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转型: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1-01-03 23:48王斌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育强国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王斌

[摘    要]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学校体育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和挑战。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快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意蕴说起,分析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重塑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关键能力,以寻求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体育强国;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教师质量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必要前提。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无论是内在动力或外部条件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仍具有一定差距。随着我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新时代的中国需要一支信念坚定、专业性强的体育教师队伍,为党和国家守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岗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根基。

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意蕴

(一)贯彻体育强国思想的必要

体育强国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围绕世界体育发展趋势,科学总结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的体育学说。体育强国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时,体育强国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体育是加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势在必行,这不仅需要政策的指引,更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体育教师不仅要从事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工作,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者和体育精神与品格的代言人,可以说,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有理想、有担当、专业性强的体育教师队伍是贯彻体育强国思想的排头兵。体育教师要具有体育强国的使命感,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关键能力,不断探寻专业发展之道,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实现完整教育功能的必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真实期许,也是党和国家的坚定目标。教育事业是党带领人民走向复兴的主干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中国将坚定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党的正确引领下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体育之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的体育思想,完美诠释了体育对人的教育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科教兴国思想和体育强国思想是新时期教育与体育事业的最高遵循。当然,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如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体育如何承载教育的功能,体育教师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并且关乎民族的未来。笔者认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提升专业素养,有能力担当起责任与使命应是题中之意。

二、重塑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关键能力

(一)从教学预设力到学习生成力

不可否认,教学预设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保障教学目标达成,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但是一味地按照教学计划生搬硬套,这不仅会扼杀学生能动学习的可能性,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真实性学力”。教学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计划的执行,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自发的活动,而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在现今各级各类体育教研活动中,主题虽然是新课程改革,但是“体育表演课”“无声体育课”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试想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如何能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与认知,终身体育的理念又如何建构。这不仅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学校体育生态。因此,我们呼唤真实、活力、多声对话的体育课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具备学习型课堂的建构力和引导学生学习的生成力。这种从教学预设到学习生成的能力转型,不代表两者是对立的关系,相反,应该是基于预设,促进生成的交互作用。

实现从教学预设力到学习生成力的能力转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从教的视角转向学的视角。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义之一,教师只有准确地领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教师本位和知识本位的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真实性学习才能够发生。第二,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体育课堂教学要努力扭转过分强调技能的传授与习得的局面,采用多元的评价机制,师生在课堂探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建构学习意义,学习成果必然会到达或接近预期效果。第三,从独声表演转向多声对话。体育课堂教学需要丰富、生动的语境来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品格。只要师生间形成有效对话的交互作用,我们所期待的教师的学习生成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二)从技术实践力到反思实践力

技术实践力与反思实践力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其一,主体不同,技术实践力以教师为主体,而反思实践力则以学生为主体。其二,目的不同,前者关注教师的教学技术,后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其三,形式不同,前者是技术的模仿,后者是能力的建构。其本质区别在于教与学的逻辑关系,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课堂模式和教师形象。

回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具体差异。以技能为主导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能的传授,关注的是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是否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是判断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教师具备良好的技能素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只关注技能传授、讲解与示范等技术实践能力是不足以在新时代体育课堂中立足的。还需要基于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基点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提供策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学习的重点不仅是跑的技术,还包括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倘若教师一味地教授技术,不去建构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课堂只会枯燥乏味,学生被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无法改观。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要培养学生相关的学科素养,只靠教师的技术实践力是不够的,在准确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了解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审视与反思,将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聚焦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是新时代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反思实践力。

(三)从教材执行力到课程建构力

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说,“不同的教材观造成了教材运用策略的分野。教师究竟用什么方法处置教材?究竟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体育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有待提高,不仅要抓准教材的知识与技能要点,更要深挖教材的教育价值。在处理不同种类教材时不能按照既定模式生搬硬套,这样不仅无法发挥教材的作用,更抹杀了体育课堂的生命力。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或地方教材组织教学的教师,即便还是走技能与知识教学的老路,其教学工作的成效也要强于无教材主义和放羊式教学的教师。教师朴素的教材执行力已落后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强化新课程理念,着重发展课程建构能力。

课程建构力包含两层意蕴:其一,以课程的全面视角重新建构教材体系。重点集中在不同教材的衔接与关联作用,如关注不同年级教材的适用性,关注不同学段教材的一体化建设。其二,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是教师和学生,因为这不仅是谁来开发的问题,更是为谁开发的问题。教师在基于学生视角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课程建构力,将是新时代体育教师关键能力的标志。

体育要回归教育本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能力转型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期的体育教师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具有忠诚教育的初心,承担使命的决心,专业发展的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笔者相信以体育人,道阻且长,不忘初心,行则将至。

参考文献:

[1]郝家春,杨金洲.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 形成基础、主要架构与统领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8):5-9.

[2]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N].人民日报,2013-09-27(3).

猜你喜欢
体育强国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崔龙海被安排主抓“体育强国”
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