏腑之间的生克制化。
目受血而能视,《审视瑶函·开导之后宜补论》[16]曰:“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焉”。《素问·五脏生成篇》[7]曰:“肝藏血,心行之”,《素问·六节藏象论》[7]云:“心者……其充在血脉”,即所谓心主血脉,心气推动和调控全身脉道,使脉道通利,血行通畅。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畅达全身气机,且肝主藏血,调节全身血量,此外,足厥阴肝经为主脉直接与目系相连,为之运行气血。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目受血的充养,主要赖心、肝、脾三脏。
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肝木生心火,肝为母脏,心为子脏,若心火旺盛引动肝火,即所谓子病及母,或本为肝火旺盛,肝木气机亢逆,疏泄太过,母病及子,导致心火亢盛,最终心肝火旺,皆使血不循经而随气上逆,火灼脉络,脉络受损,则出现血溢脉外;或可因心气不足,导致脾气虚弱,母病及子,心脾两虚,血液统摄无权,两者皆可引起围绕阻塞静脉,甚至视盘部出现火焰状出血。
《难经·六十九难》[23]提出了“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补泻大法,并指出“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意在指明母子之间关系密切,常相互影响。故临床治疗RVO 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因心肝火旺,血分有热导致的眼底出血,早期以凉血止血为主,可用生蒲黄汤或十灰散加减,配合清心、泻火之品;(2)中期祛瘀生新,可予血府逐瘀汤加减;(3)因心脾两虚者应补益心脾、养血止血,可予归脾汤加减,同时还可用养肝柔肝的方法,酌情加用白芍、何首乌、枸杞子等,通过“木生火”的作用以充养心血;(4)“血不利则为水”,止血、活血、养血之时可酌加利水祛湿之品,如五苓散等。
RVO 眼底渗出、水肿,尤其黄斑部水肿,可严重影响视力,是造成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治疗的难点。《素问·经脉别论》[7]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脾、肺、肾各司其职,使全身气机通畅,水液代谢正常,精微物质得以输布于目,目有所养而神光发越。RVO 表现出的视网膜及黄斑部渗出、水肿主要为脉络瘀阻,水液运行障碍,水湿、痰饮、瘀血结聚所致,与脾、肺、肾三脏关系密切。且黄斑部色黄,位居中央而属脾土,其病变多与脾有直接关系。
《素问·五运行大论》[7]云:“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所谓“胜则传,虚则受”。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若因脾土、肺金、肾水任意一行本身的功能失司,或其他行所致的克制太过或反克,皆可造成体内水液的布散和排泄障碍,导致眼底渗出、水肿。当脾土不为肝木所克,出现土壅木郁(即土侮木),导致湿热壅滞而气机不得畅达,加重水湿内停;或因肝木太过旺盛时,可出现肝木反克肺金(即木侮金),使气机升降失调,津液运行障碍;亦可因土虚又被肾水反克(即水侮土),中焦脾土不得温煦,水气内停,或阳明之热影响下焦,热与水结,日久阴虚水停,水湿结聚于眼底。
《景岳全书·肿胀》[3]曰:“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焦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本在肾;水化为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故RVO 眼底渗出、黄斑水肿的治疗亦多从脾、肺、肾三脏入手,强调健脾、宣肺、益肾。同时应辨证治疗:(1)因土壅木郁者可抑强扶弱,即健脾祛湿为主,兼疏达肝气为辅,常用参苓白术散合逍遥散加减;(2)因肝木侮肺金者,结合佐金平木,可宣肺疏肝,行气活血通络,以条畅人体气机,发挥肺之通调水道的作用,达到“龙虎回环”,津液得以布散开来,常在健脾利水的基础上酌情选用桔梗、葛根、柴胡、香附、赤芍、薄荷、三七粉等品;(3)因土虚水侮者出现脾肾阳虚,可结合培土制水,即运脾阳或健脾、温肾、利水以消除水肿,常用方剂为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4)因阴虚水停者应清热、育阴、利水,可予猪苓汤加减。
眼底新生血管是视网膜缺血缺氧,血循环严重障碍所致,由视网膜血管增生,或脉络膜玻璃膜受损,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向视网膜、黄斑部生长而引起[24]。中医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辨证,但是眼目功能的正常有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血、津液的滋养,《丹溪心法·六郁》[25]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病至后期,五脏皆有不同程度虚损,气血以及精微物质不足,眼底视网膜得不到充养,微小血络丛生。此外,虽新生血管为有形之物,但本质属气血阴阳亏虚所致,由以气虚不能摄血、行血为主,故RVO后期治疗新生血管生成应从虚论治,并以调补气血为要。
五脏之中,脾为后天之本而为生气之源;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肾藏精,精化气,气生阴阳,能够推动和调控全身脏腑气化,并有赖后天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的充养。在此基础上,结合“眼后部轮-脏”关系,可以认为新生血管生成多与脾气虚、心血虚、肾精亏虚有关。治疗上,可从2 个方面着手:(1)心脾母子相生,心脾气血两虚者,宜补益心脾、益气养血,母子同调,可予八珍汤、四物汤等加减治疗;(2)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肝肾母子相生,又因精血属阴,疾病后期常出现肝肾精血不足、肝肾阴虚的症状,故治疗时宜滋阴益肾,补血养肝,肝肾同治,可予知柏地黄汤加减。
RVO 为临床常见眼底病,其发病错综复杂,运用五行理论分析、指导治疗本病,不失为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在中医学中,根据五行特性归纳出五脏的生理特点,结合眼五轮学说以及眼后部轮-脏关系,构建起以五脏为中心的眼底各结构与机能相统一、生理与病理相关联的体系,并结合现代医学对眼部结构的深入认识,可谓“深部望诊”“微观辨证”,或可丰富五轮学说,扩大中医眼科望诊的范围,弥补其不足之处,进而促进中医眼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