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雪美
摘要: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 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而突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从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设计、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突出学生主体性做出了探析。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0-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为更好地突出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主体性蓄势。那么具体到实际教学,教师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更新教育理念 强化两种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首先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应充分意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要让他们从以往的“要我学”改为“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两种意识,一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是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自己责任的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他们的主体地位才会明显,也才会真正实现学生内化。
二、优化教学设计 突出学生主体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会让学生耳目一新,还会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认真总结,勇于对问题做出探讨和分析。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上下大功夫,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接受程度,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教学方案,凸显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努力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让学生既能巩固旧知识,又找到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真正实现新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三、创新教學策略 增强学生参与性
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便是展示、突出学生主体性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敢于创新教学策略,通过设疑、讨论、学生主体活动等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1.讨论交流。鉴于历史学科特点,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学生在讨论中不仅能有效巩固知识点,还能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的同时,指导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地总结自己的讨论结果。大量的实践证明,通过讨论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记得牢,还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且课堂气氛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小组合作。在历史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一些知识面涉及较广的问题放到小组中去,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实现课堂内的有效互动,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碰撞,从而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3.引导学生自学。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一些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鼓励他们自己去分析、去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历史的学习方法,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古人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原始社会中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到底区别在哪儿”,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己来观察、来发现的话,学生印象肯定深刻。也可以让学生画一画他们的人像,在画的同时,一定要观察二者的异同。这样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用心观察。在学生一笔一画的描绘过程中,不仅印象深刻,其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学生自我总结。历史知识比较繁杂,在每学过一章或一单元内容之后都要进行梳理。为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教师不妨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学生通过画图表或建立知识树的形式,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从而完成整个知识点的建构。这个过程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加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运用
历史教学课程培养了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取向与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中华历史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人文精神,教师应深化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引导学生构建以历史文化精神为核心的认知体系。首先,教师应深刻掌握教材知识,深度了解挖掘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其中承载的民族精神、历史责任,加强新一代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爱国精神,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五、将现代化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将现代化技术融入历史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深化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师实际课堂学习效果。第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图片、音乐、视频,让学生融入历史情境,把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图像、视频,以直观的感官体验加强学生的记忆。第二,教师还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与同行交流经验。在遇到问题时,通过论坛、贴吧等专业的交流群,共同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三,教师在布置历史课堂任务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短视频、微电影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自主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六、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长时间的积累和渗透历史素养,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深化历史的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最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在于教学设计的进一步优化,在于教师善于对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做,这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会增强,学生自主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肖亚歌. 有关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调查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 123 ~124, 149.
[2] 宋彦君. 坚持主体性原则, 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2 (8):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