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助力“双减”课后服务:何以可为、为何要为和可为什么

2021-01-03 14:08李刚李树峰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双减

李刚 李树峰

摘 要 “双减”政策落地是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举措。“双减”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向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职业院校的义务。职业院校凭借自身的场地、设备、师资优势提供优质课后服务,将成为增强自身吸引力、激活学生学习内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打造技能学习关键期、培养产业储备大军的不二选择。

关键词 “双减”;课后服务;职业院校;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9-0006-05

一、“双减”的提出

义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未成年人,其质量的高低关乎着国家未来的竞争力。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更多独生子女入学,家长们的教育期待越来越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不断加剧,导致教育内卷此起彼伏,全民教育焦虑蔓延。一些學校以对学生未来负责的名义,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没有时间从事体育锻炼,导致学生近视率大幅度上升;一些培训机构以虚构或错误的教育理念进行恶意营销,误导家长们互相攀比,挤占正常的周末和节假日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造成大批学生厌学,许多家庭也因每年巨额的补习费用而苦不堪言。此现象违背了教育促进个体价值实现、提高国民素质、探究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初衷与基本功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顶层设计出发,不断破除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顽疾,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指出,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1]。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成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的主线。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的内涵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外延是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落实“双减”政策的落脚点是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着力点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切入点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二、职业院校助力“双减”课后服务何以可为

(一)理论基础

根据“双减”政策,课后服务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简而言之,课后服务需要完成两项工作:一是完成作业,二是开展活动。“双减”政策还规定,“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双减”政策落地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如何充分利用时间提升综合素质,不能仅仅依靠报音体美补习班解决问题。劳动教育、职业启蒙、职业技能训练是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职业院校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职业院校实施课后服务的重心在于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劳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

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并非空穴来风,可追溯至马列主义的经典论述。马克思认为,“教育要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于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2]。列宁强调,“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3]。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2018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政策法律基础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发[1994]39号)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各地从实际出发,初中办学模式要多样化,农村尤其是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初中应适时注入适合本地需要的职业教育内容,也可以在初中教育的一定阶段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普通中学可因地制宜开设职业教育的课程,或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2021年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支持和鼓励普通中小学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与劳动技术教育,并组织、引导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和行业组织等为其提供条件和支持。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同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职业院校“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

(三)实践基础

“双减”以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这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了接受课后服务的宝贵机会。城市里的图书馆、少年宫或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体育场馆、工厂车间,农村里的农场、田园、乡镇企业等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了接受课后服务的无限空间。如果说,上述场地为学生提供的是放学后的课后服务,那么分布广泛的职业院校凭借着广阔的场地、大批的实训设备和师资,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的则是节假日和寒暑假的课后服务。

当前,不少职业院校生源缩减,有的职业院校因招生困难,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有的职业院校因为升学率居高不下,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及师资大量闲置。职业院校通过适当有偿收费的方式,积极参与“双减”,让学生接受职业启蒙和职业技能训练,不仅有助于增加教师的收入,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辍学率。有的小学生家长反映,“双减”以后,社会上的一些音体美等素质教育课程因为报名者居多,周末、节假日很难为孩子找到接受素质教育的机会。尽管音體美等素质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不可忽视,但也不能让学生仅仅学习音体美课程。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如简单的劳动技能、适合个人兴趣特长的职业技能等。填补这一空缺,恰恰是职业院校的优势所在,职业院校原有的专业师资和专业设备正是可利用的课后服务资源。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开设学农学工项目,让学生体验一周的学农学工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北京市教委先后确定了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中国农机院北京试验站、北京农学院以及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等作为市级学农学工基地。如,北京自动化工程学校开发了14门学工课程,这些课程中60%以上为劳动体验课程,将学校学科课程与劳动基地实践课程有机整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加强了基地的改造和修缮,新修缮了农家小院、青年农场等,还原了原汁原味的劳动生活场景[4]。

三、职业院校助力“双减”课后服务为何要为

(一)助力“双减”课后服务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

建立普职融通,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工程。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梗阻点就是普职融通不够,甚至普职对立。借“双减”政策东风,在课后服务中融入职教元素,是破除梗阻的强有力“武器”。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提出,“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普职融通力度,发挥职业教育促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作用”。一些省份陆续出台了贴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细化政策,强调职业院校面向广大中小学服务的功能。大批职业院校利用每年一度的职业教育活动月、职业教育活动周向广大中小学生开放,让中小学生感受职业教育氛围。2021年,安徽省亳州中药科技学校携手城区兄弟学校在校园内举办了职教成果展示活动,以文字展板、图片宣传现场表演和现场体验的方式向前来参观的近2万名初中生展示专业技能和绝活,让广大初中生和家长近距离感受到职业教育的力量。

(二)助力“双减”课后服务是扩大职业教育认同度的基本前提

当前的中小学生,主要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独生子女的后代,在家里备受宠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尤为普遍,许多家长急切期盼让子女通过就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实现出人头地的目标,而把子女就读初中、高中毕业后就步入中等、高等职业院校视为无奈的被动选择。此情况之所以依然存在,是因为多年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很深,再加上人云亦云,许多家长对于职业院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的贡献以及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中发挥的作用无所知晓,不看好职业院校也是从众心理作怪。“双减”下的课后服务,融入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接触职业教育、了解职业教育,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职业倾向而言尤为重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周末、节假日步入职业院校扩大职业教育视野,他们将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教学模式与培养方式,进而普遍增强主动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动机。

(三)助力“双减”课后服务是打造技能学习关键期的必由之路

按照传统教育习惯,一般要等儿童具备一定从事职业的能力时才开始接受职业启蒙教育。但从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国外职业教育实践的最新进展来看,人在婴儿时期就具备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条件了[5]。有的人之所以熟练掌握某项技能,除了后天的努力学习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早期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身体运动和动手操作之类的技能训练尤为明显。即便是代表高新技术的技能,低年龄的人群也要比高年龄人群领悟快、掌握快。一位企业家说,“国内一些产品缺乏创意,是因为设计者自小没有摆弄过玩具”。这句话未必完全正确,但也从某一个方面反映出,早期的技能积淀尤为重要。错过了技能学习的关键期,后天付出多倍的辛苦与汗水也难以弥补。职业院校在面向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类专业点的优势,让广大中小学生尽早认知、体验和初步学习他们感兴趣且适合发挥特长的专业实践技能,并从中发掘学习潜力、培养专业志向、积淀技能基础,为将来顺利进行学科与专业学习、快速适应就业岗位、实现出彩人生做好充分准备。

(四)助力“双减”课后服务是培养产业储备大军的有力保障

教育活动自产生之时,就包含着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原始社会时期,教育内容主要是劳动技术、传统习俗、祭祀祖先的礼仪等。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教育,除传播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意识、道德观念之外,也传播一些生产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以维护和发展社会生产[6]。近代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是适应社会进步的一种教育形式[7]。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实业教育开始萌芽,强调“经世致用”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半工半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等教育模式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发明显,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强化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打造人才链的现实需求尤为迫切。职业院校面向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在学生早期阶段熏陶了工匠精神,唤醒了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潜质。他们将来无论进入什么样的高校深造、无论学什么样的专业、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技术技能积累,对于中国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而言都不可或缺。

四、职业院校助力“双减”课后服务可为什么

(一)面向社会展示技术技能成果

向社会展示技术技能成果,是职业院校近年来宣传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一项有力举措。职业院校不仅要利用职业教育活动月、活动周,还需要利用周末、节假日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展示技能成就。职业院校展示的技术技能成果既包括本校学生的实习实训作品,也包括本校技能大赛的实况录像;既包括本校学生的现场技能活动,也包括本校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去向以及待遇。这些成果对于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而言,既是新鲜事,也是值得学习的样板。实践表明,许多中小学生在职业院校参观技术技能成果展示后,通常能够联系自己的兴趣特长与职业学校学生之间的技术技能落差,迅速找到学习的兴奋点,进而激发学习动机;家长们了解到技术技能成果所带来的荣誉与奖励时,会逐步改变之前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主动督促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扩大职业选择。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展示技术技能成果,是职业院校课后服务的起点。

(二)开设职业教育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的开设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职业院校相关负责人负责,职业院校教师具体实施。职业教育课程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打开新视野,让他们获得与普通教育课程不一样的体验。开设职业教育课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引进来”,即在职业院校开设职业教育课程。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为450余名义务教育阶段超龄失学、辍学学生开展为期15天的烹饪、计算机、酒店、电子等专业技能教学以及语文、文明礼仪、禁毒防艾等基础知识教学[8]。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为巩固控辍保学的成果,针对初一、初二、初三辍学的学生,探索开办了“职业初中班”,在完成义务教育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文化课辅导、职业启蒙、职业体验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9]。二是“走出去”,即在普通中小学开设职业教育课程。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要求,各学校根据县域主导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设置职业技术教育的培训内容。小学侧重基本生活技能培训,如洗衣、择菜、手工制作等;初中侧重职业技术认知、体验和实践,如科技小发明、烹饪、社区服务等;普通高中侧重职业指导和通用技术培训,如职业引导、电工基础技术、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等;县职教中心侧重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如池塘常规养鱼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畜禽养殖技术、成人学历教育等[1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是职业院校课后服务的支点。

(三)利用实训基地和实训车间开展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

相对于庞大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量,职业院校的数量和承载力比较有限,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接纳显然不能一哄而上,失去应有的效果。教育管理部门提前拟定计划,根据计划有序组织当地中小学生,在周六周日、寒暑假到附近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和实训车间开展操作性强的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在节假日、周末时间,职业院校可有计划地向与之合作的中小学适度开放,并有偿收取适量的耗材费用,为广大中小学生现场观摩、动手实践提供便利。职业院校可利用涉农、涉工、涉商类专业实训基地、实训车间,让中小学生亲临一线学农、学工、学商,激发中小学生学生劳动兴趣、唤醒中小学生职业意识。江西环境工程学院邀请会昌县中小学生参观学校家具世赛基地、生态科技馆、机器人实训室、产教融合大楼、温室大棚等,体验家具模型制作,教孩子们认识树种、花草和飞禽走兽,为孩子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特色,依托实训基地传承“一碗燃面”非遗文化,依托“技能初体验”活动,实现对中小学生的职业启蒙,依托无人机操作技能大赛,引导中小学学生职业认知。基于实训基地和实训车间的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让学生的身体运动起来,让学生的手脚解放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基于实训基地和实训车间的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是职业院校课后服务的燃点。

(四)选派专业课教师或技能大赛获奖学生选手指导中小学生社团

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社团林立,对于拓展学生的课外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言意义重大。对于不需要动手操作的文化类社团,学校内部的教师足以指导,而对于需要动手能力强的社团,如烹饪社、服装裁剪社、汽车维修社、家居装潢社、手工社等,就需要实践技能熟练的职业学校教师或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亲临指导。对于学生的指导,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到中小学去,或将中小学生按照社团类型请进职业学校现场指导。尤其是对于技能大赛获奖选手而言,因为都是同龄人,对于中小学生的指导会因为没有年龄代沟更易产生带动效果。选派专业课教师或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指导中小学生社团是职业院校课后服务的闪点。

参 考 文 献

[1]焦以璇,董鲁皖龙.中国教育的时代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提高质量篇[N].中国教育报,2017-10-17.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9.

[3]苏联教育科学院.列宁论教育:上卷[M].华东师范大学《列宁论教育》编译小组,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7.

[4]牛偉坤.5.5万北京学生参与学工学农实践[EB/OL].(2018-10-17)[2021-07-07].https://page.om.qq.com/page/OGfKWwIUtwrUk4HfVJJskkoQ0.

[5]江虹.职业启蒙教育从家长做起[EB/OL].(2016-09-20)[2021-08-08].http://edu.cssn.cn/jyx/jyx_jyjj/201609/t20160920_3206970.shtml.

[6][7]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3.

[8]宁南县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超龄失辍学学生学业补偿教育培训开班仪式[EB/OL].[2021-09-09].http://www.zhonzhuan.com/scnnzx/News View-29971.

[9]王扬南,曾天山,等.控辍保学中的职业教育[J].教育研究,2019(12):99-106.

[10]湖北南漳:职业技术教育进中小学[EB/OL].(2016-04-07)[2021-08-08].http://hb.people.com.cn/n2/2016/0407/c337099-28100409.html.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