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等待”艺术

2021-01-03 23:48黄亮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12期
关键词:等待數学思维

黄亮

[摘    要]时间是课堂教学中宝贵的资源。看似行云流水的课堂,有时也会因为缺乏等待,学生思维的浮躁和肤浅被掩盖,真实的学习状态被遮蔽。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适当的课堂等待,并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真正体现。让学生的思维在知识习得的过程得到舒展,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思考、探究、体验、操作、表达、交流,梳理……这样的课堂才能迸发更多创新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课堂等待;數学;思维

“课堂等待”与一般意义上的等待有所不同,教师不一定是真的在时间上、事情上停下来等,而是一种“等”的状态,准确地说,是教师对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期待的状态中。课堂等待,是教师有意识地、恰到好处地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让课堂充满思辨的氛围。等待过程中,尽管课堂表面看上去是平静的,但学生的学习绝对不会停止,他们的思维活动是在以另一种形态进行着。可以说,适切的“课堂等待”不是被动消极的拖延,而是在以教师的“无为”实现学生的“有为”,有着十分积极的教学意义。因此,教师要锤炼“等待”艺术,让学生的思维多“飞”一会儿,让小学数学课堂在等待中展现一种别样的美丽。

一、知识衔接时等待,唤醒经验

数学这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好多新课的内容都有它的“前世今生”,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稍微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去提取,把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去自我搜索、自我唤醒经验,这样新旧知识的衔接才会显得更加自然,课堂也会更加活跃,学生也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新知的学习中来。如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先让一名学生讲述了耳熟能详的“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聪明的少年儿童,看来曹冲就是其中名副其实的一位呀!你们知道吗?在这则故事中有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其中,那就是把原本比较棘手不易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变成解决起来简单易行的问题。曹冲的智慧在于他能变通,而他用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策略之一:转化。”教师一番小结之后,又顺势引导学生:“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其实很多知识也用到了转化的方法,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 ……”此时教师的语调有意被拉长,等待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检索,很快就有学生抢着回答:“小数乘法,我们是先将它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的。”教师默许后,又追问:“那还有哪些知识的学习也用到了转化的方法呢?”在教师的期待中,慢慢地,记忆的闸门打开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们是依据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的。”“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是沿着它的高剪开,通过移、拼,将它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的。”“我们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是将它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的。”“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是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的。”…… 在等待中,学生沉睡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被唤醒了。可见,“课堂等待”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教师教学观念和行走方式的折射。有时,教学等待,教师一个期待的眼神就足矣,它同样拥有无形的自然力量,为学生的思维生长提供一双“隐形的翅膀”。

二、合作探究时等待,传递思维

要想实现学生的思维进阶,牢固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活动的经历必不可少。当今的主流学习形式中包含了合作学习,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少不了合作探究的影子。教师的适时等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实现思维的传递,在探究中获取“真知识”。如“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建立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的概念是难点,为了有效将之突破,在带着学生认识了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之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在学生轻松解决问题之后,教师提出挑战性的任务:“看大家都非常厉害啊,那么你们能用这个面积单位来测量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吗?”“能!”学生在异口同声中开始了热火朝天的测量,此时,教师只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孩子们,笑眯眯地等待结果的出现。没过几分钟,有小组成员向教师求助:“老师,有没有大一点的东西给我们测量啊?”正合老师心意:“那你们说说,想要什么?” 教师舍得花的时间孕育了一场思维的风暴。这时,其他小组的声音出现了:“老师,比分米大的长度单位还有米,今天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那平方米这样的单位有没有呢?” 一语道破天机。“老师这里还真有一个叫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此时,老师神秘地拿出自制的“平方米”的教具,“孩子们,你们看,像这样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如获至宝的学生,明确分工,分组重新开始对教室的面积进行测量,教室的面积很快测算出来了。的确,思维的路径让孩子们自己去打通是最美妙的,合作探究不能流于形式,不能浅尝辄止,在知识点的关键处,教师需要一些等待,使他们在质疑中深度学习、形成共识。

三、解题出错时等待,解开症结

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误在所难免。面对学生的错误,有时,教师不应以自己的标准答案作为评价标准,直接否定学生,而应该慢下来,学会认真地听一听他们的思路,留点时间给学生自主反思、找到症结,并剖析自己的错误,一旦错因明确之后,或许就是柳暗花明。如解决实际问题:“某宾馆有双人房38间,三人房42间,这个宾馆一共可以住多少人?”此题没有太大的难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位学生这样列式:(38+42)×2×3=480(人),教师没有以“仲裁者”的角色直接介入,而是微笑着请这位学生上前来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说一说,在梳理的过程中思维盲点暴露了。但也有一个闪光点可以捕捉,就是他本意是想把“80间房全部看成双人房”,这是多么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啊!教师紧扣这一契机,等一等他,启发他继续说下去。可喜的是,他不但找到了错误的原因,还有了与众不同的正确解法,即(38+42)×2+42= 202(人)。他的这一求异思路赢得了满堂的掌声。有了这一巧妙解法的牵引,学生又开始投入思考,寻求其他不同的解法。不久,学生有了更多的解法:(38+42)×3-38=202(人);38×(2+3)+(42-38)×3=202(人);42×(2+3)-(42-38)×2=202(人)……他们体验着冲破幽闭之门的快乐。教师适当的等待,学生就多了机会去反思自己的错误,在比较、判断、分析中找到原因,有时他们不仅能因此找到正确的思路,还能生成课堂意想不到的精彩,“据学而教”在课堂落地。

四、交流汇报时等待,自我发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来实现一种思维上的碰撞。听了同学的发言之后,其他学生也会积极地思考,进行分析、比较、整合、优化。如若教师评价过早,可能会阻断学生的思考。因此,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教师要善于当学生忠实的听众,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补充与学习。如六年级“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一课,教师出示题目: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   ,今年有多少个班?(你们能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吗?试着画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小组进入了讨论学习的环节,全班交流汇报时,有学生这样列式:24×(1+  ),教师追问:“1+  求得的是什么?”这时,学生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声音也变低了,自己也觉得怪不好意思的。班上有的同学可急坏了,迫不及待地举手表示要帮助他。此时教师并未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让其他学生来回答。而是轻言慢语地鼓励这位学生:“孩子,咱别着急,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慢慢想,老师相信你肯定能清楚地表达出来。”此时,学生挠挠头,也逐渐冷静下来。教师引导他:“你可以先想一想  这个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准确表述:  表示的是把去年的班级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的班级数多了其中的 1份。也就是……增加了去年的  ……学生顿悟。激动地说:“老师,我知道了,这一步求的是今年的班级数是去年的几分之几。”班上的学生自发地鼓起了掌。相信正是有了教师的课堂等待,学生的思维才飞舞起来。这是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极大的尊重,在师生、生生等待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当前的思维和心理状态,相机找到最佳切入点,进行引领、点拨、指正、评价,助推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建构、自觉成长。“课堂等待”不是无目的的延长时间,而是相信学生一定能行的积极心理投射。

课堂是撒播希望的场所,智慧的课堂里一定有“等待”。 “课堂等待”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不要急功近利,它是一种包容、理解、成全的教学姿态,是撬动学生数学思维的一个支点。“课堂等待”可以在教师的预设之中,也可能是在意料之外,是为了让自由、尝试、民主等精神元素充分的展露。因此,教师要挑战自我,学会“慢”下来,成全学生,成长自己。

参考文献:

[1]蒋欣.“等待”是一种美丽———例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等待”[J].理科考試研究(数学版),2016(2):16-17.

[2]陈晨.课堂等待:数学教学的应然状态[J].小学数学教育,2021(Z4):38-39.

猜你喜欢
等待數学思维
数学诗
呼噜猪填算式
2018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数学大发现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在希望与绝望的旋律中交织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