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1-04 12:58:56张雁茹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张雁茹

摘  要:近年来,高等专业金融教育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合格的金融人才。但是,也不能忽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接受高等金融专业教育后所占据的职位与专业的对应程度低,这表明学生的就业机会与社会需求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契合。为使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有必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进入21世纪,金融全球化浪潮极大地改变了国际金融的原有结构,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国内金融市场也在迅速扩大开放,各种金融因素活跃起来,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量外资金融机构加入中国金融市场,使中国金融机构更加多元化。不仅有公共金融机构,还有国内的股份制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也有中外合资金融机构。这为金融专业人士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并增加了培训要求。高技能的金融人员是决定金融业能否赶上经济发展并走向经济前沿的重要因素。

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大学也从最初的包罗万象的核心大学扩展到应用型职业院校

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金融教育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随着金融专业招生范围的扩大,。但是,通过对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分析发现,很多高职专业院校普遍遵循本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向简明的高等教育转型,缺乏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大部分都是模仿大学的模式,没有结合自己学校和市场的特点培养人才,不适用于高等专业院校。

(二)课程内容滞后于金融行业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在社会需求和生产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不应千篇一律,而应多元化。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和设立合适的金融专业课程,也没有研究当前和未来金融行业的特点来设计和定义核心课程,而是照搬本科院校入门课程体系,在行业需求之外,没有形成特色,也缺乏自身优势。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单一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和孤立,特别是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在教学方式上,高级金融专业人士不能像一些工科专业那样参加制造企业,也不能参加工业实习。由于大型金融公司具有经常与金钱打交道的专业特点,即使是在金融公司实习,也大多是方便快捷的岗位,无法接触到金融领域的专业问题。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获得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然后在学校的课堂上进行少量练习。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金融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由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很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课堂教学方法。部分教师教材陈旧,实例不新鲜,教学内容远远落后于金融业的发展。

(四)从教学条件来看,金融实验实训投入不足

实训是专业院校金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条件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教育设备不足,实训场地条件简单,实训课程难以模拟企业实际经营环境。因此,高等教育金融专业人士只能通过案例研究和模拟学习来实现学习目标。动手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师资水平有限,动手学习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教育实验资料的缺乏和课程实验体系的不完善,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利用好实验室资源,迫切需要提高实验训练的有效性。尤其是教学内容不够完整,无法涵盖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学生就业机会的提升有限。因此,许多学校的实践实际上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衍生物。

二、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策略

(一)需求导向的正确定位

需求导向并不意味着直接让学生为无需培训即可工作的雇主做好準备。需求导向基本上是指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参照点,了解金融市场、秩序、监管等方面。学生在正确理解和吸收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准确了解金融行业的现状,这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正确定位市场需求,以科学理念引导教育模式改革,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二)提高专业建设成效

在高等专业院校攻读金融专业的学生,应有明确的经营计划。如果他们以工作为导向,他们必须通过职业培训对金融市场有适当的了解。了解金融人才市场的具体需求,规划自己的学习方向,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对于这种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需求驱动的职业建设规划并加以实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适当改进、完善专业建设纪律,并提高效率以提高专业建设的效果。

(三)优化有关的基础设施

高职院校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有较高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完善相应的复杂基础设施,学生才能了解金融市场的真实情况。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既要向国家申请适当补贴,也可以动员校友筹集资金,使需求驱动建设的物质基础不断提高,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四)强化人才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金融师资培训,使教师能够对当前金融环境、市场调查和制度进行有效研究,为需求驱动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其次,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应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合作,定期邀请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举办适当的校园演讲活动,或聘请他们进行培训,分享他们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将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想法,以促进需求驱动的专业建设成果。

三、结语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等专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习目标设定,完善课程体系,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现行的高等职业院校金融教育体系面临诸多挑战,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促进金融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承钊.大数据视角下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内江科技,2020,41(11):136-137.

[2]黄娟.需求导向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8):381-382.

[3]李若羚.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时代金融,2020(3):122-124.

[4]孟磊.浅谈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9(36):179-180.

[5]张炳达,钟小平.需求导向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9(2):171-174.

(作者单位: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昆明   650000)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4期)2017-01-16 00:29:06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23:29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45:34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55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