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1-01-04 08:50:44谭仕杰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新课程

谭仕杰

摘  要:本文对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展开研究。从借助导语引入情感、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寓情于文利用教材、寓情于理实现熏陶等角度,探讨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引言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情感教育逐渐渗透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人文、情感特色,发挥感性思维,在课堂中着力渗透情感教育,借助文学作品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促进其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

一、在教学方法中融入情感教育

良好的情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悟性,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初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应做好对其的挖掘与应用,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情感教育素材的价值最大化发挥,为学生带来良好的熏陶作用。

(一)借助导语,引入情感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进入到对课堂内容、情感的深入体会中,更何况语文本就是一门语言学科,好的课堂导入环节、精美的导语显然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师实施情感教育奠定基础。教师应正确把握这一情感教育路径,在课堂导语中融入本堂课的主要情感因素,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达到出神入化的教育效果。

以教学《故乡》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直接将课文中的名句作为导语:“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希望本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句话,但谁知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代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乡》这篇文章,体会鲁迅先生对故乡的复杂情感。”这段话显然能够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情感氛围,同时也能够唤起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接下来,教师只需因势利导,把握学生学习课文时的情感变化,便能够循序渐进地推进情感教育了。

(二)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多种先进的教学设备都被广泛引入到了语文课堂中,为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带来了可喜的支持。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课堂知识,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地走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完成高效的情感教育。

以教学《沁园春·雪》这首词为例。这首词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常会为学生理解诗词中蕴藏的感情、体会词人的豪放心情带来一定的困难。于是,教师便可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红军有关的纪录片或影片,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历史情境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诗词背后的时代背景,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二、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情感教育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对文学作品的赏析与学习,必须以思想情感为中心。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中融入情感教育呢?具体方法如下:

(一)寓情于文,利用教材

当前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全部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千百年来最为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涵盖了作者丰富的情感经历与体验,是他们用无穷的智慧与心血铸造而成的,能够为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良好的熏陶作用。因此,为真正实现对学生良好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应进一步吃透教材,在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字、词、句方面的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将文章的情感主题渗透到语文课堂的方方面面,将情感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以教学《乡愁》一诗为例,初中生对乡愁的体会较少,对作者盼望统一的情感更是体会不深,教师更应牢牢把握诗歌回环往复的节奏、娓娓道来的表达方式,以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多种恰到好处又富有诗意的意象,通过播放资料片、诗朗诵视频等方式,准确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寓情于理,实现熏陶

寓情于理简单来讲就是教师应认真挖掘文章中蕴藏的哲理,借助发人深省的哲理,启发、感染学生的思想,熏陶学生的情操与心灵。相关研究表明,人的审美能力主要来自于对事物的情感,因此这种寓情于理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具有良好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自觉体会作者作品中蕴藏的“理”,找到文中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点,在学习哲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与精神上的收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教学《鱼我所欲也》一文为例。本文注重说理、逻辑严密。教师可为学生着重分析作者提出论点的方法,以及从正面与反面展开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与“勿失其本心”的思想境界,让学生在学习哲理的同时,能够对作者论述的思想感情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实现情感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悟性、个性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初中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向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着力挖掘语文科目中每一份情感教育素材,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情感教育,全面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胥元华,孔令义.基于情感渗透的初中语文温度课堂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1(20):39-40.

[2]胡淑燕.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1(6):109-110.

(作者单位:衡阳市祁东县归阳镇中学, 湖南   衡阳   421200)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初中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9:03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2:19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1:44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6:43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11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