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学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实践研究

2021-01-02 21:33申淑超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任课老师音乐欣赏音乐作品

申淑超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 辽宁沈阳 110000)

对于音乐学习来讲,“听”是其首要的学习手段和接收途径,而“欣赏”则是对音乐进行有效聆听的基础前提,通过正确的音乐赏析可以引导学生从音乐作品中充分感受到其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的音乐共鸣。对于音乐作品所产生的情感和共鸣等都是来自聆听者的内心,因此,音乐心理学的概念被不断提出,进一步表明了音乐欣赏课程与音乐心理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对此,初中音乐任课老师更加基于学生的音乐感受、情感领会、思维联系、经验认知等来实施针对性的教学。

一、音乐心理概述

音乐心理与人类其他层面的心理现象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和区别,与此同时,音乐心理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人类心理在不断发展及提升过程中所产生的。音乐心理是基于其他人类心理现象所升华和进化而来的,是音乐精神及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与此同时,在音乐心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一定的个性化的差异表现,而音乐个性化的差异又会进一步推动音乐心理的不断发展。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受和情感等,也与音乐心理的构建过程密不可分。因此,在对音乐心理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要从音乐心理活动的各环节出发,基于整体层面进行认知[1]。

(一)音乐意识

音乐意识是音乐心理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及基础,是在人类长期的音乐活动和实践中逐渐产生的。随着人类音乐活动的不断的发展,人的音乐意识也逐渐随之变化和提升,与此同时,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也是促使音乐意识得以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音乐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极为长期性的过程。

(二)个体音乐意识

早在人类的婴儿时期,就会对音乐产生一定的反应,但是这种反应尚未发展成为“音乐意识”。音乐意识必须经过长期的音乐训练和教育引导才能够逐渐产生,随着大脑功能的日益发展,及其在音乐活动中的长期熏陶,个性化的音乐个性及意识则会进一步显露出来。因此,音乐心理并不是人们一出生就自然具备的,而是要经过后天不断熏陶、教育和学习才能够逐渐产生的。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以及音乐学习的不断深入,其音乐心理活动也会不断发展。

二、音乐心理学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进行实施和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音乐心理学,就是指以音乐为媒介,运用其相关理论及手段,进而针对人类及其音乐心理、音乐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找和总结出相应的发展规律的学科。音乐心理学的构建和开展,以心理学为基石,并进一步融合了人类生理学、遗传学、美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通过实验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及实践探索方法,对人类相关的音乐行为及经验表现进行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全面研究。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及应用,有效解决和完善了以往传统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层面引导的缺失问题,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帮助任课老师充分构建音乐学科教学在学生精神层面引导中的功能价值。具体来说,音乐心理学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进行实施和运用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2]:

(一)对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对于音乐心理学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来讲,首要的就是对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任课老师如果具备一定的音乐心理学知识和相应的教学应用经验,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掌握和捕捉到学生心理层面的变化,从而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及时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的针对性调整,使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切实提升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二)对音乐教学课程良好氛围的有效营造

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良好氛围的有效营造,是音乐心理学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中进行应用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之一。音乐心理学在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任课老师和学生建立起一个更具信任感的教学环境,同时营造出一个更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与此同时,音乐心理学在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应用,还可以在学习心理、学习思想及学习情感等层面全面化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接受度,逐渐解决学生对音乐学习存在心理抵触的问题。

(三)对师生音乐学习过程中所存在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

将音乐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及教学手段应用和融合到当今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对任课老师及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3]。在音乐学习的过程开展之中,无论是任课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可能会遇到一些心理层面上的困扰和问题,此时必要的音乐心理学知识的具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可以有效推动音乐学习的顺利开展,保障师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和健康性的学习心理状态。

三、基于音乐心理学视野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所谓音乐感知能力,就是指当学生接触和聆听到某一音乐作品的时候,能够充分表达出自身的心理感受,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音乐教学和训练而逐渐产生及发展的,对此,任课老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从而有效刺激和调动学生的音乐感官,使学生对不同的音乐产生不同的认知感受。美丽的音乐作品,也需要懂得音律的人去欣赏,在音乐心理学的理论层面上来讲,音乐欣赏者是音乐意义得以展现的重要载体。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任课老师要加强对学生音准、音色、音高、节奏等的教学,同时加强对学生音乐旋律、作品结构、节奏张力等的感受性引导,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感知水平。

举例来说,在进行交响乐的欣赏课程教学时,任课老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相关的乐器,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和深刻地感知各种交响管弦乐器的不同音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亲自体验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和音色效果,有效加强和提升学生对音色的感知和辨别能力,促进学生音乐情感的深入,使学生能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表达。

(二)对学生音乐情感体验的加强

音乐情感的表达,是基于音乐的运动和感情双方形态的类比来实现的。如果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中,一味片面重视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技术手法等的教学,而忽略音乐情感的引导,那么则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欣赏。当今我国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会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剖析,而忽略对情感体验的渗透性教学。对于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目标及教学任务来讲,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在被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客观性的心理认知及判断;另一方面,是为了学生在主动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具备准确的心理及情感认知,从而加强对音乐的创作及表达效果[4]。

举例来说,在进行初中音乐《黄河大合唱》钢琴协奏曲的欣赏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加准确和深刻认知到音乐中所蕴含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任课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此作品的创作背景、年代、作者生平等进行了解,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结合作品背景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全面化、深入化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通过对《黄河大合唱》钢琴协奏曲的欣赏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革命先烈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的伟大爱国情怀,牢固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欣赏课程是初中阶段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及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音乐心理学视野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则能够有效解决以往传统音乐教学中学生心理层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优化提升。对此,任课老师要不断基于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实际开展需求,充分结合及渗透音乐心理理论引导,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任课老师音乐欣赏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与任课老师的沟通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等教育转型期的素质结构与养成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